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9月16日,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上,重庆市文化旅游委党委书记石强从四个方面介绍“十四五”时期重庆文化旅游发展成效。
璀璨山城夜。重庆市文化旅游委供图
推动产品创新、产业升级,让“诗与远方”触手可及。产品供给方面,红色旅游、都市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蓬勃发展,长江索道、山城步道、高空云端等文旅特色IP出圈出彩;A级旅游景区从209家增至323家、旅游度假区从22家增至32家、新创建旅游休闲街区30家。文旅消费方面,举办“重庆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活动,培育“渝味360碗”美食品牌,建成旅游美食店(街区)238个,创建渝中、南岸等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试点城市6个,建成解放碑-洪崖洞街区、观音桥文娱休闲区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15个。产业规模方面,2024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1452.7亿元,年均增长10.6%;旅游业增加值1401.3亿元,年均增长9.3%;新增文旅市场主体6万家,总量突破20万家。
三峡之巅。重庆市文化旅游委供图
推动文化惠民、艺术攀峰,让“精神滋养”浸润万家。文化设施方面,建成公共文化新空间等设施1.5万余个,建成“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91个,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873平方米。服务效能方面,公共文化服务综合满意度位居全国前列,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年服务群众超8000万人次。艺术成果方面,年均推出优秀舞台艺术和美术作品超过200个,“十四五”期间共获得国家级文艺奖项68项。
推动文物保护、活化焕新,让“巴渝文脉”薪火相传。保护发掘方面,实施文物保护项目870个,登录不可移动文物2.6万处、可移动文物148.2万件,市级以上文保单位保存良好率91%。活化利用方面,建设长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成开放红岩文化公园,红岩精神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全市博物馆新增45家,备案博物馆总数达到150家。非遗传承方面,成功创建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3项、增长20.5%,培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74人、增长25.4%。
推动品牌宣传、市场治理,让“新韵重庆”走向世界。文旅形象方面,创新推出“雄奇山水新韵重庆”文旅宣传品牌口号,成功举办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等品牌节会,组织开展蛇年央视春晚重庆分会场、“新韵重庆”无人机灯光秀等现象级引流活动。开放合作方面,加入世界旅游联盟等国际文旅组织12个,2024年接待入境游客较2019年实现翻番。市场环境方面,迭代完善文旅市场监管体系,上线“惠游重庆”等应用,贯通“景区拥堵一件事”等快速响应机制;实施封路让桥、公共交通延时运营等措施,位居“非凡十年·魅力二十城”全国游客满意城市20强名单榜首。(张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