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3月7至9日,第十四届广州花神诗歌节举行。诗歌节形式多样,诗歌朗诵会、学术研讨会、诗歌对谈与新书发布会、跨界艺术合作表演,诗歌节以“诗在AI哪边?”为主题,深入探讨了AI时代诗歌创作与批评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展现了广州诗歌界的敏锐、坚韧、包容、创新的精神风貌。
3月8日,一场以“AI时代诗歌创作与批评的挑战与机遇”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在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召开。研讨会由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花神诗歌节、广州市女知识分子联谊会教育分会协办,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副院长王瑛教授主持,来自全国各高校的40多位专家学者以及全国各地30多位诗人参加了研讨会。
会议就AI诗歌创作与批评可能性、价值、功能,人工智能如何重塑诗歌审美,诗人和评论家在新时代下的角色与使命,AI对诗歌创作的影响、AI时代诗歌批评的新范式,AI时代文学的转向和写作的革新,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人类创作的地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傅修延教授表示,AI可以帮助诗人获取信息,但诗人需要拥有消极能力,助长消极美德,将自我融入天地万物之中。暨南大学王小英教授以符号泛滥与诗歌欣赏为切入点,指出人类传媒史上的三个突变导致了符号泛滥,AI是第三次突变中的狂飙突进,AI时代符号的泛滥表达对诗歌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与重构。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专职副主席黄栩诗从AI在诗歌领域的不俗表现引申出“人工智能创作的价值”“诗人与评论家的角色定位”“适应AI时代的批评话语体系”等话题。华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处长黄亚月、人文与法学学院党委书记陈晓东对AI时代科技与人文的深度融合、人文社科的优质发展表达积极的态度与期许。
3月8日下午,广东文学馆也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女诗人对谈暨新书发布。此次活动邀请了从容、宝兰、杜青、王瑛等多位活跃在当代诗坛的女性诗人,并邀请世宾、刘海玲、黛琪和画眉与女诗人们进行评论和对谈,围绕创作经历、女性视角下的诗歌表达以及新书中的亮点与感悟进行了深入交流。
3月8日晚,在广州增城瓜岭古村兆丰阁艺术馆里,花神诗歌节迎来了现场活动的高光时刻,一场以“诗与AI 未来之光 ”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拉开了帷幕。在别致优雅的舞台上,随着音乐人肖烔和卜军的精彩演奏,男女诗人们和朗诵家马莉、吴林柯用温柔而坚定的声音亲自诵读,舞蹈家龙云娜和孙乙玄的精心编导和演出,以及罗婧婧的主持,更是将现场观众带入了充满情感与哲思的梦幻诗意世界。朗诵会不仅展现了女诗人们独特的艺术风采,也让更多人感受到了诗歌跨越时空的魅力,进一步激发了公众对诗歌文化的热爱与关注。(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雷爱侠 通讯员 谭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