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重庆荣昌非遗“三问”:市场、传承与平台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文化·旅游 > 正文

重庆荣昌非遗“三问”:市场、传承与平台

来源:重庆日报2025-07-15 10:50

  ●一片陶、一匹布、一把扇,可谓千年荣昌的繁荣密码。拥有232项非遗(其中国家级3项、市级23项)的重庆荣昌区,称得上重庆的非遗“高地”。

  ●非遗如何避免成为“博物馆里的标本”?如何让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活力?党报记者一线蹲点发现,荣昌正以“市场突围”激活非遗生命力,以“年轻面孔”接续传承薪火,以“平台赋能”打通营销经脉,探索打造“非遗体验之城”。

  6月24日,荣昌盘龙镇,大雨突袭。51岁的刘荣禄跳下车,和家人冒雨冲向院子,争分夺秒地抢收那些“缺胳膊少腿”的老伙计——十年间,他耗资近50万元,从乡亲们准备当柴烧的废物堆里,硬生生“抢”回500多台承载着荣昌夏布记忆的老织机。

  “这是客家人扎根荣昌的‘根’!”抚摸着木轴上被麻线磨出的半厘米深的凹槽,刘荣禄的声音低沉而笃定,如同触摸父亲脸上的皱纹。他梦想建一座“巴蜀织机陈列馆”,让夏布技艺与移民精神代代相传。

  刘荣禄守护的“根”,是荣昌三张国家级非遗“名片”之一——荣昌夏布。荣昌区拥有包括荣昌夏布、荣昌陶、荣昌折扇在内的232项非遗,它们构成了荣昌这座自唐乾元元年建县、拥有1267年历史的古城的“非遗富矿”璀璨底色。

  然而,“富矿”如何转化为“活泉”?如何让非遗不只停留在名录上,更能火在市场、传于后世?带着这些追问,记者深入荣昌,展开蹲点调查。

  市场之问

  古老非遗如何叩开现代需求之门?

  推开刘荣禄那间弥漫着陈旧木料与干燥麻线气息的临时陈列馆大门,数百台老织机如同沉默的士兵,无声诉说着夏布的辉煌与沧桑。它们身上的斑驳,是岁月刻下的年轮。

  “收藏是为了留住根。但真要让夏布这非遗更好传承下去,还得靠它在当下扎下根、开出花。”刘荣禄希冀的目光,投向了荣昌夏布的“破局者”——黄良谓、黄秀英父女。

  在夏布小镇,记者见到了这对传奇父女。提起夏布,年逾古稀的黄良谓眼中瞬间燃起光亮。

  “1987年呐!”他拍了下大腿,记忆鲜活。“在茶馆听说香港客商高价收购好夏布,我背上两匹最好的货,直奔深圳!”那次“背布闯深”之行,叩开了港台地区和日韩的市场大门,荣昌夏布从此名扬海内外,大步走出国门。“发一车皮夏布出去,就是70多万美元!”

  然而,新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滔天的巨浪,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中无情拍来。“看着仓库里的布一天天价格‘缩水’,出口的货又被退回来……”说话间,黄良谓的声音低了下去,眉宇间也刻着当年的沉重——市场急剧萎缩,夏布产业几近凋零,古老技艺滑向失传边缘。

  “似乎一夜之间,父亲头发全白了。”女儿黄秀英接过父亲的话茬,平静的语气下是破釜沉舟的决心。正是父亲的白发,刺痛了她的心。她毅然辞去重庆主城安稳的国企外贸工作,回到家乡,接过了濒临破产的夏布厂。

  “非遗不适应时代,就会失去呼吸,失去心跳。”黄秀英果断地“双管齐下”:一手抓“里子”——革新工艺:引进国外先进脱胶、印染技术,探索新原料,将工厂集中生产转为“村级分散生产+订单式销售”,既保质量又降成本;一手抓“面子”——开拓市场:稳住海外基本盘后,全力“破墙”,潜心研发契合国内需求的产品。

  如今,走进黄秀英在夏布小镇的门店,就仿佛进入夏布新生的世界:轻盈飘逸的夏布服饰、古朴雅致的夏布折扇、意境深远的夏布画、精巧可爱的夏布香包……更令人惊叹的是,融合了新工艺、新设计的夏布口罩,因其天然抑菌、透气舒适的特性,不仅畅销国内,更获得了欧盟CE认证,成功打入国际市场。

  市场是最好的试金石。沉寂的《夏布神歌》再次悠悠唱响,荣昌夏布已实现华丽转身。夏布画、夏布床单、夏布棉袜、夏布灯饰……产品种类达数百种,年产值稳稳站上20亿元台阶。那些深深刻在织机木轴上的凹痕,被注入了新的生命力,续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年轮。

  传承之问

  年轻血液如何接续千年薪火?

  夏日的阳光,斜斜打在荣昌陶宝古街的青石板上。

  “唰!”一声脆响,“李记扇庄”店主李道良手腕轻抖,一把素雅折扇应声打开。“您瞧,这扇子得顺时针开,讲究个‘一帆风顺’!”这位来自河南的汉子,模仿起文人、武夫、少女、媒婆摇扇的姿态,惟妙惟肖,引得游客爆笑连连,手机镜头闪成一片。

  谁能想到,这位把荣昌折扇“玩”出花样的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9年前还是个与机械打交道的非遗“门外汉”?2005年随妻子来荣昌帮岳父做扇子后,他才一头扎进这片方寸竹骨纸绢的世界。

  “过去只会埋头做,哪懂抬头看市场?”39岁的李道良坦言。去年初,有领导点醒了他:“光有好手艺不行,还得知道人家凭啥掏钱!”

  说干就干,“李记扇庄”成为李道良面向市场的“实验室”。他敏锐捕捉游客的每一声惊叹、每一次询问。“客人喜欢小巧的、能当礼物的、有荣昌特色的……”于是,融合荣昌三宝(夏布、折扇、陶)的小摆件、便于携带的迷你挂扇诞生,还意外成了“流量担当”。

  刚过去的第二季度,李记扇庄高档扇卖出50把,中档扇3000把,低档扇售出上万把!古老技艺与现代需求成功“握手”。

  “非遗源于生活,活于创新,盛于市场。”荣昌区文旅委副主任张志秀表示,传承人是非遗的“活载体”,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命脉,“(他们)既要守住‘匠心’,更要学会读懂市场、运营自己。”

  这份感悟,离不开荣昌曾经的切肤之痛。曾与苏杭折扇齐名、号称“天下一绝”的荣昌折扇,在电扇、空调普及后一度跌入低谷。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子福,就曾痛心地目睹徒弟们无奈转行,传承青黄不接。

  黄良谓父女的坚守,李道良的探索,让荣昌深刻意识到:留住人,特别是年轻人,才是非遗传承的关键密码!

  政策精准发力。去年,荣昌出台《加快集聚荣昌国家级非遗人才十条措施(试行)》,真金白银鼓励高校毕业生、各地非遗人才来荣研学陶、布、扇三大非遗瑰宝,支持他们在古镇景区开设工作室。今年6月,新一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获认定,全区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已达1100名(其中国家级6名,市级45名),一个可喜趋势是:50岁以下传承人占比显著提升!

  传承人“年轻化”,不再仅仅是梦想。走进荣昌城区富安北路的“面山锅荣昌铺盖面”旗舰店,热浪裹挟着面香扑面而来。店主刘山金操着浓浓的客家腔热情招呼:“我们在外地经营多年,今年四月才回荣昌开店,六月就评上了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可得把这老祖宗的手艺发扬好!”

  刘山金是位极具经营头脑的80后,不仅创立了品牌,更编写了《荣昌铺盖面制作技术教材》,培训学员200多人,发展加盟店66家,让一碗“非遗面”香飘四方。

  “深挖、保护、传承老祖宗的好东西,让它们在今天焕发新生机,我们年轻的荣昌人,义不容辞!”刘山金的话语,如同他摔打在案板上的面团,铿锵有力。

  在荣昌,越来越多的年轻面孔,正用匠心与创新,为古老非遗注入澎湃的青春力量。

  平台之问

  流量密码如何赋能非遗营销?

  掌心箍住旋转的泥团,大拇指沉稳压下泥顶中心……距离李记扇庄不远处的吉芬窑里,75岁的刘吉芬正专注地手把手传授技艺。他的两位新徒弟存在听障。老人用粗糙的手掌覆在徒弟的手背上,无声地传递着力道与技巧。

  荣昌陶,中国四大名陶之一,以其“红如枣、薄如纸、声如磬、亮如镜”享誉千年。刘吉芬,是荣昌陶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3岁便与泥巴打交道的他,最引以为傲的是打破了家族技艺“传内不传外”的旧规。

  “陶艺是我生命,我要将荣昌陶的火种代代相传。”六十余载倾囊相授,刘吉芬的260名徒弟成了行业骨干,其中30人跻身省市级大师行列。“多亏了有了安陶小镇,”老人环顾陶窑,充满感慨:“我们这些陶艺人,才算真正有了落脚扎根的家。”

  安陶小镇,是荣昌打造“非遗+旅游”融合的平台。这个国家4A级景区,是荣昌陶艺的“家”与“舞台”。漫步其中,陶宝古街与千年古驿道交织,145家陶艺工作室鳞次栉比,229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此深耕。游客或驻足工作室亲手体验选泥、揉泥、拉坯;或流连于荣昌陶博物馆,在4000余件从汉代至今的陶器珍品前感受时光淬炼。

  平台搭好了,如何引来流量、留住人气、促成转化?传承人们各显神通。

  “游客不一定就是顾客,当下得主动引流!”在一间工作室里,记者撞见了90后传承人吕继成。镜头前,这位学经济出身的刘吉芬的徒弟正侃侃而谈。他巧妙地将擅长的书法、篆刻融入陶刻,是“荣昌陶陶刻书法技艺”的代表人物。

  直播架上,手机亮着。“粉丝虽然只有4000多,但黏性高,看中作品就直接线上找我下单,销量可观!”吕继成说,非遗要好好传承下去,传承人必须“眼里有技艺,心中有市场”。

  创新求变,不负平台赋予的机遇。川美毕业的管永双、李云杉夫妇扎根安陶小镇近十年。他们在器型、釉色上大胆突破,尤其对汉代草木灰釉进行创新,研发出独特的“植物灰釉”,作品《痕》入选首届中国四大名陶展。

  “传承效果关键看两点:技艺是否真传下去了,生存得好不好。”管永双坦言,创新必须找到方向,“(要)符合当下审美,满足人们需求,否则就会被淘汰。”对于触网,他看得很透:“线上线下早分不开了,都是靠好作品积累真朋友。”

  平台的价值,还在于为未来播种。去年11月,海亮集团入驻安陶小镇,着力打造重庆市非遗研学旅行示范基地。基地自主研发的“窑火千年”等七大主题特色课程以及100余门综合性实践教育课程,吸引了大批青少年亲手体验陶艺魅力。不到1年时间,已在2.3万青少年的心中播下非遗“种子”。

  “这套‘平台+传承+体验’的组合拳,成效看得见。”安陶小镇负责人展示了成绩单:自2018年开街以来,小镇累计接待游客超过400万人次,总旅游收入突破20亿元。荣昌陶、夏布、折扇等非遗产品,借力平台流量,销路更广、品牌更响。

  “金竹山,瓦子滩,十里河床陶片片,窑火烧亮半边天……”夕阳西下,记者离开安陶小镇时,不远处海亮营地的方向,飘来古老的民谣。

  那旋律,如同千年不熄的窑火,也如同刘荣禄抚摸织机凹痕的指尖,在荣昌大地上,诉说着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生动实践,照亮着打造传统与现代交融、保护与发展并重的“非遗体验之城”的探索道路。

  (文/记者 彭瑜 刘冲)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理响中国】以发展含"绿"量提升经济含"金"量

  • 乌旦塔拉 美如童话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报告称,2024年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创下历史最大增幅,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2025-10-17 09:51
10月17日,《科学》发表了庾强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
2025-10-17 09:46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发布的消息,今年夏粮旺季收购已于9月底结束,累计收购小麦10795万吨。
2025-10-17 09:42
监测显示,15日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出现7至8级大风,局地阵风10级;新疆、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最高气温下降6℃至10℃,局地12℃以上。
2025-10-17 09:41
10月14日,随着满深502-H3井钻头穿透8380米地层,这口历经岩层卡阻、垮塌风险与高含硫考验的超深井成功完钻,成为塔里木油田“十四五”期间第223口8000米级超深井。
2025-10-17 09:38
高分辨光谱成像芯片“玉衡”,实现了亚埃米级光谱分辨率、千万像素级空间分辨率的快照光谱成像。
2025-10-16 09:50
10月13日至15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在大连举行。近日,天津市河东区大王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了天津市国产九价HPV疫苗的首针接种,而这背后,离不开专利技术的支撑。
2025-10-16 10:06
10月的上海淀山湖波光粼粼,岸边的东方绿舟国防园已万事俱备,只待“2025年全国青少年智能无人系统应用大赛(IUSAC2025)”拉开帷幕。
2025-10-16 09:48
到202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的翻倍增长。
2025-10-16 09:48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超高速实时示波器正式发布,其带宽突破90GHz、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标志着全球电子通信产业迎来超高速信号“中国标尺”。
2025-10-16 09:44
在15日举行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5年年会开幕式上,生态环境部部长、国合会中方执行副主席黄润秋表示,要以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为牵引,深化美丽中国建设推进落实机制,分级分类推进美丽中国地方实践。
2025-10-16 10:02
“经过不懈努力,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钱毅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粮食储运等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26个部级粮食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以及百余个地方研发创新平台。
2025-10-15 10:49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4日表示,中国机器人正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逐步从实验室走进工厂生产线和各国百姓家。林剑介绍,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此前发布的《2025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在役工业机器人存量突破200万台,居全球首位。
2025-10-15 10:45
约两年前,谷歌旗下深度思维公司宣布,借深度学习技术发现220万种新型晶体材料。科学家期待借助AI,设计出可规模化生产、真正影响日常生活的先进材料,让AI在材料科学领域的价值真正落地。
2025-10-15 10:44
盼望北极熊出现,是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队员进入北极圈后的心愿。午后,按照防熊预案部署,考察队决定使用直升机对其驱离,以保证冰面作业人员安全,快速完成冰上作业任务。
2025-10-15 10:40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已有超6000台无人配送车投入规模化应用,为100多个细分场景用户交付上亿件订单。随着智能技术与现代物流深度融合,在城乡经济循环中,无人配送车有了更多打开方式。
2025-10-15 10:20
不久前的国庆中秋假期,人形机器人俨然成为多地商场、工厂、医院甚至众多家庭的“明星”。这款名为Galbot的人形机器人来自银河通用,已正式“入职”该智慧工厂,承担自动质检、零部件分拣与搬运等复杂任务。
2025-10-14 09:57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
2025-10-14 09:56
最长主跨跨径、最高主塔塔高、最大锚碇基础、最大主缆规模、最多车道数量……狮子洋大桥集齐了双层悬索桥的多个世界第一。
2025-10-14 09: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