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重庆用数字技术让文物焕发新活力——沉寂千年的战国青铜乐器再度“亮嗓”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文化·旅游 > 正文

重庆用数字技术让文物焕发新活力——沉寂千年的战国青铜乐器再度“亮嗓”

来源:重庆日报2025-06-14 10:03

  让大足石刻的精美造像“开口说话”、宋元战场上的指挥中心“拔地而起”、沉寂千年的战国青铜乐器再度“铮铮作响”……

  借助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实时动态差分(RTK)测量等前沿数字技术,重庆的文博工作者们,正以一系列扎实的保护举措与创新实践,让珍贵的文化遗产焕发时代光彩。

  每年6月的第二个周六,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让文物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重庆市文旅委博物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数字技术已成为重庆连接古今、让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澎湃生命力的有效手段。6月13日,记者走进我市部分文博单位,一探重庆利用数字技术“唤醒”文物的妙招。

  大足石刻

  球幕电影带观众“穿越”回南宋

  只重保护,不讲利用,文物难免“孤芳自赏”。如何让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真正“活”起来、“说”起来?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保护与利用一直是重要课题。过去,受限于文物保护要求和空间距离,游客往往难以近距离、多角度欣赏石刻艺术的精妙。如今,数字化技术给游览方式带来了新可能。

  走进大足石刻数字展示中心,一场跨越时空的石刻艺术盛宴正震撼上演。4K宽银幕电影《天下大足》以宏大的叙事,生动讲述了大足石刻从开创、发展到鼎盛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内涵。

  而更为引人入胜的是8K球幕电影《大足石刻》。影片采用实景拍摄与高精度CG动画相结合的方式,将宝顶山、北山等石窟的精华造像,尤其是被誉为“国宝中的国宝”的千手观音,逼真地投射在巨大的穹顶之上。观众只需抬头,精美绝伦的造像便近在咫尺。杜比全景声营造出沉浸式的环绕声场与全景画面配合,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视听震撼。

  “就像‘穿越’回了南宋!”“感觉我真的站在佛像面前,还能从各个角度看清楚细节!”走出影院的游客无不赞叹。

  数字化手段的应用远不止于此。为建立永久性、高精度的数字档案,大足石刻研究院大力推动石刻艺术数字化工程,运用三维激光扫描、多基线近景摄影测量等尖端技术,为石刻造像进行毫米级精度的“照相”,构建起庞大的三维数据库。

  这些精准数据,让部分代表性石刻通过3D打印复制技术,“走”下陡峭的崖壁,“走”进博物馆展厅、校园甚至社区,极大地拓展了石刻艺术的展示场景和受众范围。

  老鼓楼衙署遗址

  从历史的尘烟中“站”起来

  在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精心打造的“重庆考古虚拟展示体验馆”内,另一项数字化复原工程同样令人惊叹——宋元战争时期重庆城的军事与行政“大脑”、山城防御体系的重要枢纽老鼓楼衙署遗址,正从历史的尘烟中“站”了起来。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历经水火兵虫,地上部分往往荡然无存,仅余基址上的柱洞。老鼓楼衙署也是如此,发掘现场所见多为残存的夯土台基和柱础坑洞。如何让公众看到这片土地上曾经矗立的宏伟建筑?数字化复原提供了答案,而这一切始于对历史的尊重。

  在遗址发掘之初,考古工作者们就摒弃了传统的“想当然”式复原,而是运用激光扫描、RTK测量等高科技手段,以毫米级的精度,忠实、全面地记录下遗址现场的每一个细微痕迹、每一块残存构件。这些海量的精准数据,成为复原工作的基石。

  建模过程中,为最大程度还原历史真实,复原团队决定从最基础的榫卯结构开始,为衙署所有原始的建筑构件——大到梁柱,小到瓦当滴水——逐一进行数字化建模。最终,构建了数量高达16万余个的独立数字构件模型,每一个构件的尺寸、形态都力求与原物分毫不差。

  “这样的精度要求,是为了确保我们的复原能够经受住来自建筑史、考古学、历史学等不同领域专家的严格推敲。”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袁东山表示:“未来如果有条件,历史学家和古建专家完全可以依据我们这套精确的数字化模型,一比一地复原这座重要历史建筑。”袁东山说。

  虎钮錞于

  失落千年的古音再度响起

  当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战国青铜“虎钮錞于”在数字视频中被再度“敲响”,那穿越时空而来的“咚当”之声,肃穆而悠远,震撼人心。然而,发出这千年古音的,并非展厅中静置的文物原件。

  三峡博物馆研究馆员彭学斌揭示了背后的原因:历经两千多年的岁月侵蚀,青铜錞于的金属本体已发生了化学变化(如锈蚀、矿化等)。“如今我们看到的这件‘虎钮錞于’的重量,比它刚被铸造出来时至少减轻了1/4。”彭学斌解释道,这种“衰减”是缓慢而持续的。因此,如果贸然敲击现存文物,其发出的声音会严重失真,无法反映錞于作为古代军乐器原有的雄浑音色。

  如何寻回失落的“金”声?数字化手段再次成为关键。

  博物馆专家们利用高精度的三维数据采集技术,对国宝“虎钮錞于”进行了全方位扫描,获取了其外形与内部结构的精确数据。基于这些数据,专家们以现代工艺,严格按照等比例复制了一件錞于。虽然复制品选用了全黄铜材质,在金属成分上与原物存在一定差异,但通过精心调试和录制,复制品发出的“咚当”之声及其独特的盘旋余韵,被公认为已无限接近錞于的历史原声。这段珍贵的录音,最终在博物馆的数字化展示视频中得以呈现。

  重庆市文旅委博物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将持续深化数字化博物馆建设,将科技创新深度融入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展示、传播全链条。通过虚拟与现实交融、传统与现代对话的方式,不断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注入时代活力,让记录历史的文物真正“亮嗓”“展颜”。

  (文/记者 李晟)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理响中国】以发展含"绿"量提升经济含"金"量

  • 乌旦塔拉 美如童话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报告称,2024年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创下历史最大增幅,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2025-10-17 09:51
10月17日,《科学》发表了庾强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
2025-10-17 09:46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发布的消息,今年夏粮旺季收购已于9月底结束,累计收购小麦10795万吨。
2025-10-17 09:42
监测显示,15日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出现7至8级大风,局地阵风10级;新疆、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最高气温下降6℃至10℃,局地12℃以上。
2025-10-17 09:41
10月14日,随着满深502-H3井钻头穿透8380米地层,这口历经岩层卡阻、垮塌风险与高含硫考验的超深井成功完钻,成为塔里木油田“十四五”期间第223口8000米级超深井。
2025-10-17 09:38
高分辨光谱成像芯片“玉衡”,实现了亚埃米级光谱分辨率、千万像素级空间分辨率的快照光谱成像。
2025-10-16 09:50
10月13日至15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在大连举行。近日,天津市河东区大王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了天津市国产九价HPV疫苗的首针接种,而这背后,离不开专利技术的支撑。
2025-10-16 10:06
10月的上海淀山湖波光粼粼,岸边的东方绿舟国防园已万事俱备,只待“2025年全国青少年智能无人系统应用大赛(IUSAC2025)”拉开帷幕。
2025-10-16 09:48
到202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的翻倍增长。
2025-10-16 09:48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超高速实时示波器正式发布,其带宽突破90GHz、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标志着全球电子通信产业迎来超高速信号“中国标尺”。
2025-10-16 09:44
在15日举行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5年年会开幕式上,生态环境部部长、国合会中方执行副主席黄润秋表示,要以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为牵引,深化美丽中国建设推进落实机制,分级分类推进美丽中国地方实践。
2025-10-16 10:02
“经过不懈努力,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钱毅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粮食储运等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26个部级粮食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以及百余个地方研发创新平台。
2025-10-15 10:49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4日表示,中国机器人正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逐步从实验室走进工厂生产线和各国百姓家。林剑介绍,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此前发布的《2025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在役工业机器人存量突破200万台,居全球首位。
2025-10-15 10:45
约两年前,谷歌旗下深度思维公司宣布,借深度学习技术发现220万种新型晶体材料。科学家期待借助AI,设计出可规模化生产、真正影响日常生活的先进材料,让AI在材料科学领域的价值真正落地。
2025-10-15 10:44
盼望北极熊出现,是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队员进入北极圈后的心愿。午后,按照防熊预案部署,考察队决定使用直升机对其驱离,以保证冰面作业人员安全,快速完成冰上作业任务。
2025-10-15 10:40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已有超6000台无人配送车投入规模化应用,为100多个细分场景用户交付上亿件订单。随着智能技术与现代物流深度融合,在城乡经济循环中,无人配送车有了更多打开方式。
2025-10-15 10:20
不久前的国庆中秋假期,人形机器人俨然成为多地商场、工厂、医院甚至众多家庭的“明星”。这款名为Galbot的人形机器人来自银河通用,已正式“入职”该智慧工厂,承担自动质检、零部件分拣与搬运等复杂任务。
2025-10-14 09:57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
2025-10-14 09:56
最长主跨跨径、最高主塔塔高、最大锚碇基础、最大主缆规模、最多车道数量……狮子洋大桥集齐了双层悬索桥的多个世界第一。
2025-10-14 09: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