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践行新时代使命担当 锤炼“桂林范”政法楷模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广西> 要闻 > 正文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践行新时代使命担当 锤炼“桂林范”政法楷模

来源:桂林政法2023-05-23 10:41

  践行新时代使命担当 锤炼“桂林范”政法楷模

  桂林市委政法委守正创新护航高质量发展综述

   5月11日,在全国党委政法委系统“新时代政法楷模”表彰大会上,桂林市委政法委荣获“新时代政法楷模集体”称号,成为全区党委政法委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集体。

  这是桂林政法战线的一份沉甸甸的荣誉,也是桂林市政法机关践行新时代使命担当,创新法治服务护航高质量发展取得的优秀“成绩”。

  近年来,桂林市委政法委牢记领袖嘱托,坚守政法担当,创新法治服务,不断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全力保驾护航,谱写新时代桂林政法新篇章。

  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彰显政治忠诚新担当

  全市政法系统到全州湘江战役纪念园开展“感党恩 跟党走 献礼百年”红色歌曲大家唱快闪活动

  桂林是一座山水之城,也是一座红色之城。20世纪30年代,一支红色军队三次跨过湘桂走廊,在桂北大地留下了他们血战湘江、翻越老山界的英勇身影。“湘江战役精神”融入了桂林的每一寸山水之中,指引这座城市前进的方向。

  近日,在全州县才湾村米花山脚下的红军墓前,一场庄严肃穆的“入职仪式”正在举行。身穿崭新警服的年轻民警在前辈们的带领下,向墓碑深深鞠躬,立下铮铮誓言,正式成为这片红色热土的守护人,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在心中油然而生。

  政法队伍是守护平安、护航发展的坚实力量。在延续着红色血脉的桂林,“勇于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的精神成为了桂林政法队伍的“魂”。

  近年来,桂林市委政法委依托湘江战役等红色资源,探索“六红”政治教育新模式,创新开展“政法群英”“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人”培树工程。2021年,12名“政法群英”荣获全国荣誉,“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人”杰出代表郝宝兰获评全国“平安之星”。党的十八大以来,桂林涌现出全国最美基层民警于伍生等全国先进个人82名,以及先进集体128个。

  为锻造政法队伍的优良作风,桂林市委政法委探索建立政法队伍建设分析例会制度和全区首个市级政法干警动态数据库,分析队伍形势,精准管理干部。制定全市政治督察和纪律作风督查巡查工作办法,组建全市政法系统纪律作风督查巡查人才库,常态化开展督查巡查工作等。

  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下,桂林政法队伍纪律作风持续好转,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逐年提升。

  守护山水的“二郞神”

  迈出生态建设新步伐

  今年4月26日,在风景如画的漓江杨堤码头,法槌声再次响起。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桂林两周年及第二个“漓江保护日”到来之际,桂林政法系统组织了一场有关漓江生态保护的公开庭审活动。被告人因非法采挖、出售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被判处有期徒刑7个月,缓刑1年,并被责令承担生态环境修复的民事责任及惩罚性赔偿5万多元。庭审当天,被告人通过直播镜头向公众道歉。

  这是一场具有教育意义的庭审,也是桂林政法系统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最严密法治治理生态环境,推动漓江流域生态保护走上法治化、规范化道路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法治力量是科学保护漓江的“利器”和“重器”。进入新时代以来,一场以法治力量推动漓江科学保护的行动在桂林政法系统持续开展。

  桂林市委政法委积极探索“专职队伍+专项打击+专门网格”生态保护新模式,最大限度保持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在全国率先成立生态环境保护公安分局(大队、中队),创新建立“漓江生态环境司法保障服务联动中心”“漓江司法保护大数据联动执法中心”,“治山、治水、治城”的法治化水平稳步提升。

  同时,桂林市委政法委牵头制定破坏生态环境犯罪案件取证和执法指引,统一执法理念,统筹对生态环境违法犯罪开展专项打击,形成强大震慑;创新“党建+生态”网格,提升监管效力;探索党建引领生态保护的网格化管理新路径,织密山水保护“全域网”、漓江防护“水域网”;探索推广“党建+河长+网格”工作模式,在漓江流域设置水上网格357个,配备水域网格员2885名,成立片区网格临时党支部,河长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和片区网格长,形成了“党员干部+沿江村民+平安志愿者”的工作体系,将监管延伸至“最后一公里”。2021年,漓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经验作为全国唯一江河治理典型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

  宜居之城的“守护者”

  展现法治护航新作为

  良好的社会治安、和谐的社会环境是城市宜居的基本要素。近年来,“创新社会治理,共建平安桂林”这一理念在青山秀水间得到生动深入的实践发展。

  桂林市委政法委统筹各部门力量形成合力,积极探索建立市域社会治理风险防控系列机制,首创“红橙黄蓝”四级风险隐患排查管控“一机制两细则”,探索推广化解重大涉稳问题的“四责十二法”,创新安保维稳“8+N”分析研判机制;做细基层治理、做实网格治理,在全区率先完成“一村一辅警”全覆盖,率先健全完善全域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站、点)建设;全市共建成专业调解组织66个、品牌调解室23个,成功打造“大榕树调解工作室”“邻里说事”等一批特色调解品牌。

  此外,桂林市委政法委还先行先试,牵头组建市级社会治理和应急指挥中心,充分整合综治、应急、生态、政务等数据资源,有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首创网格化管理电子云图、网格员服务图,创新开发网格化服务管理系统和“12+N”工作体系,有力构建起基层善治的新格局,为建设宜居桂林提供最坚实的保障。

  民族团结的“践行者”

  开创民族事务治理新路子

  桂林是多民族散杂居地区,有汉、壮、苗、瑶、侗、回等6个世居民族,全市少数民族人口101.8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8.8%。

  近年来,桂林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在桂林市委政法委的积极统筹推进下,桂林市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桂林市委政法委把民族团结作为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标准,牵头成立少数民族服务中心,开设“石榴籽课堂”,推出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纠纷调解等20余项便民服务,构建“双网格长”“双向管理”“联席会商”“社会参与”4项管理服务机制,工作重心由“管理”向“服务”转变。少数民族服务中心10名热心公益的少数民族群众担任社区网格长,3名外来维吾尔族群众主动递交入党申请书,多名维吾尔族群众危难时刻见义勇为……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佳话。

  2020年8月,1名维吾尔族网格长带领2名维吾尔族同胞冒着生命危险扑救火灾,获评“2020年度桂林市见义勇为先进群体”。2021年以来,少数民族服务中心排查矛盾纠纷45起,成功调处42起。

  完善法治服务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又一“法宝”。近年来,桂林市委政法委创新“族(寨)佬+法律工作者”法治服务模式,构建“双语”网格员、族(寨)佬、村委会(社区)三方调解机制,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服务。此外,还创建“政法干警+双语网格员”的民族法治宣传队,结合彩调、渔鼓、苗歌、侗戏等本地民俗文化开展普法宣传,在寓教于乐中丰富提升传统民族文化的法治内涵。

  传承红色血脉、守护青山绿水、护航宜居环境、力促民族团结……桂林市委政法委不断践行新时代使命担当,心怀“国之大者”,凝心铸魂、淬火砺剑,闯出一条具有“桂林范”的政法工作新路径。

  新时代的前进道路上,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新需求不断增强。在“新时代政法楷模”荣誉的指引下,桂林市委政法委将肩负起新的使命担当,斗志昂扬、步伐铿锵地行进在创新法治服务护航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

  作者丨曹长青 段彦伊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