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甘肃宁县:广阔乡村描绘振兴画卷
首页 >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甘肃> 图片新闻 > 正文
[责编:邱晓琴]

甘肃宁县:广阔乡村描绘振兴画卷

来源:甘肃日报2022-05-10 12:24

24小时热图
  • “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20年”展览在国博举办

  • 欣欣,你在哪里——缅甸地震中国力量救援纪实

  • 现场视频!解放军台岛周边开展联合演训

  • 第62届博洛尼亚童书展:中国展区精彩纷呈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推荐阅读
近期,多地智慧农业建设传来佳绩,草莓巡检机器人、长臂喷雾机等打破了大众对农业的传统印象,数据要素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支持农村电商平台建设,帮助农民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农产品;利用数据分析市场需求,打造电商特色品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2025-04-02 10:07
2月19日,凌晨3时的机房,敲完最后一行代码,中国海油所属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服”)深海深层地震数据成像处理技术研发团队负责人刘金朋如释重负。物探船作业时,利用拖缆产生地震波,对海底地层进行“CT扫描”,并实时完成震源和检波点数据采集。
2025-04-02 10:06
引力波被形象地比喻为“时空的涟漪”。为了更精准地认证透镜引力波,胡彬团队与宁波大学蔡荣根院士将目光瞄准宇宙中更为微小的尺度——星系中的致密天体。
2025-04-02 10:05
冰凌花能够早早绽放,成为东北“报春第一花”,是因为其特殊的生长节律和物候机制  草长莺飞,全国多地春意正浓。冰凌花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能为昆虫提供早春时节稀缺的花蜜和花粉,成为传粉昆虫不可或缺的食物来源。
2025-04-02 10:01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作为尖端科技的代表,芯片是我国受外部冲击较大的领域之一。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2025-04-02 10:00
3月30日,2025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坚持主流价值导向 推动算法向上向善”主题分享会在广西南宁举行。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6
目前全球6G研发已从概念探索进入关键技术攻关阶段,中国围绕2030年实现6G商用这一目标加速布局。
2025-04-01 09:50
AI医疗只是辅助手段。
2025-04-01 09:48
31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科技成果发布活动”上,由北京金融监管局联合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委金融办共同指导,全国首个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组织——“北京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正式发布,助力北京商业航天加速发展。
2025-04-01 09:47
3月31日,“南海二号”钻井平台在惠州19-6油田海域进行钻探作业。
2025-04-01 09:45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成果专场发布会31日举行,围绕“四个面向”发布19项重大科技成果,展现了我国在前沿科技引领、开源开放合作、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的成效。
2025-04-01 09:41
现场发布2024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结果,与会领导为中国正能量十佳网络精品代表、突出贡献单位颁发荣誉证书和纪念牌。
2025-04-01 09:48
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7
今年以来,我国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企业通过算法优化、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开源生态协作,在使用“缩水版”GPU芯片的情况下,将千亿参数模型训练成本压缩至同类模型的1/10,走出了一条从粗放式算力堆砌向内生式效能提升的新路径。
2025-03-31 10:21
“联合科研团队初步确定,青龙山恐龙蛋化石普遍表现出特殊排列规律,如常见同层埋藏的恐龙蛋3至5枚一组排列成微微弯曲的弧线,多组弧线近平行展布。
2025-03-31 10:03
由西湖大学孵化的西湖仪器,日前成功实现12英寸碳化硅衬底激光剥离自动化解决方案,大幅降低损耗,提升加工速度,推进了碳化硅行业降本增效。
2025-03-31 10:02
日照两城河口国家湿地公园,一群绿头鸭在水面上自由飞翔。
2025-03-31 10:01
3月28至29日,作为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大会”在北京工业大学举行。
2025-03-31 09:59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于3月27日至31日在北京举办,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年度主题。其中将举办碳达峰碳中和科技、世界绿色设计等论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2025-03-28 03:30
日前,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成功下线,将承担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工程左线掘进任务。大海古称“沧渊”,海太长江隧道横跨长江入海口,全长39.07公里,其中过江隧道长11.185公里,最大埋深超75米,计划于2028年建成。“沧渊号”开挖直径达16.66米,整机总长176米,总重量超5650吨,再创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新纪录。
2025-03-28 04:00
加载更多

  宁县 广阔乡村描绘振兴画卷

  行走在蓝天白云下的宁县大地上,放眼望去,只见种植产业染绿田间,农家房屋旧貌换新颜,村民洋溢着幸福的笑脸。

  沐浴着乡村振兴的春风,宁县积极探索培育壮大县域特色农业、持续推进乡村生态宜居建设、探索乡村基层治理新模式,奋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新起点上着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 产业发展向兴而行

  宁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北纬35度优质苹果生产带。这里,不仅是农业农村部确定的苹果最佳优生区,也是全国122个、甘肃省18个苹果生产重点县之一。

  借助地理优势打造苹果产业链,形成致富“火车头”,是宁县实施乡村振兴的主要着力点。

  宁县正洋万亩矮化密植苹果基地。

  庆阳海越20吨苹果自动分选线。

  在中村镇中村村,走进宁县正洋万亩矮化密植苹果基地,一排排整齐的“树墙”排列成一望无际的果园。

  “目前,基地种植矮化密植苹果1.2万亩、年产100万株矮化自根砧苗木基地1000亩。栽植有红富士、嘎啦、蜜脆等20多个品种。”基地总经理高云峰告诉记者。“除了苹果种植,我们还配套建成了2万吨气调库。今年,将建成投用全自动分拣线。”

  “自从村里有了产业,我们就成了产业工人,剪枝、施肥、除草、采摘,每天能有七八十元的收入。除了务工,我还流转了自己的土地到合作社里。”在基地,村民张月玲一边除草,一边高兴地介绍。

  近年来,宁县把苹果作为主要产业之一,全县按照适宜栽果区域全覆盖的目标,布局“一核三塬五带”:以西部苹果国际商贸港为核心,在董志塬、早胜塬、盘克塬等三塬建设新庄-长官、焦村-新宁、早胜-中村、良平-米桥、春荣-盘克等5个万亩果带。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矮化自根砧苹果基地,创建了国家级苹果现代农业产业园。

  宁县果业发展中心副主任赵伟宁告诉记者:“通过吸纳入股、流转土地、务工带动等方式,全县苹果种植面积已达45万亩,挂果27.2万亩,其中矮化密植11万亩。2021年,苹果产量达到56万吨,产值达28亿元,农民人均增收3720元以上。”

  2021年,宁县“线上”“线下”销售同时发力,延长销售链条,使“宁县苹果”走向世界各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赵伟宁自豪地介绍说:“目前,全县有线上苹果销售网店200个、微商1800多户。电商利用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组织网红达人在苹果基地现场直播,年线上销售苹果20万吨,果品可销往国内外20多个省市。”而在线下,宁县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营销中心7个,在全国22个大型超市直销,与国内外200多家经销商长期合作,年订单直销鲜果30万吨。

  在电商销售企业庆新果业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客服人员正在电脑上审核着一笔笔网上果品订单信息。

  该公司仓库负责人宏梅梅告诉记者:“宁县本地产的苹果一年四季不间断在网上销售。每年10月到次年1月是销售旺季,每天线上订单基本在2.5万至3万单,销售额一天最高达40万左右。”

  在分拣流水线上,工人们正在熟练地挑拣着苹果,按照苹果的品质、大小进行分拣、包装、装箱。“这里按计件算工费,一天下来能挣70多元,好的时候,能挣100多元。”屯庄村村民李茸仙说,在这里务工,主要是离家近,既能挣钱又能照顾上家里的老人孩子。

  除了苹果,种植食用菌是宁县培育发展的另一个特色产业。

  走进和盛镇杨庄村的食用菌基地,只见一排排菌棒整齐摆放着,一个个羊肚菌从袋口探出头来,长势旺盛。

  宁县早胜镇南北村色彩斑斓的围栏。

  俯瞰宁县县城。本文图片均由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曹康提供

  基地负责人杨小军指着一排菌棒欣喜地说:“再过不久,羊肚菌就可以采摘了。去年,羊肚菌、鸡枞菌等通过冷链物流销往全国各地,市场前景很好,今年还要继续扩大种植的规模。”

  杨庄村村委会主任郭双继介绍:“目前,该基地有10座食用菌温室大棚,实行‘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能带动全村110户农户就近务工,实现增收。”

  从苹果到食用菌,从粮食种植到中药材、瓜菜、草畜特色产业,宁县按照“三塬”(和盛塬、早胜塬、盘克塬)“三川”(城北河川、九龙川、政平川)“三片”(东片、南片、西片)布局六大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动力,使产业兴旺成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 人居环境向美而行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去年,宁县积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行动,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农房特色风貌塑造、典型示范带动为抓手,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走进焦村镇高尉村,道路宽阔平坦,路灯整齐排列,农家院落干净整洁;文化广场上,液晶大屏播放着宁县产业发展的宣传片,几位村民正在健身器材处锻炼身体……

  “过去,我们村垃圾随处可见,乱扔乱倒的现象特别严重。”高尉村村民姚小荣说,“现在家家户户的门前屋后干净整洁,道路两边绿化也好,看着心里可舒服啦。”

  记者遇到了上门回收垃圾的志愿服务员高俊峰,他介绍说,“每天早上九点,我们开始上门收取垃圾,进行简单分类后,再运至垃圾中转站进行处理。”

  为了激发村民共同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高尉村还在全村推行“积分制管理”试点。只要村民参加村里的卫生评比,或对他人文明行为进行监督,都能兑换成相应的积分,到村里兑换实用生活用品。小小的积分,也让“村里的事”变成了村民“家里的事”。

  看到村里的变化,村民张自林满脸笑意:“现在农村居住环境好,干净整洁;房子住得宽敞,出门交通便利,住在村里可比城里好。”

  曾经的早胜镇南北村,门前屋后乱堆乱放、村内残垣断壁耸立、垃圾随处可见。为彻底改变村容村貌,南北村党员干部主动作为,全面推进“三拆一治一排”专项行动,人居环境整治取得了良好成效。

  走进南北村,墙体彩绘色彩斑斓,花草树木绿意盎然,道路房屋干净整洁,一幅幅动静相生的乡村美景展现在眼前。

  高尉村、南北村的变化是宁县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设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宁县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整治提升、长效管护机制建立健全为重点,全面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全县村庄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群众环境卫生观念发生可喜变化、生活质量普遍提高。

  宁县乡村振兴局局长石龙泉说,“今年,全县将持续发力,突出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有力有序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打造风格鲜明、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

  ■ 乡村治理向智而行

  随着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以新兴技术推动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正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宁县积极探索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工程,建成了一套高集成、高智能化管理的县级数字乡村建设管理平台。目前,该平台正在焦村镇高尉村、和盛镇东乐村试点运行。

  在高尉村数字乡村建设平台指挥中心,记者看到平台里设有“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主题板块。

  石龙泉说:“该平台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化新技术,将全县乡镇、村组的经济、民生等重要信息汇总分析,大力推进了乡村治理数字化。”

  不仅如此,平台运用现代技术对数据内容进行实时收集、高效处理、快速传送,更加有效地提升乡村治理的时效性。

  焦村镇党委副书记赵波涛介绍说:“村里对公共区域内的环境进行实时监控,更好地实现全域无垃圾、社会治安管理和护林防火问题。”

  据了解,村里的种植、养殖基地也都安装了温湿度、病虫害预警等监测设备,通过屏幕也可以实时监测。

  数字化乡村治理的作用还远不止此。如今,手机已成为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的新农具,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移动互联网数字工具,也使得数字乡村走进了家家户户。

  赵波涛说,数字乡村建设平台与手机小程序相互关联,一经推出就吸引了全村1124名村民通过手机注册使用。

  通过手机,村民可以了解到村务信息,足不出户就可以在手机上办理业务及缴费。赵波涛打开手机小程序演示着:“谁家需要办红白事,直接在小程序点预约,就可以在村里的服务中心预订举行。不用多跑路,方便多了。”

  石龙泉欣喜地说:“目前,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的创新实践在2个示范村已取得初步成效,接下来我们将根据治理的需要不断探索完善平台功能,逐步在全县范围内推广运用。”

  如今,宁县正以数字化技术为“驱动引擎”,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子,打造“智慧村庄”。(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曹剑南 周玉兰 安志鹏 闵媛 李永萍)

  【记者手记】

  乡村振兴要靠实干

  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人。

  在宁县采访时,我们见到了很多在实施乡村振兴中大展身手的回乡创业者,也遇到了生于农村、扎根农村的基层村干部,还有许多勤劳奋进的农民群众……他们用自己的实干,让这片黄土塬变了模样,焕发无限生机。

  王亚刚是早胜镇武装部部长,也是负责全镇乡村振兴环境提升工作的责任人。早胜镇南北村全面推进乡村“三拆一治一排”专项行动开始时,一些老人舍不得拆除废弃房屋,经常是前头拆,后头垒,思想工作很难做通。

  “让好政策落到实处,作为带头人就要干到实处,就要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王亚刚说。他动员党员带头干,挨家挨户梳理问题、走访调研。对村民反映的问题,及时研判分析处理解决。党员干部用真心和真情,用实干拉近了和群众的关系,获得了群众的支持和积极响应,使南北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只要党员带头干,再难的事也能办好!”南北村党支部书记刘兴平高兴地说。

  任美元是新庄镇坳王村中药材产业的带头人,一直在外做生意的他,2018年回乡创业。近3年里,在专家的指导下,他试验种植的柴胡、金银花、黄芪、板蓝根、党参等中药材在当地进行大面积推广,不仅盘活了当地的产业,也带动周边农户拓宽了致富路。

  “只要肯吃苦,愿意干,就不怕干不好。”谈及种植中药材的发展前景,任美元洋溢着快乐与自信。

  事靠人做,业由人兴。宁县人民正以实干为笔,绘制着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闵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