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甘肃敦煌:丝路古城文韵长
首页 >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甘肃> 图片新闻 > 正文
[责编:董大正]

甘肃敦煌:丝路古城文韵长

来源:新华网2025-02-19 09:19

24小时热图
  • 默茨经两轮投票当选德国总理

  • 加拿大总理访美与特朗普“礼貌交火”

  • “四川各民族文物上的吉祥图案”特展吸引观众观展

  • 浙江:双屿门特大桥主塔建设进入冲刺阶段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推荐阅读
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期报道,正在或即将于月球上部署的大型科学实验装置与天文设备,的确有望解开诸多宇宙之谜。
2025-05-07 10:05
6日,记者从中国华能获悉,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9FA型燃机透平第一级动叶片首次实现“72+24”小时连续高负荷服役运行。
2025-05-07 10:03
近日,该所桃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构建了首个桃的基因完整变异组图谱,新发现70.6%的变异和3289个基因,揭示了全球桃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路线,
2025-05-07 04:20
记者6日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获悉,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推出支持500+量子比特的中国第四代自主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本源天机4.0”,
2025-05-07 04:20
近日,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提出深入实施“同上一堂好课”、慕课西部行2.0计划、读书行动等,倾斜支持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脱贫地区。
2025-05-07 04:10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6月1日起施行。
2025-05-06 10:03
中国气象局日前发布《极地气候变化年报(2024)》。
2025-05-06 09:51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介绍,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7675万千瓦,同比增长21%,约占新增装机的90%。
2025-05-06 09:39
1865年,生物学家孟德尔在奥地利宣读了其豌豆研究成果《植物杂交实验》,为经典遗传学大厦奠基。
2025-05-06 09:35
近年来,中山大学围绕“主体、基础、应用”三个层面,在广州、珠海、深圳三校区布局人工智能相关学院,集聚近20个学院共同构建大智能学科教育体系。
2025-05-06 09:28
在上海科技大学遇见威廉·哈兹尔廷博士,他满头银发、戴着大大的方框眼镜,乍一看有点像那位创作了无数超级英雄故事的漫画家斯坦·李。
2025-05-05 14:11
五一假期进入尾声,国内外旅游市场如火如荼,知名目的地热度不减,越来越多的小众目的地也开始崭露头角。
2025-05-05 13:59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科研,也导致许多国际科研项目中断或面临中断风险,对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伤害。
2025-05-01 17:28
加载更多

  这是2023年6月14日拍摄的敦煌党河风情线(无人机照片)。

  当大漠的风掠过三危山的轮廓,驼铃的余音在沙丘间流转,身居沙漠绿洲、地处丝路咽喉的甘肃省敦煌市——这座被时光打磨了千年的丝路明珠便在晨光中苏醒。历史上曾是人类文明汇流融合之所的敦煌在传承千年文脉,记录丝路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焕发勃勃生机,正成为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典范。

  近年来,敦煌市不断挖掘厚重历史文化内涵,以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为目标,持续加大对莫高窟、玉门关、悬泉置遗址等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在鸣沙山月牙泉、雅丹、阳关等景区升级智慧旅游体验,通过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等平台不断推动敦煌文化对外交流,在全球范围内打造敦煌文化IP,厚植城市历史底蕴和文化品位,做好文旅深度融合文章。

  新华社发(张晓亮摄)

  这是2025年2月12日拍摄的敦煌城市地标——反弹琵琶雕塑。

  新华社发(张晓亮摄)

  这是2023年4月25日拍摄的莫高窟窟区(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2024年6月7日,游客在莫高窟参观游览。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2024年6月7日,前来甘肃调研考察的驻华外交官在敦煌莫高窟九层楼前留影。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2023年4月25日,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保护团队图像处理人员年海丽在拼接壁画图像。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2024年9月4日,游客在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观看球幕电影《梦幻佛宫》。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这是2014年11月23日拍摄的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景区雪景(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张晓亮摄)

  2025年2月4日,游客在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骑骆驼游览。

  新华社发(张晓亮摄)

  2024年9月4日,游客在雨后的玉门关遗址区大方盘城游览。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这是2024年7月16日在甘肃省敦煌市玉门关遗址区拍摄的小方盘城。

  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2024年7月16日,在甘肃省敦煌市玉门关遗址区,两名文保员在巡视汉长城。

  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2024年9月20日,演员在第七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举行期间表演大型情景音画剧《千手千眼》。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2024年5月10日,游客在敦煌夜市选购特色旅游工艺品。

  新华社发(张晓亮摄)

  2023年3月16日,游客在敦煌夜市游览。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2024年9月21日,与会嘉宾在第七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上参观。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2024年7月22日,游客在敦煌体验“寻境敦煌——数字敦煌沉浸展”。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2024年9月22日,在敦煌研究院“典范”“高地”建设成果展上,游客借助VR设备沉浸式游览莫高窟第285窟虚拟场景。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2023年4月26日,在敦煌市西关小学,音乐教师罗莉在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合唱团的学生练习合唱敦煌特色歌曲。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2022年4月21日,读者在敦煌书局阅读区看书。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