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报记者 张鲲翼 通讯员 谭少诗
最近,国家税务总局贺州市税务局积极引导辖区企业在内部设置首席税务、统计官岗位(CTO),推动企业加强内控管理,防范涉税风险。
2023年底,贺州市税务局、统计局联合当地发改、财政、工信等部门,共同推进企业设置CTO岗位,即引导企业聘用本企业内相关负责人兼任CTO。该岗位的职责是督促企业依法合规经营,实现高质量发展。到目前,全市共有402家企业设置了CTO岗位。
推动企业筑牢内控风险“防火墙”
贺州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朱焰宇介绍,设置CTO岗位是为了防止企业因内控管理系统不完善,导致其在纳税申报、税收政策享受等方面出现问题。CTO人员可以指导、监督所在企业完善税收内控体系建设,对如何规避和应对经营中存在的涉税风险作出精准判断,及时采取税收风险防控应对措施,推动税收风险管理由“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整体提升企业纳税遵从水平。
自CTO岗位推出以来,贺州市税务部门督促企业优化岗位职责,构建长效制度。税务局联合相关部门每月开展企业涉税问题统计分析工作,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引导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设置CTO岗位,筑牢企业内控风险的“防火墙”。
2024年下半年,广西挺进建材有限公司设置了CTO岗位,该企业财务总监兼CTO王平表示,2024年底,他参加了税务局组织的CTO税费业务培训班,税务干部就小税种申报、增值税发票管理、个税代扣代缴等企业关注的税收问题开展详细讲解。培训后,王平在企业内组织了一轮税收风险识别、评估自查,发现由于对税收政策理解不到位,企业前几年只申报了销售合同的印花税,没有申报购买合同的印花税,他及时对以往年度的印花税进行更正,补缴税款及滞纳金17万元。
为更好服务企业,贺州市税务局、统计局、发改委等8个部门联合成立了CTO服务专班,常态化跟踪企业税收政策法规的落实情况,降低企业因政策理解偏差或执行滞后导致的风险。同时,建立税收风险指标模型,扫描企业涉税风险疑点,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把脉问诊”,提升企业前端风险防范能力。
支持企业健康发展
完善的税收内控机制,不仅是企业规避涉税风险的“防火墙”,更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广西贺州西麦生物食品有限公司财务经理兼CTO甘启华表示,前几年由于对税收政策不熟悉,企业虽然实际产生了研发费用,但却没有进行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申报。最近,企业拟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需要提交近3年的财务审计报告、相关的税务申报表、完税证明等材料。但由于该企业前3年度企业所得税年度研发费用申报均为零,影响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
CTO服务专班了解情况后,立即到企业开展核查,通过企业提供的研发立项报告、研发支出明细账、辅助账等相关资料,确认其实际发生了研发费用。最终确认企业的科研人员占比、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总额的比例等信息均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同时,专班成员还对企业开展了健康“体检”,帮助企业查找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增强企业依法经营的意识。
贺州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朱焰宇表示,今年贺州市税务部门将深入实施税费征管“强基工程”,深化运用大数据分析,根据不同情形,创新税收征管举措,规范企业税收管理秩序,帮助企业强化税收遵从意识,提高遵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