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广东> 要闻 > 正文

月光里的五丰村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2022-09-29 13:34

月光里的五丰村

  风很小,云很淡,月亮很大。本要入睡了,难舍窗外的明月,又披衣下床,踱步到村里。在如水的月光里,对五丰村仔细回味。

  台山市海宴镇五丰村是个归侨村,20世纪60年代为安置东南亚归侨而建,原本叫海宴华侨农场。村子不大,住着几百户人家,基本上都是归侨后代,偶尔也会遇到当年从海外回来的老人。

  村庄四周都是水塘,水塘里种了荷花,开洁白的花朵,有淡淡的清香。村子静卧在接天莲叶的中央,像碧波中的一叶小舟。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住在这样的村子里,感觉是极好的。村里的巷道很窄,前排的屋檐几乎伸到后排的院墙。屋檐很低,比一般的平房还要低,踮起脚就可以摸到。院墙也很矮,有的是用砖砌的,有的扎着篱笆。屋檐下和篱笆前,种着各种各样的花草,有的能叫上名,有的叫不上名,都是香料,闻着感觉不明显,但掐一片衔在嘴里,味蕾立刻感觉到浓郁的芬芳。还有一种茂盛的植物,叶片宽大,植株紧凑,大约两尺来高,绿油油的,说叫斑斓,是当地特产的一种美食的制作原料。

  矮矮的房子,一幢挨着一幢,粗看没什么不同,细看却有端倪。庭院里种的花草不同,晾衣竿上晾晒的衣服样式也不同。据说,从不同国家回来的人,一直保持着各自不同的风俗习惯。本地人分得清楚,外地人只能依赖屋前的一块块标志牌了。看了标志牌,才知道这家是越南庭院,那家是孟加拉庭院。

  村庄中间有个小广场,广场正中有个归侨博物馆,讲述归侨历史的,陈列着许多归侨从海外带回的东西。印象深刻的有几件。有一副联句“大船一日人千里,劳燕重逢是几时”,是1961年一位印尼难侨回国时他的朋友赠送的,用毛笔沾墨汁书写的,镶嵌在相框里,陈列在一进门的位置。“此心安处是吾乡”,台山人出洋众多,大规模出洋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最早始于何时,已不可考。归侨回忆,他们在外已居住数代,回国也有三代了。住得久了,就有了感情,也有了牵挂。去国怀乡,所言者地点有异,而情感相通。有一套印尼民族乐器,叫“昂格隆”,样子有些像编钟,演奏方式也很像。一个斜倚的竹架上,挂着三排看起来像木工用的锯子一样的东西,上中两排有5把,下面一排有4把。每把“锯子”中间装有长短两个竹筒,演奏者轻摇竹筒,便发出泉水叮咚一般的清脆响声,好像那乐曲不是弹奏出来的,而是自然流淌出来的。有一把磨秃的铁锹和几个竹编的箩筐,展示当年垦荒造田的艰辛历史。

  广场四周种着椰子树,有的高,有的矮。高的有七八米,矮的有三四米,都结有椰果。当地人说,台山,包括整个江门,只有这里的椰子才结果,其他地方不结果的,不知道因为什么。村子外面也种着椰子树,有亭亭玉立的,有高大耸起的,每一棵的叶片都在迎风摆动,清者自清,幽者自幽。椰林下有一条灌渠,南北方向,河水在静静流淌。灌渠外侧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水塘,中间有田埂,一块挨着一块。灌渠里侧便是村庄了。有很多民居改为民宿,我住的也是。外墙上画着起舞的大象,还有穿着东南亚服饰的乐手、舞者,充满异域风情。往南望去,有一座灯塔,闪烁着灯火,隐隐听到涛声。白天,我们去过,有很大一片沙滩,沙滩附近还有一大片红树林,红树林里栖息着大大小小的白鹭,还有一种叫夜游的鸟,正从高空掠过。

  往北望去,远处的高山上,也矗立着一座塔,通体发光。塔顶尖尖的,自塔尖而下,越来越宽,约有七级,不知是木塔还是砖塔。据归侨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此地本是一片滩涂,一批批归侨战天斗地,硬是用铁锹挖,用镐头凿,用犁头犁,用箩筐装,用扁担挑,将一汪汪水洼变鱼塘,将一块块生土变良田。村人说,早先灯塔就是山上那座古塔。后来沧海桑田,才在现在的海边新建了灯塔。

  月光如水,清辉满地。距离民宿不远的地方,还有一座小剧场,建在一片椰林里。剧场的屋顶尖尖的,呈人字形,盖有厚厚的稻草。白日里看过村民的表演,也在现场聆听了那个神奇的“昂格隆”的演奏,有一种绕梁三日、久久不绝的感觉。从剧场出来,就到了村庄的最南头,也是另外一个入口。入口旁边有一堵墙,墙面上刻有“东南亚风情园”六个大字。还有一立柱,立柱上挂着三块牌子,都是“国字号”的,“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村庄南头也有一片民宿,刚刚开业。灯火阑珊,深沉幽静。

  倦鸟归林,乘风好去。这碧波上荡漾的小舟,好像听着摇篮曲,沉醉在月光里。游走在这里的人们,好像也醉了。(刘利元)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追思英烈

  • 杭州亚运会|亚运头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0月1日中午,杭州亚运会赛程过半。中国队金牌达到114枚,以218枚奖牌的总数,牢牢占据亚运会奖牌榜第一名的位置。
2023-10-01 15:19
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27日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返回上海,标志着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任务圆满完成。
2023-09-28 10:10
气候变化是当代人类面临的最为紧迫和复杂的全球性危机和挑战之一。尤其是自工业革命以来,在人类活动的主要影响下,世界正经历着以全球变暖为显著特征的气候变化
2023-09-28 10:55
从探索星辰大海,到聚焦国家需要,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成长为科技创新的有生力量。怀揣科技报国理想,太原理工大学学生王煜尘成为中国极地科考史上在站时间最长的大学生。
2023-09-28 10:50
在淳安界首体育中心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现场,中国队选手鲍珊菊、苑丽颖和郭裕芳意气风发,头戴“哪吒”头盔,脚踩“风火轮”,在“碗”状的环形赛道上飞速旋转,以打破亚运会纪录的成绩夺得冠军。
2023-09-28 10:49
27日,在哈伊高铁铁力至伊春段伊春西站施工现场,重达556吨的站房屋面球形网架结构顺利顶升到位,标志着由中铁建设集团承建的我国最北高铁站——伊春西站正式封顶。至此,哈伊高铁铁力至伊春段全线站房施工将全面转入站房屋面和装饰装修阶段。
2023-09-28 10:48
46秒376!9月26日,杭州亚运会淳安赛区迎来了新的纪录!
2023-09-28 10:15
农业农村部26日召开全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现场观摩暨秋冬种工作部署会。
2023-09-28 10:12
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通过工艺测试,正式建成。
2023-09-28 10:07
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2023-09-28 10:03
随后,越来越多的探测结果为月球“南极”撞击坑底部永久阴影区内存在“水冰”提供了有力证据。
2023-09-27 10:11
在位于浙江杭州萧山区的杭州亚运会赛事总指挥部,一块综合智慧大屏正实时更新反映场馆状况的各类数据。
2023-09-27 10:08
作为一种旨在收集、保存、解释和利用个人和社区在过去事件中的经历、记忆、观点与情感的研究方法与学科领域,通过积极倾听地球居民的声音,口述史成为理解和探讨个人和社区如何经历、解释、传播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力工具。
2023-09-28 10:27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研究团队用一个模拟温湿度模式的气候模型预测,整个未来超大陆将会超过哺乳动物热应激极限。
2023-09-27 10:06
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三个由大到小的层面。
2023-09-27 10:02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密钥分发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023-09-27 09:46
日前,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李传友教授团队在国际植物学领域顶尖期刊《自然-植物》在线发表论文。该团队成功克隆出番茄的FS8.1基因,阐明了FS8.1基因调控果形建成的细胞学基础和转录调控网络,
2023-09-26 05:10
地球正朝着平均温度上升的方向急速前进。一个气候模型显示,2023年,地球温度有55%的可能性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
2023-09-26 09:52
“不断尝试、不断试错,才可能有不经意间的发现。”这是陈辉的科研态度。看似“笨拙”的执着,却帮助他走得更远。
2023-09-26 09:51
一组美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识别系统,其发现生命迹象的准确率达到90%。
2023-09-26 09:4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