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广东> 要闻 > 正文

月光里的五丰村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2022-09-29 13:34

月光里的五丰村

  风很小,云很淡,月亮很大。本要入睡了,难舍窗外的明月,又披衣下床,踱步到村里。在如水的月光里,对五丰村仔细回味。

  台山市海宴镇五丰村是个归侨村,20世纪60年代为安置东南亚归侨而建,原本叫海宴华侨农场。村子不大,住着几百户人家,基本上都是归侨后代,偶尔也会遇到当年从海外回来的老人。

  村庄四周都是水塘,水塘里种了荷花,开洁白的花朵,有淡淡的清香。村子静卧在接天莲叶的中央,像碧波中的一叶小舟。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住在这样的村子里,感觉是极好的。村里的巷道很窄,前排的屋檐几乎伸到后排的院墙。屋檐很低,比一般的平房还要低,踮起脚就可以摸到。院墙也很矮,有的是用砖砌的,有的扎着篱笆。屋檐下和篱笆前,种着各种各样的花草,有的能叫上名,有的叫不上名,都是香料,闻着感觉不明显,但掐一片衔在嘴里,味蕾立刻感觉到浓郁的芬芳。还有一种茂盛的植物,叶片宽大,植株紧凑,大约两尺来高,绿油油的,说叫斑斓,是当地特产的一种美食的制作原料。

  矮矮的房子,一幢挨着一幢,粗看没什么不同,细看却有端倪。庭院里种的花草不同,晾衣竿上晾晒的衣服样式也不同。据说,从不同国家回来的人,一直保持着各自不同的风俗习惯。本地人分得清楚,外地人只能依赖屋前的一块块标志牌了。看了标志牌,才知道这家是越南庭院,那家是孟加拉庭院。

  村庄中间有个小广场,广场正中有个归侨博物馆,讲述归侨历史的,陈列着许多归侨从海外带回的东西。印象深刻的有几件。有一副联句“大船一日人千里,劳燕重逢是几时”,是1961年一位印尼难侨回国时他的朋友赠送的,用毛笔沾墨汁书写的,镶嵌在相框里,陈列在一进门的位置。“此心安处是吾乡”,台山人出洋众多,大规模出洋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最早始于何时,已不可考。归侨回忆,他们在外已居住数代,回国也有三代了。住得久了,就有了感情,也有了牵挂。去国怀乡,所言者地点有异,而情感相通。有一套印尼民族乐器,叫“昂格隆”,样子有些像编钟,演奏方式也很像。一个斜倚的竹架上,挂着三排看起来像木工用的锯子一样的东西,上中两排有5把,下面一排有4把。每把“锯子”中间装有长短两个竹筒,演奏者轻摇竹筒,便发出泉水叮咚一般的清脆响声,好像那乐曲不是弹奏出来的,而是自然流淌出来的。有一把磨秃的铁锹和几个竹编的箩筐,展示当年垦荒造田的艰辛历史。

  广场四周种着椰子树,有的高,有的矮。高的有七八米,矮的有三四米,都结有椰果。当地人说,台山,包括整个江门,只有这里的椰子才结果,其他地方不结果的,不知道因为什么。村子外面也种着椰子树,有亭亭玉立的,有高大耸起的,每一棵的叶片都在迎风摆动,清者自清,幽者自幽。椰林下有一条灌渠,南北方向,河水在静静流淌。灌渠外侧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水塘,中间有田埂,一块挨着一块。灌渠里侧便是村庄了。有很多民居改为民宿,我住的也是。外墙上画着起舞的大象,还有穿着东南亚服饰的乐手、舞者,充满异域风情。往南望去,有一座灯塔,闪烁着灯火,隐隐听到涛声。白天,我们去过,有很大一片沙滩,沙滩附近还有一大片红树林,红树林里栖息着大大小小的白鹭,还有一种叫夜游的鸟,正从高空掠过。

  往北望去,远处的高山上,也矗立着一座塔,通体发光。塔顶尖尖的,自塔尖而下,越来越宽,约有七级,不知是木塔还是砖塔。据归侨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此地本是一片滩涂,一批批归侨战天斗地,硬是用铁锹挖,用镐头凿,用犁头犁,用箩筐装,用扁担挑,将一汪汪水洼变鱼塘,将一块块生土变良田。村人说,早先灯塔就是山上那座古塔。后来沧海桑田,才在现在的海边新建了灯塔。

  月光如水,清辉满地。距离民宿不远的地方,还有一座小剧场,建在一片椰林里。剧场的屋顶尖尖的,呈人字形,盖有厚厚的稻草。白日里看过村民的表演,也在现场聆听了那个神奇的“昂格隆”的演奏,有一种绕梁三日、久久不绝的感觉。从剧场出来,就到了村庄的最南头,也是另外一个入口。入口旁边有一堵墙,墙面上刻有“东南亚风情园”六个大字。还有一立柱,立柱上挂着三块牌子,都是“国字号”的,“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村庄南头也有一片民宿,刚刚开业。灯火阑珊,深沉幽静。

  倦鸟归林,乘风好去。这碧波上荡漾的小舟,好像听着摇篮曲,沉醉在月光里。游走在这里的人们,好像也醉了。(刘利元)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闭幕

  • 海南万宁获救海豚“万万”成功回归大海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要为“年纪尚小”的新职业破解“成长的烦恼”,不仅要完善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还要有能跟上步伐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为新职业从业者提供支持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更好的保障制度、更强的身份认同感、更完善的培养体系为新职业就业者提供更广阔、更精彩的发展舞台,让他们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也为创新创造的活力涌动持续贡献力量。
2025-09-11 09:39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