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全国知名丨广州这家医院是如何做到的?来听院长说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广东> 要闻 > 正文

全国知名丨广州这家医院是如何做到的?来听院长说

来源:广州日报新花城2024-04-02 11:13

  广州日报新花城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被称为“国考”,备受关注。根据今年初国家卫生健康委最新公布的全国2112家三级公立医院2022年绩效考核结果,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在2022年全国中西医结合类别中排名第五。

  这样名列前茅的成绩是如何取得的?描绘了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怎样的发展现状?接下来有哪些发展大计?我们专访了广东省医院管理优秀团队领头人、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肖俊会,一起来听他一一揭秘。

成绩斐然

关键在于确立三大核心定位

  问: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具体结果如何?名列前茅的关键是什么?

  肖俊会院长:在2024年1月8日公布的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国考”成绩单中,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在全国中西医结合类别中排名第5,较去年上升7位,创历届最好成绩,国家监测指标提高约75分,这是广州北部唯一荣获国家绩效考核A级的三级医院。

  这一佳绩来之不易,离不开上级部门以及花都区委区政府的指导支持,离不开全体员工上下一心、同心协力的努力。为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医院专门成立了三级医院绩效考核工作小组,围绕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患者满意度等核心指标进行分解落实,通过绩效考核达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优的目的。

  在我看来,医院要发展,关键的一点是理念先行,现阶段我们主要明确公立医院公益性、中西医结合、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三个核心定位。

  在医院发展中,在区委、区政府和区卫健局的正确领导下,医院党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高位推动,多措并举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医院始终坚持公益性导向,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贯穿于医疗服务各环节,着力强化信息化建设,整体提升医疗服务的舒适化、智慧化、数字化水平。

  目前全国中西医结合医院大部分为综合性医院转型而来,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则是属于少数派,由中医院转型而来。因此,医院秉承“承中融西、创新致远”的核心理念,在紧跟现代医学发展步伐的同时,担当好从中医角度探索中西医结合理念的特殊使命。

  我们通过信息化实现弯道超车,电子病历、运营决策管理、互联互通、安消一体化、集团信息一体化、智慧病房等多个信息模块升级全面铺开,充分利用物联网、5G+的信息融合技术,使医院整体运营高效协同,信息化建设成为医院近年管理效能提高的关键。

  此外,医院一系列以员工为主体、关爱员工的举措,关心关爱医护人员,科学安排诊疗护理班次,保障医务人员合理休息休假时间,提高医务人员合理薪酬待遇,建立关爱长效机制,凝聚医院力量,激发着发展合力。

高光闪耀

四大方面高质量发展

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

  问: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医院科技与质量安全等各方面有哪些最新建设进展?

  肖俊会院长: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医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医院质量安全、医疗服务等各方面都有了新进步、新突破、新成效,多方面高质量发展,让我们为社会提供了高质量医疗服务。

  一是以高水平学科提速医院高质量发展。脑病科获全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先锋科室”、国家中西医协同重点脑病专科建设单位,重症医学科获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项目,消化内科获评省级“幽门螺杆菌规范化诊治门诊”示范中心,急诊科获广州市2023年院前医疗急救“出车量”考核先进集体,出车量居广州市医疗机构首位。8个专科通过广州市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个专科通过广东省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验收。

  二是以高标准培养高质量发展人才。制定高层次卫生健康人才引进与管理实施方案,引进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和省级优秀青年中医等高层次人才,2名博士拜师国医大师,获评广州市非中医类别医师学习中医培训基地,首次自主举办“西学中”培训班,住培学员结业通过率100%,在广东省20家国家中医规培基地中排名第7。

  三是以精细化管理护航医院高质量发展。聚焦解决群众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率先推出无假日医院,方便患者就医;成立运营管理科,通过控成本、调结构,医院的住院次均费用大幅下降,实现用同等的医保资金服务更多患者的目标,促进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的本质。

  四是以高品质服务彰显医院高质量发展。成立客服部,分设服务中心、接待中心、随访中心,尽力解决患者就医的实际问题;开展花都“极”先锋“颐康相伴”老年一站式门诊服务;推行线上预约挂号、诊间结算、床旁结算、微信自助入院等便民服务,搭建互联网医院、远程会诊、远程查房、远程影像、院内导航等互联网+医疗平台,为患者提供便捷就医场景。

  如今,脑病科、康复科、临床药学、肿瘤科、心血管科等专科获评或通过各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验收,广东省传统医学会脑病分会主委单位花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获批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烧伤疮疡临床培训基地,“癌症防治中心”“眩晕中心”新落户,新增了呼吸及危重症病区、体检中心深度体检区和智慧药房,针灸中心、超声科和影像科完成升级改造……让市民群众真正感受到高质量医疗服务在身边。

逐梦一流

2024年让更多患者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

  问:人勤春更早,新一年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今年有哪些发展大计?

  肖俊会院长: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恰逢我院建院40周年。新的一年,医院将秉承过去四十载数代人的追求,继续逐梦一流,牢记中医药传承担当使命,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建设,主要践行以下发展路径:

  一是突出区位优势,在去年急诊出车辆全市第一的基础上,继续强化急危重症救治体系,充分发挥MDT作用,结合5G+急救网络系统、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形成医院的急危重症救治特色网络。

  二是寻求科研突破,今年上半年将搭建全新的医院基础实验平台,成立科研中心,正紧锣密鼓引进高层次科研人才,争取年内完成国自然项目的历史性突破。

  三是保持创新动能,继续深化疾控监督员试点工作,探索新理念、新办法,使相关经验更广泛推广。加大中西医深度融合,在现代医学引领下,探索中医药传承发展更符合时代要求的新载体、新路径。

  此外,我们还成功竞拍了迎宾大道65号1-3层商铺,建筑面积10509.08平方米,将新建医院综合楼,医院继续高质量发展令人期待。

  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肖俊会不仅是一支广东省医院管理优秀团队的领头人,还是一位知名心血管病专家,专访过程中,他受邀分享普及了心血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的前沿进展和规范化管理理念,帮助更多患者提升认知、提升疾病管理能力。

重在预防

心血管疾病四大预防方法

  问:心血管疾病是所有疾病死亡原因之首,哪些心脏和血管疾患多发、常见,非常值得提醒民众积极预防与诊治?

  肖俊会院长: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有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等。心血管疾病都需要积极地预防治疗,现代医学对心血管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发病机制的研究和介入或外科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的研究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总体来说心血管疾病是可防可治的。

  心血管疾病重在预防,常见的几种预防方法如下:

  1、积极戒烟限酒,控制肥胖或减重,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制定健康的生活计划;

  2、早期使用调脂药物,将有害的胆固醇控制在尽可能低的水平,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同时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3、科学的运动和适当锻炼。

  4、冠心病需要格外关注,特别是具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吸烟等危险因素或心脑血病疾病家族病史,发病时主要表现为心前区阵发性或持续性压榨性疼痛或憋闷感,少数可放射性左肩、背部疼痛,少数患者发病早期即岀现胸闷、气短,或意识模糊、皮肤苍白四肢冰凉、全身大汗、血压降低等休克症状。这种情况下需要立即停止活动,及时呼叫120到专业医疗机构及时就诊。

深耕诊疗

国家级标准版胸痛中心高效运转

  问:您带领团队深耕心血管病各种急、危、重症诊疗,能否介绍最新诊治进展如何?在临床诊治中,有没有哪些患者容易陷入的疾病认知误区?请您帮助勘误。

  肖俊会院长:随着广大医务工作者积极践行“健康中国”战略决策部署,我们也迎来了医学、科学探索的新时代。目前我国心血管医学研究的使命是聚焦“以防为主,防治并重”的任务需求和应用基础的研究。

  随着心脏重症领域的研究进展,比如冠心病绿色无置入、生物可降解支架、各种快速、紊乱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顽固性高血压的去除肾交感神经术、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老年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经皮瓣膜置入(TAVR)、二尖瓣三尖瓣严重反流的介入,包括强效降脂针、新型减重药物、心衰的新式药物治疗等方面的研究不断取得突破进展,临床治疗水平也不断提高,我们人群的预期寿命也不断延长。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依然是严重威胁百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全国已经陆续建立有5700多家胸痛中心,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于2017年9月正式被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中国胸痛中心总部授牌为“国家级标准版胸痛中心”,是广州北部首家、广州市第二家国家级标准版胸痛中心,始终高效运转,致力于心血管危急重症的救治。

  在此特别提醒:广大患者如果出现急性胸痛或者心肌梗死前兆一定要及时就诊,千万不要忽视,耽误救治时机。

填补空白

国内先进救治水平造福基层群众

  问: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在更基层更广泛心血管病救治上作出哪些努力,获得哪些成果?

  肖俊会院长:我院自胸痛中心成立以来,先后救治各类胸痛患者2万余人,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是最危险、死亡率高的疾病,也包括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其他高危心血管疾病。

  2023年本中心急性心梗患者通过冠脉介入手术打通血管的平均时间(D2W时间)为65分钟,远低于90分钟的国家标准要求。同时TIMI三级血流比例99%以上,血管再通技术和能力优于全国平均水平,让我们的急性心肌梗死危重患者生命得以延续。我们团队的冠心病慢性闭塞病变(CTO)的逆向开通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使得大量的冠心病患者得到了及时、高效的救治。近5年期间,我们也开展了花都区首例不开刀的瓣膜植入手术(TAVR)、首例无导线起搏手术,填补整个心血管疾病诊疗的区域空白。2022年我院获得中国胸痛中心突出贡献奖;2022年胸痛中心质控报告(广东)显示急诊PCI救治人数位列广州市第一,2022年通过了国家胸痛中心再认证并在花都区率先启用了智慧胸痛诊疗APP;2023年通过了国家高血压达标中心再认证;2023年我院心血管内科通过了广州市中医重点(优势)专科建设认证。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内科在各种心血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方面具有精湛的技术,并对心血管病各种急、危、重症的治疗有较高的造诣,开展的复杂冠心病逆向介入治疗、左心耳封堵术、无导线起搏器、卵圆孔未闭(PFO)封堵术、ECMO器械辅助下危重患者介入手术、各类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晚期心力衰竭患者的CRTD植入术、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ICD植入术、房颤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主动脉夹层支架置入术,以及心脏专科全系列康复治疗均居广州市同级三级医院前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在服务创新方面,医院矢志不渝地坚持以中西医结合为主的发展方向,以抓牢中医、中药为根,紧跟现代医学发展步伐,将继续秉承“承中融西,创新致远”核心理念,充分发扬中医药优势,始终促进中西医深度融合,结合医院实际,鼓励发展中西医适宜技术、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加快发展专病特色诊疗技术,推进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

  行程万里,奋斗不止!未来我院必将以高质量党建、高水平学科、高层次人才、中医药特色、精细化管理、高品质服务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为营造舒适宜居花都、打造广州北部增长极贡献中医力量。

  文、图/侯静之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默茨经两轮投票当选德国总理

  • 加拿大总理访美与特朗普“礼貌交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助力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2025-05-07 16:07
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期报道,正在或即将于月球上部署的大型科学实验装置与天文设备,的确有望解开诸多宇宙之谜。
2025-05-07 10:05
6日,记者从中国华能获悉,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9FA型燃机透平第一级动叶片首次实现“72+24”小时连续高负荷服役运行。
2025-05-07 10:03
近日,该所桃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构建了首个桃的基因完整变异组图谱,新发现70.6%的变异和3289个基因,揭示了全球桃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路线,
2025-05-07 04:20
记者6日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获悉,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推出支持500+量子比特的中国第四代自主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本源天机4.0”,
2025-05-07 04:20
近日,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提出深入实施“同上一堂好课”、慕课西部行2.0计划、读书行动等,倾斜支持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脱贫地区。
2025-05-07 04:10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6月1日起施行。
2025-05-06 10:03
中国气象局日前发布《极地气候变化年报(2024)》。
2025-05-06 09:51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介绍,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7675万千瓦,同比增长21%,约占新增装机的90%。
2025-05-06 09:39
1865年,生物学家孟德尔在奥地利宣读了其豌豆研究成果《植物杂交实验》,为经典遗传学大厦奠基。
2025-05-06 09:35
近年来,中山大学围绕“主体、基础、应用”三个层面,在广州、珠海、深圳三校区布局人工智能相关学院,集聚近20个学院共同构建大智能学科教育体系。
2025-05-06 09:28
在上海科技大学遇见威廉·哈兹尔廷博士,他满头银发、戴着大大的方框眼镜,乍一看有点像那位创作了无数超级英雄故事的漫画家斯坦·李。
2025-05-05 14:11
五一假期进入尾声,国内外旅游市场如火如荼,知名目的地热度不减,越来越多的小众目的地也开始崭露头角。
2025-05-05 13:59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科研,也导致许多国际科研项目中断或面临中断风险,对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伤害。
2025-05-01 17: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