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踔厉奋发 构筑开放发展新格局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广西> 要闻 > 正文

踔厉奋发 构筑开放发展新格局

来源:右江日报2023-05-15 10:30

  2021年,百色外贸进出口总额首破400亿元大关,达到426.3亿元,同比增长28.0%,开放型经济逆势上扬;2022年,百色与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其他成员国进出口总额达353.6亿元,占全市外贸总值的91.7%;2022年,百色销往粤港澳大湾区的农产品达10余亿元;今年一季度,百色外贸进出口总额75.2亿元,同比增长62.7%……两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开发开放当作头等大事,深挖开放潜力、畅通开放通道、发展外向型经济,走活走好开放发展的这盘棋。

  如今,百色开发开放的脚步越来越稳健,开放的道路越来越宽阔,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一幅风生水起、蹄疾步稳的对外开放新画卷在壮乡红城跃然呈现。

  融入大局、互联互通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加强路网建设,是开放发展的希望所在,也是潜力所在。

  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更大”重要要求的重要抓手和引领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

  百色是西部陆海新通道西线主通道的关键节点城市,是中国与东盟双向开放的前沿,是西南地区沟通东盟的重要枢纽和基地。近年来,百色坚持以交通路网的建设打通开放发展的“脉络”,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西线主通道建设,以路网的大发展带动对外开放的加速跑。

  2022年8月,部省共建重点水运通航工程——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主体工程全面动工建设;

  2022年12月,田西高速建成通车,百色历史性与全区同步实现“县县通高速”;

  今年3月,国家战略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关键项目——黄桶至百色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为正式开工建设奠定了基础……

  聚焦近两年百色交通大事件的背后,无一不体现着百色作为桂滇黔结合部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沿边城市的特殊地位以及快速发展,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四位一体”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无论是向四方还是向海向空,都让百色“左右逢源”“上下通达”,为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公路方面,百色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142公里,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排全区第二,实现了“县县通高速”目标。铁路方面,铁路营业里程达到804公里,黄桶至百色铁路预计今年开工建设。航空方面,百色巴马机场开通6条航线,通达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贵阳等国内重点城市。水运方面,水路内河航道通航总里程591.9公里,可实现1000吨级船舶直达珠江三角洲、粤港澳地区。物流方面,邮政全面实现建制村通邮,快递网点覆盖全部乡镇,建制村快递服务通达率100%,中国-东盟农产品交易中心(一期)、百色城区快递物流园、中国-东盟(百色)铝产品仓储交易中心等一批现代物流园区相继建成投入使用。

  此外,百色对外开放高速通道也初步形成,除已经建成通车的靖西通往龙邦口岸便捷高速公路之外,目前,连接平孟、岳圩口岸的那坡至平孟口岸段、岳圩口岸联线高速公路正在加快建设,岳圩口岸联线高速公路预计今年底建成通车,那坡至平孟口岸段计划2024年建成投入使用。

  道路联通、网路互通、物流畅通……日渐完善的交通路网,互联互通水平的持续提升,铺设的不仅是道路,更是我市对外开放的新路基。

  搭建平台 打造全方位

  对外开放新窗口

  靖西是大西南连接越南通往东盟各国的重要陆路通道。

  如今,走进龙邦口岸,可见电动集装箱搬运机器人、自动驾驶电动卡车、应急救援电动牵引车整齐排列,口岸电子设备最快6秒抬杆放行通关,口岸查验平台能24小时不间断作业和无人值守应用,每年可服务5000万吨进出口货运量;走进靖西跨境电商体验中心、靖西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农副产品、家居洗护、化妆品等商品整齐摆放,不仅可以买到海外产品,还可以将当地的特色产品卖出去;在龙邦边民互市贸易区,载满布匹、焦炭、电器等货物的货车排队有序通过卡口驶出国门;在靖西落地加工产业园内,各个企业开足马力,对腰果、香料、水产品等进行加工……

  靖西是百色打造全方位对外开放新窗口的一个典范。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两廊一圈”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口岸互联互通建设进一步完善,通关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面向越南等东盟国家的高水平开放合作经济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

  百色现有3个口岸和7个边民互市点,目前,龙邦口岸扩大开放为国际性口岸并扩大开放那西通道,获批泰国水果经第三国输华入境口岸。平果经开区获批为自治区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市外贸企业超过200家。平果保税仓、靖西保税物流中心(B型)开工建设。龙邦口岸完成全区首单“海运互市+贸易商品落地加工”试点业务,互市贸易实现了从陆路到海上的拓展。

  大平台带来大开放,大开放迎来大发展。据海关统计,2022年百色市进出口贸易总额385.8亿元,其中出口358.7亿元,进口27.1亿元。数据显示,RCEP国家成为百色市2022年进出口的最大贸易伙伴,全年百色与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总额达353.6亿元,占全市外贸总值的91.7%,其中与老挝、菲律宾、新加坡进出口大幅增长,同比分别增长27.8倍、1640.7倍、6.7倍;与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外贸进出口分别增长3.3倍、3.0倍、2.0倍。今年第一季度,百色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总额为72亿元,其中,出口67.4亿元,同比增长65.3%;进口4.6亿元,同比增长94%。

  把握大势 构筑区域合作开放格局

  连绵的翠绿蔬菜地、农机往来繁忙、喷灌系统的水雾随风摇曳……走进右江区龙川镇绿色生态蔬菜产业示范基地,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图景展示在眼前。

  该基地是深圳市农产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深百和右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深圳市“菜篮子”基地、粤港澳大湾区蔬菜保供基地以及亚热带绿色蔬菜出口示范基地,规划建设核心种植面积约5000亩,辐射周边种植蔬菜共1万亩。目前,一期已投入生产,每天可正常向粤港澳直供约20吨高品质蔬菜,日产值约32万元。

  扩大开放,积极搭建多地联动开放格局是一种有效抓手和重要载体。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原材料供应地、农产品供应地和产业转移承接地。近两年来,百色紧紧抓住和深圳市对口合作的重大机遇,加快打造深百合作产业园区,探索发展“飞地经济”,推动更多大湾区企业落地百色。2022年,我市成功引进挠性覆铜板生产项目、航空工业制造项目、电子设备生产制造项目、超凡光电智能制造产业园等70个项目,总投资264亿元。

  同时,加强深百供应链建设,加快打造“百香百色”区域公共品牌,促进更多农特产品进入大湾区市场。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百色6个基地获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定,19个基地通过广西供深农产品示范基地认定,2个供港基地通过认证,共27家企业57个产品获“圳品”认证,排全区第一。百色还依托百色一号现有的中国-东盟农产品交易中心冷库和广州、深圳等地的生鲜集散中心,打造大湾区精品冷链汽运或公铁联运专线,去年销往大湾区的农产品达10余亿元。

  如今,百色—深圳直达动车、百色—粤港澳大湾区集装箱班轮航线开通了,深圳百色航线加密了,两地之间的交流合作也更加密切了。

  此外,百色还扎实推进桂滇黔结合部中心城市建设,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能源、交通、文旅康养产业等领域深化合作;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共同推动云桂沿边铁路、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天然气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左右江革命老区协同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卢 茜)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香港“非遗月”处处有“非遗”

  • 江苏南通:“第二现场”观赛区 城市“全域”看“苏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作为一所工科见长的大学,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涌现出一批热衷文化艺术的学生:材料学院研究生庄英赞受邀参加《声声入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京剧票友大会》节目;
2025-06-30 04:50
今年“三夏”生产,该农场配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收割机和拖拉机、气吸播种机、精准水肥轮灌系统、自动巡田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大显身手。
2025-06-27 10:25
6月2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在四川稻城启动建设配套项目,预计2027年望远镜完成装调并投入试运行。
2025-06-27 10:24
古生物研究表明,包括早期犬齿兽在内的一些远古动物,脑袋为一个没有左右脑半球区分的整体,而现生哺乳动物和典型的进步颌兽类则有左右两个脑半球。
2025-06-27 10:18
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2025-06-27 10:17
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26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一项开创性研究,成功将复杂难处理的混合废塑料变废为宝,为根治全球塑料污染顽疾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5-06-27 10:16
近日,一组“清华学生戴头套看演出”的照片在网络引发热议。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还面临社会伦理与隐私保护方面的争议,如何平衡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伦理、监管要求等仍是难题。
2025-06-27 10:1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已满两个月,身心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6-26 09:48
66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非鸟类恐龙灭绝,而就在撞击点附近,一种神秘的夜蜥蜴可能是唯一幸存下来的陆生脊椎动物。白垩纪末期,一颗巨型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的区域,形成了一个直径超过150公里的陨石坑,导致全球大多数动植物物种灭绝。
2025-06-26 09:47
在全球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等提出了一个衡量人与自然共同繁荣程度的全球框架。论文合作作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办公室主任Pedro Conceicao表示,面对当今严峻的地球系统变化,我们必须把人与自然健康、互惠的关系纳入发展愿景。
2025-06-26 09:46
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这项调查系统查清了我国东北典型黑土区地表基质资源“家底”,实现了东北黑土地地表基质层的首次系统调查与深度解剖。
2025-06-26 09:41
记者邱玥25日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二期项目全面投产。 目前,“深海一号”大气田已经达到最高产能设计状态,年产气量有望超过45亿立方米。
2025-06-26 09:40
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能源部支持的薇拉·C·鲁宾天文台,首次捕捉到的太空景象呈现出一场由恒星“托儿所”及邻近星系的密集星团构成的粉蓝视觉盛宴。鲁宾天文台的科学团队还开发了面向公众的工具“天空查看器”,用户可通过平移和缩放功能探索这些超高分辨率图像中的恒星和星系。
2025-06-25 09:46
中国海油25日宣布,公司在南海水域的“深海一号”大气田二期项目全面投产,标志着我国最大海上气田建成。“深海一号”大气田分一期和二期开发建设(一期于2021年6月投产),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1500亿立方米,最大作业水深超1500米,最大井深达5000米以上,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6-25 09:33
2017年启动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为新一代草地植被图的绘制提供了新的契机。“我们共识别出65种主要草地类型,其中高山嵩草草甸、紫花针茅草原、矮生嵩草草甸、垂穗披碱草草甸和线叶嵩草草甸这5个群系分布最广。
2025-06-25 09: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