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5月14日,记者了解到,重庆文理学院智慧农业学院孙翰昌教授团队近日成功创制出重庆市首个本土培育的鲫鱼新品种,标志着重庆市大宗淡水鱼育种进入新阶段。
鲫鱼是我国主要养殖品种之一。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鲫鱼产量达284万吨,重庆达10万吨。
“早在2009年,我们在开展禾花鱼高效繁育研究时,发现禾花鲤存在生长速度慢、雌鱼怀卵量少的繁殖瓶颈,但是它的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孙翰昌介绍,于是,团队尝试将其与鲫鱼进行杂交育种,取得了F1代,这也为团队研究奠定了基础。
孙翰昌说,此次培育的鲫鱼新品种,正是建立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该鲫鱼新品种的父本为2009年收集并以体重为目标性状、经连续10代群体选育获得的禾花鲤雄性,母本为经连续6代、以体重和体型为目标性状的群体选育获得的异育银鲫。
“父本和母本通过遗传整合双亲优势性状,展现出显著的杂种优势。”团队养殖试验基地负责人刘文俊反馈,杂交鲫鱼苗的生长速度比一般的鲫鱼快,从外观看,其鳞片整齐美观,体型齐整,卖相好,长势快,肉质好。从近年来的市场试养反馈表明,该品种具有良好的养殖空间。
由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以及重庆市水产科技创新联盟等单位组成水产界专家组评价表示,孙翰昌教授及其团队培育的该鲫鱼新品种,创新调控了大宗淡水鱼类杂交育种与高效繁殖技术体系,提高了繁殖率与孵化率,为重庆本土产业化育种积累了产业化技术经验。
(记者 李志峰 实习生 王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