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广西> 要闻 > 正文

古灵渠畔新“枫”景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5-02-28 23:10

  在广西桂林灵渠畔,坐落着兴安县人民法院溶江法庭。近年来,该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构建“融贯式”基层治理新机制,融汇基层治理体系全资源、贯穿矛盾纠纷全过程,促进纠纷在源头实质性化解。

  “法庭是矛盾纠纷化解的‘前哨站’,是维护基层稳定、保障公平正义的‘桥头堡’。”兴安县人民法院院长邵国庆介绍,溶江法庭坚持小庭大为,务实推进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为乡村振兴贡献了大“治”慧。

  依托“政法小苑”,实现“最多跑一地”

  “紫玉乳圆秋结穗,水晶珠莹露凝浆”,溶江镇有着“南方吐鲁番”美誉,盛产“阳光玫瑰”等优质葡萄。日前,迎着融融的暖阳,记者来到这里,令人眼前一亮的不仅是如塞上白雪般耀眼且依然散发芳香的一排排葡萄大棚,还有如“江南小院”般精心别致的溶江人民法庭。

  溶江人民法庭新建办公大楼设有溶江镇社会综合治理中心,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基层治理体系和政法小苑地域优势,构建起“综治办+法庭+司法所+派出所+村民委员会”的“1+5”多元解纷格局,对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在兴安县人民法院院长邵国庆引导下,记者走进法庭办公区。当天,当事人蒋某提交诉讼材料后,进入法治宣传教育中心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对依法解决问题的信心;然后来到法治小课堂,观看法官从经典案例视频库中挑选的相似事件视频,学到更多法律知识,了解调解或判决情况,为化解矛盾纠纷奠定了基础。

  法庭多用心,群众少跑腿。溶江法庭主动融入社会治理大格局,邀请23家组织、15名人民调解员入驻法院调解平台,还与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门联合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创建“业务指导团”制度,由法官团队组织网格员、村干部等到法庭参加“调解员小课堂”,借助庭审观摩、法治讲堂等载体搞活培训,提升调解队伍依法解纷的能力与效率。

  溶江法庭庭长李夷平介绍,法庭还结合辖区群众风俗习惯,因地制宜开展“葡萄架下调解”,法官和司法所人员、村干部在与当事人“唠家常”的氛围中解纷止争,2022年以来指导基层组织化解矛盾纠纷90余件次,联合普法18次。被告唐某明、黄某刚多次赊购化肥和农药,共拖欠某农资店货款45010元。去年5月,法庭联合司法所、村委通过“背对背”方式做工作,引导双方换位思考,被告承诺支付所欠货款。

  提升服务水平,坚持“司法零距离”

  “法官,你们今天讲的内容实在又管用,为我们消除了法律困惑,有利于预防矛盾纠纷。”穿梭在田间地头的溶江法庭普法小分队,受到了群众欢迎。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每年9月至10月,是溶江法庭辖区的丰收时节,也是农产品交易和诈骗分子的活跃期。为提高群众依法交易和防范诈骗的意识,及时解答涉法问题,溶江法庭将“法治课堂”搬到农家小院和田间地头。法官就地释法、就地开庭、当庭调解,方便群众诉讼,减轻群众诉累。

  司法服务“零距离”,立调审执“一件事”。为减少纠纷解决流程,溶江法庭从便民利民的角度优化功能分区,科学设置集信访接待、人民调解、法律服务、诉讼立案于一体的诉讼服务区。依托“互联网+诉讼服务”办案新模式,运用云上法庭及“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等平台,为群众提供网上立案、线上调解、远程开庭等便捷服务,2022年以来网上立案340余件、网上调解170余件、网上开庭90余次。秦某金向唐某借款49万余元,未能按时还款。他在外地务工,主办法官做通双方工作,于今年端午节假期通过在线调解平台,成功化解这起民间借贷纠纷。

  “一切为了群众,为了一切群众”,一些山区群众住地偏远,溶江法庭就增设“午间法庭”“夜间法庭”“假日法庭”,极大地方便群众。华江瑶族乡距离法庭较远,多为崎岖山路,法庭干警适时上门调解与送达。阳某某夫妇和龚某某夫妇是同村邻里,因借贷纠纷诉至法院。考虑到双方年龄较大,又有调解基础,法庭决定上门调解。主办法官明之以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节省了诉讼成本。他们感激道:“法官不辞辛苦上门调解,把我们的纠纷化解了,隔阂也消除了!”

  着眼群众需求,确保“事了人更和”

  “法官帮我拿到了钱!他们全心全意为老百姓,让我好感动。”不久前,当场拿到8000元劳务费的文某高兴地说。

  文某为讨回这笔钱,多次找被告刘某都吃了“闭门羹”。“我年纪大,没读什么书,不懂起诉要什么材料……”听了他的诉求后,法庭干警耐心指引并将起诉状模板、所需材料一一告知。立案后,法庭通过网络协查等方式联系上刘某,经过多次释法析理后,刘某承认拖欠劳务费并当场付清。

  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回应了群众对“公正与效率”的期盼,有利于“案结事了政通人和”。溶江法庭站稳人民立场,用法治方式回应群众需求,并将法庭文化建设功能有机融入社会治理大格局,依托溶江法治宣传教育中心定期举办“法庭开放日”活动,10余次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干部、群众代表、中小学生实地参观,构筑起传播法治文化的新阵地,引导辖区群众形成良好的法治行为习惯。

  去年6月7日,溶江法庭在溶江镇半圩村巡回审理一起健康权纠纷案件后,该村党支部书记黄华感慨:“巡回审判方便了当事人,还给村民上了直观生动的法治教育课,让大家知道遇事不能冲动。”该案原、被告因邻里琐事引发肢体冲突,原告要求被告赔偿医疗费和经济损失。法官秉持“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理念,在征求双方意愿后将审理现场设在村委,组织村民旁听。2022年以来,溶江法庭5次邀请群众旁听庭审,有效增强了群众的法律意识。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仕兴 通讯员 曹长青 张萃)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疆阿禾公路正式通车

  • 新生代科研力量助推人形机器人加速成长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作为一所工科见长的大学,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涌现出一批热衷文化艺术的学生:材料学院研究生庄英赞受邀参加《声声入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京剧票友大会》节目;
2025-06-30 04:50
今年“三夏”生产,该农场配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收割机和拖拉机、气吸播种机、精准水肥轮灌系统、自动巡田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大显身手。
2025-06-27 10:25
6月2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在四川稻城启动建设配套项目,预计2027年望远镜完成装调并投入试运行。
2025-06-27 10:24
古生物研究表明,包括早期犬齿兽在内的一些远古动物,脑袋为一个没有左右脑半球区分的整体,而现生哺乳动物和典型的进步颌兽类则有左右两个脑半球。
2025-06-27 10:18
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2025-06-27 10:17
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26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一项开创性研究,成功将复杂难处理的混合废塑料变废为宝,为根治全球塑料污染顽疾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5-06-27 10:16
近日,一组“清华学生戴头套看演出”的照片在网络引发热议。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还面临社会伦理与隐私保护方面的争议,如何平衡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伦理、监管要求等仍是难题。
2025-06-27 10:1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已满两个月,身心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6-26 09:48
66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非鸟类恐龙灭绝,而就在撞击点附近,一种神秘的夜蜥蜴可能是唯一幸存下来的陆生脊椎动物。白垩纪末期,一颗巨型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的区域,形成了一个直径超过150公里的陨石坑,导致全球大多数动植物物种灭绝。
2025-06-26 09:47
在全球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等提出了一个衡量人与自然共同繁荣程度的全球框架。论文合作作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办公室主任Pedro Conceicao表示,面对当今严峻的地球系统变化,我们必须把人与自然健康、互惠的关系纳入发展愿景。
2025-06-26 09:4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