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高龄遇上淋巴瘤,CAR-T细胞治疗“胜利了”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广东> 要闻 > 正文

高龄遇上淋巴瘤,CAR-T细胞治疗“胜利了”

来源:广州日报新花城2024-09-19 19:28

  一次生病住院,年近八旬的广东广州市民莫先生被诊出淋巴肿瘤,惊讶之余“深感恐怖”;广东佛山85岁的余先生说起发病,更是连连说“想法很多”,觉都睡不好了。

  他们的惊惧可以理解。在我国,淋巴瘤正逐渐成为公众健康一大威胁,发病率年增速达5%。当老年乃至高龄遇上淋巴瘤,一旦出现中枢性侵犯,治疗将面临巨大挑战,化疗等传统方法效果不好。

  CAR-T细胞治疗这一颠覆性方法的出现,给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带来了治愈的希望。淋巴瘤专家、广东省人民医院淋巴瘤科主任李文瑜在分享治疗成果时感触良多: “抗击淋巴瘤,我们铭记每一次战胜疾病的不易,每一份生命的力量都值得尊重,生命值得,希望不息!”

  李文瑜教授

  高龄发病:惊与惧的“双重打击”

  莫先生确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在3年多前,已是75岁以上的高龄,回想起来那是一场“双重打击”。

  莫先生说,本来那次就是因病住院,没想到一住院就发现患肿瘤,“淋巴瘤?从未注意,但肿瘤,总让人产生很恐怖的想法……”莫先生的担心后来被证实,第一期治疗是化疗,一年多后肿瘤出现了复发的现象。

  余先生比莫先生还年高,2年前已83岁,“2月11日发现右颈有一个地方突出来,2月17日住院检查,确诊是恶性淋巴瘤”,余先生说“那真的是心情很紧张,想法很多”,以至于他对各个诊疗的时间点至今背得出来:“3月22日第一次住院化疗,然后是4月、5月、6月,可没想到,四轮下来,肿块还更大了!”

  两大挑战:高龄+复发

  同患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莫先生、余先生,先后慕名向淋巴瘤诊疗专家、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医院淋巴瘤科行政主任李文瑜求医。

  专攻淋巴瘤20多年的李文瑜,非常理解高龄患者的惊惧心理:“淋巴瘤分了上百种,一半是大B细胞淋巴瘤,疾病容易诊断,传统治疗办法也明确——化疗,但70多岁、80多岁的患者,疗效并不好,中位有效时间仅为1-2年。”

  莫先生、余先生这样的情况,面临着两大挑战:一是患者年龄大,免疫功能异常;二是一旦出现中枢性侵犯,且引起严重的神志改变,那么传统治疗效果不好。

  “这样的患者,无法获得化疗、靶向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传统治疗的帮助,成为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枢系统被侵犯,中位生存期仅约半年。”李文瑜与同事常常碰到传统治疗结束时患者突然出现神志的改变,死亡率特别高,是身为医者的“痛”。

  新药时代:CAR-T细胞治疗解决“痛点”

  值得庆幸的是,化疗时代解决不了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痛点”,新药时代解决了。而这个新药,正是近年来大热的CAR-T细胞治疗。

  CAR-T不是一种通常意义上的药,是一种“个性化定制的药物”,更准确应称为“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

  目前国内获批治疗大B细胞淋巴瘤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共有两款,其中阿基仑赛是唯一获批用于二线适应证的。李文瑜介绍,CAR-T细胞治疗的具体做法是采集外周血的白细胞,在体外分离出T淋巴细胞,应用基因技术对T细胞进行改造,装载上能识别肿瘤细胞特异性抗原的单链抗体基因和增强T细胞的活化功能的基因,最后将制备好的T细胞(CAR-T)回输给患者,能够体内扩增,发挥特异性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

  与传统治疗相比,CAR-T细胞治疗的副作用更小,且为那些对传统化疗耐药的患者提供了治愈的可能。尤其对中枢侵犯、复发的患者,CAR-T细胞能进入中枢,杀伤肿瘤细胞,展出一种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李文瑜说:“常用化疗药哪怕是大剂量,也仅有10%可进入中枢。”

  莫先生、余先生在李文瑜团队的帮助下,进行了CAR-T细胞治疗,均取得非常不错的治疗效果。

  “到现在3年多啦!我的身体状态虽然没达到五六年前未生病前的水平,但达到自己很满意的状态!”莫先生如今相信,从此淋巴瘤不再是不治之症,而是一种可以治愈的肿瘤。

  比莫先生还要年长5岁的余先生,笑言“自己至今念不出准确的药名”,但两次治疗后,2023年10月出院至今“一切很好”,按医嘱每月检测,结果都是接近正常,他说:“我现在饮食正常,连体重都已恢复到未发现病情之前。不愧是最前沿的治疗,厉害!”

  全程管理:陪着“爬坡”,同迎“胜利”

  CAR-T细胞治疗为患者带来根治的希望,这份希望是需要全程管理,一起守护的。

  广东省人民医院是国内较早开展CAR-T疗法临床研究的医疗机构之一,淋巴瘤科正是患者全程管理项目成员单位之一,在这里,我们聆听到无数医患“一条心”,团结一致地克服困难的动人故事。

  莫先生在细胞治疗期间,刚好赶上新冠病毒流行,不幸感染了,当时口服新冠治疗药物的同时进行CAR-T细胞回输,曾出现一度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一度的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医院淋巴瘤科医学博士陈菲莉医生介绍,经过及时对症处理,莫先生的病情很快得到缓解,按计划在治疗后14天出院了。

  陈菲莉医生

  比莫先生还高龄的患者,李文瑜团队至今遇上4例,虽然病情复杂,让人担心过程中尤其是输注后14天“爬坡阶段”(CAR-T细胞在体内逐渐扩增,最后达至高峰)出现毒副作用,但医患并肩作战,成效显著。

  “做治疗,要进舱,说实话,无论患者还是我们,都有点紧张。”李文瑜说,14天里,与化疗、靶向治疗相比,CAR-T治疗副作用都是非常低的,但患者也可能发烧、神志兴奋等等,团队陪着患者“话疗”,出加减题“考试”评价……等到顺利出舱的那天,患者、家属与团队紧紧握手,“成功了!我们终于胜利了!”满场开心。

  治疗后的随访管理里,患者们的顽强生命力量总是让人动容。“有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原来是钢琴老师,后来还经常弹琴给大家听,门诊复诊时爱穿着高跟鞋,戴着漂亮的耳环,开开心心地来,大家都叫她‘小姐姐’”,“小姐姐”的儿子对医生万分感谢:“没想到治疗给了妈妈这么高的生活质量!”

  李文瑜教授

  每当看到七十岁、八十岁的老人家,能够顺利地战胜病魔,重拾欢笑,李文瑜与团队的内心总是无比欣慰与自豪:“生命值得,希望不息,愿更多病人在细胞治疗时代获益!”

  文/何雪华

  图、视频/丁钰洵、黄宏斌、刘芳妤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二十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

  •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航天诱变紫云英新品种,固氮效能更高了,综合生态效应也非常大
2025-04-24 09:34
这项研究不依赖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而是通过调控根际的微生物组来优化作物在田间的生长表现。
2025-04-24 09:26
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命科学实验
2025-04-24 09:24
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话”连篇。
2025-04-24 09:22
春日的北京,一场充满未来感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在制造业,目前人形机器人承担的是繁重、泛化性强、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搬运颜色、重量、尺寸各不相同的箱子,分拣不同形状的零配件。
2025-04-24 09:19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身高172厘米,通体银色,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分拣物料、搬运料箱、安装零件……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照进现实。
2025-04-23 10:26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书写崭新篇章。
2025-04-23 09:24
天地图是自然资源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
2025-04-23 09:22
4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5-04-23 09:21
让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与其说是人机竞技,不如说是机器的自我迭代。
2025-04-23 09: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