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0月24日晚,作为第十八届文华奖参评剧目,话剧《沧浪之水》在重庆川剧艺术中心上演。该剧改编自阎真同名小说,由湖南省演艺集团出品、湖南省话剧院创排,以主人公池大为的人生轨迹为脉络,串联起个人成长与时代发展的深刻联结。
剧中,主人公池大为的人生故事极具感染力。他的父亲是一位坚守传统的乡村医生,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池大为自幼养成正直善良、发愤图强的品性,以父亲留给他的《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书中英杰为精神偶像。从懵懂的医学硕士,历练成长为省卫生厅厅长,池大为一路上关于初心的坚守,折射出当下青年的困惑与抉择。
“我还记得几年前第一次看演出时,即便对剧情走向了然于胸,也多次被舞台冲击力打动到流泪。”演出前接受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时,原著作者阎真表达了对改编成果的认可。在他看来,剧中台词、细节等基本上都是从小说中挑选的精华,呈现出极具震撼力的舞台效果。阎真坚信,这部历经100多场演出考验的作品,能够成为长演不衰的经典。
将38万字的小说改编成130分钟的舞台戏剧作品,应该怎么做?“小说是平面的,舞台是立体的,我们的改编原则就是,将大家脑海中关于人物或者故事情节的想象,完美呈现出来。”《沧浪之水》编剧毛剑锋表示,为了让小说内容更贴合舞台呈现,改编时简化了线索甚至合并了一些人物的性格特点,让角色更鲜明,叙事更聚焦。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冲击文华奖,《沧浪之水》围绕剧本打磨、演员表演等进行精细化升级。导演刘锷介绍,尤其在舞美方面下了功夫,增加了更多关于“水”的表达,他解释道:“过去关于水的元素,是需要观众去想象的。如今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灯光,营造了人在水中生存的意象。”
当天18时许,演出尚未开始,重庆川剧艺术中心前厅已经聚集了不少剧迷,他们手持票根早早到来,期待奔赴一场文学与舞台的“约会”。19时30分,随着舞台中央一盏老油灯渐亮,主人公池大为在省卫生厅的职场沉浮与精神蜕变缓缓铺展,从坚守理想的青年学者到直面现实的权力参与者,演员以极具张力的表演,将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人性与社会的博弈演绎得淋漓尽致。
剧中24把小方凳的意象化运用成为焦点,方凳通过排列组合勾勒出职场的空间位序,灯光明暗交替具象化人物内心的挣扎,虚实结合的舞美设计让观众仿佛置身故事之中。当池大为最终做出人生抉择时,全场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这是对于坚守初心的共鸣。
10月25日下午,《沧浪之水》将继续在重庆川剧艺术中心上演。
(文/记者 周双双 尹诗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