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报讯(记者 陈容 见习记者 伍圻煊) 11月26日,宁德市深入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新闻通报会召开,通报我市近年来深入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工作开展情况。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宁德市农业农村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化拓展“三争”行动,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牢固树立和深入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会同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共同推进“山海田”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努力构建具有闽东特色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食物生产能力稳步提升。2024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单产分别达到136.02万亩、48.39万吨、356公斤/亩,分别比2020年提高1.1%、2.4%、1.3%。今年135.2万亩的粮食生产目标已超额完成,秋粮收获接近尾声,预计产量较上年稳中有增。肉蛋奶、蔬果茶等重要农产品全面增产,银耳、大黄鱼、白茶、海参产量分别占全国的90%、80%、64%、30%。
农业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7.47万亩,覆盖53%以上永久基本农田,发展高效节水灌溉6.78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2020年的0.548提高到0.5625。设施农业加快发展,全市设施水果面积超8万亩、居全省首位。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超85%,设施水产品养殖产量占水产品养殖总产量比重达到81.15%。
科技装备支撑作用凸显。在全省率先建成农业生物种质资源库,成功实施福鼎白茶、柘荣太子参、银耳太空诱变育种;近十年培育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50多个。全市农业机械动力达138.2万千瓦、较2020年提高4.7%,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从71.42%提高到78.25%,沿海水稻种植区域基本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
生产主体培育成效显著。全市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17家,数量居全省第二,较2020年增加28家;农民合作社达8000多家,其中省级优质社(示范社)177家;家庭农场达17000多家,其中省级优质场194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数量质量“双提升”。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充分发挥山海资源禀赋优势,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扎实推进具有闽东特色的大食物开发之路,不断丰富百姓餐桌食物供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