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八闽文脉·风物 | 大田美人茶的茶事茶史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福建> 要闻 > 正文

八闽文脉·风物 | 大田美人茶的茶事茶史

来源:福建学习平台2023-01-02 09:42

  在生生不息、岁月流长的闽中高山群落里,孕育着一种韵味醇厚、蜜香浓郁的高山美人茶,其茶香,穿越高山密林,幽幽而至杯间,绵绵留驻唇边……

  天香独蕴

  高山云雾出好茶。大田位于福建中部,是个高山县,境内海拔超过1000米山峰有175座。在这样环境中,大田美人茶择高山阳坡净地而立,阳崖阴木,土壤疏松肥沃,纵享天地之力、自然之爱。

  大田美人茶景区。(供图:大田县融媒体中心)

  骆少君、陈郁榕等茶界专家曾给予大田美人茶这样的赞誉:当地高山区是片净土,没有污染源,生态环境好;大田高山云雾多,漫射光较多,有利于茶叶芳香物质的形成,茶叶叶片肥厚,耐冲泡,品质佳。

  小绿叶蝉。(供图:大田县融媒体中心)

  大田美人茶属青茶类,它的特别之处在于茶青必须让小绿叶蝉叮咬吸食,后分泌水解酶,合成萜烯醇,发挥出蜜糖香气,这也是大田美人茶的醇厚果香蜜味的来源。

  大田美人茶制作工艺在六大茶类中最繁杂、最讲究,须手工采摘“一芽一、二叶”之嫩茶,经“萎凋→凉青→做青(摇青←→凉青)→发酵→杀青→回润→揉捻→烘干”等工序精制。美人茶是重发酵乌龙茶,其发酵程度达到了60%-80%,有别于全发酵,内质留有余地,给人无穷的品味空间。

  大田县茶园风光。(供图:大田县融媒体中心)

  茶叶芽头肥壮,叶质柔道,茸毛甚多,形态优美,自然卷缩,紧致成条,千姿百态。当沸水入瓷杯,叶芽舒展,旋转飞沉,一如少女翩跹起舞,姿态极其优美动人。

  大田美人茶茶汤明亮清澈。(供图:大田县融媒体中心)

  所冲泡出的茶汤,呈现明亮清澈的琥珀色、橙黄色,尽显娇羞、清纯的气质,茶叶呈明亮鲜红的白、青、褐、红、黄五色。

  滋味兼具乌龙茶的清雅、普洱茶的醇厚,茶汤入喉之际,唇齿留香,花香、熟果香、蜜香缠绵交替,跌宕起伏,滋味甘润香醇,汤感柔滑爽口……

  泡制美人茶。(摄影:温欣孝)

  茶韵悠悠。(供图:大田县融媒体中心)

  品茗茶、观茶艺,以茶会客。在乡村,门庭院落放一张小桌,搬几张小凳子,围桌而坐,用一大茶壶泡茶,用茶盅或饭碗盛茶,叫大碗茶,边喝边聊天。有条件人家,室内设以琴台,挂以书画,配以精美茶具,再摆上几盆盆景花卉,邀上三五知己,品茗赏景赋诗,使人产生一种恬静愉悦超然物外的感觉,进入一种“尘心洗兴难尽,一片蝉声树影斜”乐而忘归的境界。

  茶史悠久

  大田茶史延绵千载,野生古茶树在原始森林的呵护下,历经千年依然挺拔,孕育着大田美人茶之茶魂。

  野生古茶树。(供图:大田县融媒体中心)

  大田茶业兴起始于宋代。南宋隆兴二年(1164年),始建于境内的大仙峰岩寺“崇圣岩”,僧人在寺院周围开始种茶,受到世人的推崇,此为大田种植高山茶的起源。

  大仙峰岩寺。(供图:大田县融媒体中心)

  元代《全相二十四孝诗选》的作者,大田县广平村先贤郭居敬,在640多年前写下了《百香诗》,即百首七言咏物绝句,每首诗末俱押“香” 字韵,其中作品之一《茶》,是大田现存最早的茶诗。诗中“战退眠魔无避处,瓦瓯汹涌雪涛香”,将茶的功效与煮茶的场景描绘得淋漓尽致。

  明万历1611年,《大田县志》记载了茶叶贸易。卷之八中:“货之属与木之属都记载有:茶、茶油……”说明早在400年前,大田已有茶树与茶的贸易。县内的济阳乡,是闽西北—闽中—闽南—海外这条海丝古道上的茶贸重镇。

  清康熙年间,文渊大学士李光地将大田武陵雪山茶为珍品进贡朝廷。乾隆年间,大田的茶叶成为对外贸易的产品,由商贩收购并肩挑至山下的邻县永春装船,经福州、泉州运销海外,清末至抗战前,大仙峰茶叶驰名海内外,茶事载入《康熙字典》。

  流金香茶。(摄影:范一彬)

  当代,大田美人茶的兴起,则源于“东方美人茶”的引入。东方美人茶19世纪原产于台湾,又名膨风茶、白毫乌龙茶,1865年就开始出口到美国。据传,100多年前,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因其形似美人、澄黄透亮的色泽和醇厚甘甜的口感,又来自东方,美名“东方美人茶”。台湾茶区对美人茶品种、加工技术、产品品质以及文化的研究有其独到之处。

  1999年,台湾茶农在多方考察后,发现大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与生态环境,极为适合“东方美人茶”这一品种生长,于是便引进茶树繁育推广,开启了“美人茶”在大田的历史。

  经过大田人二十几年的选育培植,秉承当地深厚的传统制茶技艺,在优化口感滋味的同时,既保留茶之本味,又让人品味到茶中滋味的层次多元变化,使大田美人茶逐渐成为茶中新宠。

  茶乡仙境 。(摄影:阿苏)

  茶乡茶俗

  大田人管喝茶叫吃茶,常在大碗茶里加进糖块,再配上糕点待客,做法类似于藏族的酥油茶和客家人的擂茶。

  时至今日,茶在大田从草药到饮料,又逐渐演变成了美味的茶食。茶食亦茶亦药,融入了地方文化,是极具本土特色的风味美食。鲜茶叶炒猪肺,口感兼具了菜的咸淡和茶的芳香。把处理干净的九节虾放在泡软的茶叶片上蒸煮,待其入味后淋上滚烫的香油,此道美食外酥里嫩,综合了各种香气,风味别具。

  茶俗、茶礼走入寻常百姓家,养生、保健功效越来越为人们重视。大田民间常有与茶有关的偏方,如,用茶水解酒、提神、洗澡和泡脚治疗疮毒等。当地的妇女在清明节这天,都要上山采茶自制茶汤,以求全家人喝了清明茶水后清肝明目。

  在乡村传统的习俗里,大田人逢年过节祭祖,无论仪式大小和隆重与否,必少不了茶、酒、米,茶在首位。这种规定在千百年前的各姓族谱中均有明确的记载。

  茶趣。(摄影:乐进爱)

  舍茶习俗在乡村广为流传。在广平村、建设村等“后路”一带,村民们常把烧好的茶水,安放在荒山野岭的凉亭里、河边的渡口或者廊桥上,免费供过往的商客饮用。武陵村等“前路”地方,舍茶人尽心尽力、虔诚备至,每天挑着茶水上路,给行人提供更大的方便。(注:“前路”“后路”是大田人民对全县乡镇划分的两大片区,为约定俗成的说法。)

  大田屏山茶园客栈。(供图:大田县融媒体中心)

  大田美人茶从其种植、加工制作、品茗意境、茶俗、茶礼,无不蕴藏着茶文化的深厚内涵。品大田美人茶,陶醉于一杯温暖的茶汤,在一抹茶香中,仿若徜徉进了大田的高山深处。(作者:颜全飚 林生钟 林璐 燕飞林 作者单位:大田县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周雨琦 袁圆)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加拿大总理访美与特朗普“礼貌交火”

  • “四川各民族文物上的吉祥图案”特展吸引观众观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期报道,正在或即将于月球上部署的大型科学实验装置与天文设备,的确有望解开诸多宇宙之谜。
2025-05-07 10:05
6日,记者从中国华能获悉,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9FA型燃机透平第一级动叶片首次实现“72+24”小时连续高负荷服役运行。
2025-05-07 10:03
近日,该所桃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构建了首个桃的基因完整变异组图谱,新发现70.6%的变异和3289个基因,揭示了全球桃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路线,
2025-05-07 04:20
记者6日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获悉,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推出支持500+量子比特的中国第四代自主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本源天机4.0”,
2025-05-07 04:20
近日,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提出深入实施“同上一堂好课”、慕课西部行2.0计划、读书行动等,倾斜支持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脱贫地区。
2025-05-07 04:10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6月1日起施行。
2025-05-06 10:03
中国气象局日前发布《极地气候变化年报(2024)》。
2025-05-06 09:51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介绍,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7675万千瓦,同比增长21%,约占新增装机的90%。
2025-05-06 09:39
1865年,生物学家孟德尔在奥地利宣读了其豌豆研究成果《植物杂交实验》,为经典遗传学大厦奠基。
2025-05-06 09:35
近年来,中山大学围绕“主体、基础、应用”三个层面,在广州、珠海、深圳三校区布局人工智能相关学院,集聚近20个学院共同构建大智能学科教育体系。
2025-05-06 09:28
在上海科技大学遇见威廉·哈兹尔廷博士,他满头银发、戴着大大的方框眼镜,乍一看有点像那位创作了无数超级英雄故事的漫画家斯坦·李。
2025-05-05 14:11
五一假期进入尾声,国内外旅游市场如火如荼,知名目的地热度不减,越来越多的小众目的地也开始崭露头角。
2025-05-05 13:59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科研,也导致许多国际科研项目中断或面临中断风险,对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伤害。
2025-05-01 17: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