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中,无数有志之士奔赴基层,成为点燃偏远乡村的希望火种。南宁市上林县木山乡那良村驻村第一书记黄钦军,带着在企业淬炼出的经营智慧与满腔热忱,扎根乡土,为这片土地注入了蓬勃生机。
初来乍到,面对村集体经济项目发展的诸多困难,黄钦军深知这是阻碍村子发展的顽石。凭借在企业积累的丰富经营管理经验,他迅速进入角色,携手村“两委”干部开启了“振兴之战”。
多年来运转不畅、效益不佳的养鸡场、大蚕房、小蚕房,还有抛光厂那 10 台沉默的机器,无不诉说着往昔的不易。黄钦军不辞辛劳,刻苦钻研合同细节,以真诚沟通化解矛盾,用专业知识梳理产权。那些灯火通明的夜晚,他与村干部们围坐研讨的身影,成为村子蜕变的前奏。终于,一份份租赁合同成功签订,机器的轰鸣唤醒了昏睡的产业,换来每年 6.7 万元的增收。
产业兴,则乡村兴。黄钦军与木山乡人大代表们穿上胶鞋、戴上草帽,一头扎进田间,与泥土为伴,和农户倾心交谈,探寻发展的机遇。他奔赴广西农科院,凭借执着与诚意,引回冬季种植玉米技术与优良种子。为破除农户观望心态,他亲自扛起锄头,开辟 12.5 亩示范田。向后盾单位争取的 1.2 万元资金,化作农资与汗水,播撒在这片土地。冬去春来,示范田玉米颗粒饱满,农户们心动跟进,“冬闲田”真的变成了“冬钱田”,丰收的喜悦弥漫整个村子。
黄钦军在播撒“冬玉米”种子
肉牛、黑猪等特色养殖产业,在黄钦军指导培育下蓬勃兴起。他深知单打独斗难成气候,遂向后盾单位全力申请8.5 万元资金注入 2 家村级合作社,为肉牛与黑猪养殖注入发展动力。从养殖场地的规划搭建,到幼崽的引进挑选,再到养殖技术的悉心传授,他全程护航。同时,协调 1.7 万元盘活养鸡场产业项目,让养鸡场重燃烟火,为村集体再添羽翼,养殖产业成为村子发展的有力引擎。
那良村石漠化严重,常年缺水桎梏着农田与生活。黄钦军一次次往返于村子与后盾单位,以真诚和紧迫诉说着村子的困境,争取来5 万元农田灌溉引水资金。他又化身工程施工队长,与村民并肩,在山间架管修渠,清泉奔涌,润泽近 600 亩农田;紧接着,再争取 5 万元解决人饮供水问题。
黄钦军与村“两委”干部一起修建水利工程
在黄钦军的努力下,后盾单位南宁城投集团所属建设发展集团党委16 次踏入村子,带来前沿知识、技术与资源,为产业、基建难题把脉开方;为那良村小学教学点争取 2 万元改造资金,建设读书凉亭,配备一批课外书、体育用品;建发集团的慰问,解决38名困难群众燃眉之急;他牵线搭桥,助力消费帮扶,让价值 2 万多元的特产有了销路,余粮收购价优量足,农产品走出深山,农户们笑逐颜开。(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瑾雯 通讯员 韦仕关 磨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