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7月10日,南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主题新闻发布会,发布近年来南宁市体育公园建设成效,旨在进一步提升市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体育公园建设亮点纷呈
南宁市市政园林局党组书记、局长胡少华在发布会指出,近年来,南宁市紧跟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步伐,将“公园+体育”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打造了一批功能复合、服务完善的体育公园,有效解决了市民“健身去哪儿”的难题。
“现有公园+体育”模式。南宁市充分利用现有城市公园资源,通过改建和增设体育设施,让传统公园焕发新生。自2016年起,南湖公园环湖路改造、新秀体育公园等项目相继完成,为市民提供了便利、智能、安全的健身环境。其中,花卉公园体育公园项目因其卓越的建设成效,入选了国家发改委举办的全国高质量建设体育公园现场调研与经验交流活动现场参观点,成为南宁市体育公园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新建公园+体育”布局。在新建公园时,南宁市积极融入体育运动功能,不仅提升了公园的综合服务能力,还进一步满足了周边居民的多样化健身需求。目前南宁市已在各城区规划新建一座体育主题公园,正在积极推进南宁市翠湖片区公共服务项目、青秀体育休闲公园建设工作。这些新建公园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体育设施的配置,确保运动场地方便实用、布局合理。
“水系治理+体育”融合。南宁市结合百里秀美邕江建设和水环境治理等项目,在邕江沿岸和内河水系周边建设了众多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工程不仅改善了水环境,还新增和改建公园15个、增设游泳下水点10处、亲水观江平台93个、绿道163公里、亲水步道115公里、运动场254处以及一批文化休闲广场和便民设施,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亲水健身体验。
“口袋公园+体育”便民。为让健身更加贴近市民生活,南宁市大力推进口袋公园建设,因地制宜增加全龄友好的健身场地和运动设施。2021年以来,已建成的90个口袋公园成为周边居民日常健身的新宠,真正实现了“家门口的健身乐园”。
先行先试,理念引领
据了解,从“十三五”时期开始,南宁市就前瞻性地在公园绿地建设项目中配置了体育健身基础设施,并逐步形成“公园+体育”的建设理念和模式。这一决策源于对市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与现有健身设施不足的深刻洞察。公园绿地作为城市中宝贵的公共资源,因其数量多、距离居民区近,而且可达性强的特点,成为打造绿色便捷全民健身载体的理想选择。
胡少华表示,下一步,南宁市将继续聚焦新时代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需求,进一步丰富和推广“公园+体育”建设模式。通过充分利用城市公共绿化空间、积极筹措配套建设资金等措施,推动更多公园绿地体育项目落地建设。
(通讯员 毛秀萍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仕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