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两会聚焦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王艳群 见习记者 杨灵烨 付玮烨
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抓民生关键领域,部署了一揽子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新任务新举措,传递出满满的“民生温度”。
如何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托起群众幸福梦。着眼于这一美好目标,代表委员们展开了热烈讨论。
以务实创新举措解群众急难愁盼
坚持把八成左右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领域,全面完成为民办实事工程;城镇新增就业40.5万人;全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8427所,建成610个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建设10.2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发放社会救助资金118.7亿元、惠及310万人……
盘点2024年民生实事,广西交上了一份“暖心”答卷。
今年,广西将筹措资金835亿元以上,实施十大为民办实事工程,以更多务实创新举措解群众急难愁盼,跑好为民造福的“接力赛”,让人民群众幸福感更可持续。
“过去一年里,我们常态化实施‘就业暖心·桂在行动’专项服务活动,打造‘万事通达·就在广西’公共就业服务品牌,持续打好稳就业组合拳,推动城镇新增就业40.55万人,脱贫人口务工规模290.31万人,为推动百姓安居乐业提供了重要保障。”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唐标文代表表示,2025年,广西人社部门将实施就业创业富民、社会保障惠民、人才人事利民、劳动维权安民、人社帮扶为民、窗口服务便民“六大行动”,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持续擦亮民生幸福底色。
集中力量满足群众普遍需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教育惠民生工作中,我区一件接着一件办,使更多的“教育惠民政策”变成群众的“幸福账单”。
“2024年广西首次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新生入学教育‘一件事’改革持续推进、‘职教出海’取得丰硕成果……”回顾过去一年广西教育事业的巨大进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旅游与康养学院副院长刘奕代表备受鼓舞,她建议出台更多举措,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创新教学模式,同时促进教育与社会融合,加强家校社沟通,推动教育与产业发展结合,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为群众带来更大的幸福感。
小社区蕴藏大民生。贵港市港北区西江街道西江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覃应新代表建议,改善社区民生,合理规划社区的公共空间,建设更多的休闲广场、增加绿化面积等,丰富社区文化活动,为邻里和谐互动提供更多场所。同时开设多样化的社区服务项目,如养老服务、托幼服务、医疗服务等,提升老人安享晚年的安全感、孩子健康成长的幸福感。
针对农村地区精神卫生建设存在的短板,农工党桂林市委会主委农军委员建议,加大农村地区精神卫生健康建设政策支持力度,合理配置医疗康复资源,推动精神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保健一体化建设,普惠更多群众健康。
把民生愿景变为百姓幸福实景
乡村振兴是民生工作的重要环节。针对当前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南宁市西乡塘区金陵镇乐勇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方能烈代表建议,重视基层人才培养,筑牢产业发展“桥头堡”。一方面,建立乡村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致富能手和创业能人等人才库,挖掘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另一方面,不断提升现有干部能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留得住”“能干事”的人才队伍。
来宾市兴宾区水利局副局长韦兰代表表示,将对照新目标任务,重点从灌区改造、病险水库加固、农村饮水安全、中小河流治理、小型农田建设、水旱灾害防治能力提升等民生方面持续努力,全面提高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加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
脱贫群众就业关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质量和成色。上林县三里镇东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覃舒怡代表表示,2025年,该村将以发展村集体自主经营产业为契机,为乡村群众提供更多“家门口”岗位,同时鼓励村民外出务工,并帮助他们申请交通补贴。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全州县委书记邓世文代表表示,2025年,将立足县域资源禀赋打造轻纺鞋业制造、生态食品加工、绿色资源开发三大主导产业,学好用活“千万工程”先进经验,突出改善广大群众的教育、医疗、就业条件,把更多的民生愿景变为百姓的幸福实景,让百姓的幸福看得见、摸得着、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