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8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南丹县举行2023年白裤瑶瑶年民俗旅游活动,同时进行国家级铜鼓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成果宣传展示。本次活动由河池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与南丹县委、政府共同主办。
活动启动仪式在南丹县瑶望天下景区举行,现场进行了千面铜鼓表演活动。来自广西南丹、贵州荔波、广西巴马的铜鼓代表队分别带来布努瑶、白裤瑶的铜鼓舞表演,展现了不同支系瑶族人民的历史传统和精神文化;南丹苗族风情表演队和壮族风情表演队通过《壮族铜鼓扁担舞》和《苗家笙歌》的表演,展现南丹县各民族丰富多彩的铜鼓文化。
(铜鼓表演)
相关主题活动分别在八圩瑶族乡和里湖瑶族乡举行,包括彩虹道骑行比赛、黔桂两省区陀螺大赛、白裤瑶民俗斗蛋大赛,以及白裤瑶千人长桌宴和细话歌对唱大赛等系列活动,白裤瑶民以民俗活动的形式欢庆瑶年,增添节日的喜庆和热闹。
(彩虹道骑行比赛)
(斗蛋比赛现场)
(长桌宴)
据了解,白裤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自称“布诺”,因男子都穿着及膝的白裤而得名,被称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每年农历六月三十是白裤瑶重要的节日——瑶年,过瑶年这一民俗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白裤瑶人民代代真诚团结的象征。铜鼓是白裤瑶人虔诚礼拜的礼器,更是民族精神的寄托。
南丹县作为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实验区三大核心区县份之一,具备壮、瑶、苗、水等多民族特色文化优势,非遗资源深厚丰富。近年来,南丹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持续建成国家4A级景区6个,成功纳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申报单位储备库。南丹将以民俗旅游活动为契机,加快融入“高铁时代”,充分挖掘民族文化生态资源,打造黔桂跨省文旅融合示范区,推动少数民族风情文化旅游带建设。(通讯员彭文佳 刘佳慧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仕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