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重庆电影人池清波:从山城沃土到光影繁花,让世界看见来自重庆的电影力量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文化·旅游 > 正文

重庆电影人池清波:从山城沃土到光影繁花,让世界看见来自重庆的电影力量

来源:光明网2025-08-01 17:08

  今年6月,第二十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在上海大剧院开幕。这场由国家电影局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电影盛会星光璀璨,重庆籍电影制片人池清波携参与合作的三部力作惊艳亮相,让世界看见了来自重庆的电影力量。

  作为一位站在聚光灯背后的幕后工作者,许多人或许未曾听闻池清波的名字,但他参与合作的电影作品却常常活跃在电影院线和国内外各大电影节的舞台。

  90后的池清波深耕电影行业多年,如今已成为电影圈中强势崛起的新锐力量。他参与融资、创意策划、制片管理、营销发行的多部优秀电影作品脍炙人口,以独树一帜的叙事和美学风格叩击观众心弦,而他也以敏锐精准的行业触觉树起了良好口碑。

  萌芽:少年时种下的电影种子

  重庆是一座拥有深厚电影基因的城市,“立体式”的独特地貌不仅是天然的“电影片场”,浓郁的影视氛围更是孕育电影梦想的“造梦工厂”。

  池清波与电影的缘分,或许要从他与生俱来的“文艺气质”说起。他出生于重庆梁平,高中时期便展现出不凡的艺术天赋:担任“锄禾文学社”社长,带头创办校园广播站,三次担任校园文化艺术节主持人,还多次在各级征文和演讲比赛中崭露头角。彼时的少年,已在文艺领域显露出独特的才华和锐气。

  然而,真正为他铺就电影道路的,除了年少时的兴趣,更有系统的专业启蒙。高中时期,池清波在专业艺考培训机构里接触到电影知识,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一部部经典电影、一帧帧精彩画面,在他心中激起层层涟漪。用他的话说,电影带给他的不仅是视觉冲击,更是深层次的情感共鸣。

  “电影,可以让人看见人生万象、社会万千,也可以让我们在电影中找到自己。”从单纯的观影爱好者到坚定的电影追梦人,青春的岁月里,电影梦已在这个少年的心底悄然发芽。

  生根:专业积淀与多元视野的养成

  怀揣着对电影的一腔热忱,池清波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重庆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大学四年,他勤奋钻研,成绩优异,不仅构建起扎实的电影专业知识体系,还斩获“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多项荣誉。

重庆电影人池清波:从山城沃土到光影繁花,让世界看见来自重庆的电影力量

大学毕业时的池清波。受访者供图

  学习之余,池清波总爱往剧组跑,哪怕只是扮演一闪而过的路人甲,他也对每个“龙套”角色视若珍宝。对他而言,这是了解电影行业最鲜活的窗口。“这些片场的实战经历,让我知道了电影创制的真实环境和电影行业的艰辛不易,同时也真正坚定了让我从事电影行业的决心。”

  大学本科毕业后,池清波到中国传媒大学攻读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继续探索奇妙的电影世界。这段学习经历让他逐渐形成了独到的艺术审美,积累了宝贵的电影经验。

  开花:用热爱浇灌出的优质作品

  《妈妈和七天的时间》是池清波真正进军电影行业,担任制片人的开山之作。小团队、小投资、小制作,这部“小而美”的电影承载着池清波对电影的无限热爱。

重庆电影人池清波:从山城沃土到光影繁花,让世界看见来自重庆的电影力量

《妈妈和七天的时间》获第四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费穆荣誉”最佳影片。受访者供图

  “项目经费有限,处处捉襟见肘。”池清波回忆道,那时大家似乎都有使不完的劲,没有经费就“另辟蹊径”,没有人手就“身兼数职”,大家心中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把这部电影拍好。

  2020年,电影《妈妈和七天的时间》不负众望,入围国际顶尖A类电影节——第77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并斩获第4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费穆荣誉”最佳影片。

  尽管已初露锋芒,但成为一名优秀制片人的道路依然荆棘密布。作为一部电影的“掌舵人”,制片人需兼具融资时的斡旋智慧、风险前的预判敏锐度、生产管理时的权衡利弊与营销中的破局巧思。

  对年轻的池清波而言,制片人所需的“运筹帷幄”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每一次实战中反复打磨,在跌撞与试错里慢慢沉淀出的底气:没有投资,他便带着项目计划书逐个叩访投资人;电影拍摄时,他像精密的齿轮般咬合每个环节;宣发上映时,他整合资源尽力扩大影片的社会影响力。

  结果:匠心耕耘闪耀国际舞台

  多年来,一项项荣耀成为池清波奋斗路上的生动注脚:参与合作的院线电影《水东游》入围第29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浪潮主竞赛单元;《长夜将尽》获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主竞赛单元评委会大奖;《最后的告别》《但愿人长久》获FIRST青年电影展主竞赛最佳剧情长片;《艺术学院1994》获得第7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金熊奖提名、入选第9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大名单……

  池清波参与合作的影片中,生活化、接地气的细节刻画总能让故事和人物格外鲜活立体。在他眼中,电影不仅是商业符号,更是一种情感流露。他始终不忘初心,深耕于创作审美独特、类型多元、艺术丰富、思想活跃的优质电影,向观众娓娓讲述一个个真诚动人的故事。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重庆崽儿,池清波参与合作的多部影片都与重庆有关,观众常常能从这些电影的镜头中看到雄奇山水与新韵重庆交相辉映,这背后是他对家乡的拳拳之心和深沉眷念。

  “重庆魔幻感十足、热情开放,充满了塑造电影的可能性。”他认为,重庆是“天然布景”——两江交汇、山峦起伏,既有宁静乡村、又有时髦都市,既有红色文化、又有人间烟火,适合多种题材的电影取景。

  池清波透露,未来,他还将探索与重庆开展更多的跨界合作,在光影之间传递重庆澎湃的城市活力和文化符号,为重庆打造“电影之城”贡献自己的力量。(张玉芳)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开幕

  • 感受数字技术如何赋能文化遗产保护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