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逛古城、赏非遗、游田园、享美食……迎八方来客 重庆推出700余项文旅活动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文化·旅游 > 正文

逛古城、赏非遗、游田园、享美食……迎八方来客 重庆推出700余项文旅活动

来源:重庆日报2025-05-03 10:19

  从边陲小镇到江南水乡,从传统古城到风景名胜……“五一”期间,充满活力的文旅消费场景正在全国各地展开。

  作为深受游客青睐的城市,重庆推出700余项文旅主题活动,包括逛古城、赏非遗、游田园、享美食等,构建起覆盖“全域、全时、全龄”的文旅消费体系,满足八方游客多样化需求。

  乐享假期

  700余项文旅活动玩不停

  重庆市文化旅游委数据显示,“五一”假期,重庆市共推出700余项文旅主题活动,可满足全龄段游客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景区方面,全市各大景区推出文旅节庆活动100余场,涵盖体育、音乐、国潮等多个方面,满足游客吃喝玩乐需求。如,铜梁安居古城推出民俗表演和龙舞大巡游,游客可“穿越”到千年前沉浸式体验古城魅力,玄天湖景区大型山水非遗实景剧《追梦·铜梁龙》于5月1日至4日每天20:30上演;武隆仙女山景区将举行第六届仙女山风筝季;巫山县将举行宇树机器人徒步三峡龙脊活动;荣昌区将举行2025年荣昌卤鹅非遗美食季活动等。全市还推出旅游线路80余条,邀请游客开启一场难忘的“五一”之旅。

  群文活动方面,重庆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场所推出200余项群众文化活动。如黔江区美术馆将举行“时光印记·五一劳动节书画作品展”;涪陵区美术馆将举行“工地日记——城市森林的温柔诗篇”馆藏美术作品展等。

  博物馆方面,全市各大博物馆共推出展览、互动活动130余项。如,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将举行“乐游红岩”消费惠民活动;重庆自然博物馆将开展“博物馆夜宿·神兽奇妙夜”活动;重庆科技馆将举行“宇航之梦”主题导览等。

  非遗方面,“非遗+旅游”成热门玩法,全市推出非遗相关活动90余场次,包括渝中区2025年非遗体育消费节、2025长江索道非遗音乐会、大足区非遗进景区活动、“AI上菜·非遗夜宴”巫山美食光影之夜、蚩尤九黎城非遗展演等。

  演出方面,重庆市各大文艺场馆、演艺新空间推出演艺活动80余项,涵盖演唱会、舞台剧、戏曲、旅游演艺等。

  为了让游客来渝玩得尽兴、玩得实惠,全市各文旅经营主体推出门票赠送、折扣优惠等惠民举措100余项。

  人气火爆

  重庆文旅热度居全国前十

  来自多家旅行社数据显示,“五一”假期,我国日均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将超2.7亿人次,最近一周国内酒店搜索热度环比暴涨100%,机票搜索热度飙升80%。其中,重庆在“五一”假期的机票订单量同比增长34%,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93%,文旅综合热度位居全国第七。

  截至目前,今年“五一”期间,国内租车订单量同比增长45%。其中,重庆的租车、包车游订单量均同比增长超100%,门票、接送机(站)订单量同比增长超40%。

  同程旅行、去哪儿等平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旅游热度高涨,国内外旅游需求激增,机票订单量均同比大涨。游客们用脚步丈量世界的热情,正转化为推动文旅消费的蓬勃力量。

  三大特征

  文旅市场持续升温

  同时,多家旅行社数据显示,“五一”假期,文旅市场呈现中长线爆发、小城游成“顶流”、出入境游双向升温三大特征。

  中长线旅游的需求集中释放。数据显示,“五一”期间,跨市住宿订单占比突破80%,连住两日及以上的深度游用户比例达到20%;游客长距离出行占比攀升,其中1200公里以上的航线订单占比近70%,较去年同期增长3个百分点。

  小城游成为“顶流”,下沉市场消费升级趋势显现。携程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期间,四线及以下城市订单量高于三线及以上城市,旅游热度同比增长25%,增速高于三线及以上城市11个百分点。热门旅游城市周边“1-2小时生活圈”成为年轻游客的热门选项,并催热了“机票往返+落地自驾”旅行方式,游客出游更愿意深度玩、灵活走。

  出入境游双向升温。“五一”期间,出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2%,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150%;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73%。

  从出游动机上看,消费者假期出游更愿意为“情绪”买单。如,“跟着演出去旅行”,带热了演出场馆经济圈;二次元玩法与轻探险,受到年轻游客青睐;垂钓、浮潜、登山、徒步等深度体验产品也备受欢迎。

  (文/记者 韩毅)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云南盐津: 小竹子做成大产业

  • 三支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成员信息文件公开展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研究显示,鸟类、哺乳类甚至龟类的大脑在过去3.2亿年里,经历了一场精彩的大脑神经元演化历程,走出了截然不同但又殊途同归的智慧发展之路。
2025-05-15 10: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联手中外学者创新研发出储能密度较高的新型纳米复合薄膜储能器件,其储能密度可达215.8焦/立方厘米,刷新介电储能密度国际最高纪录。
2025-05-15 10:03
宇宙的命运与其天体命运息息相关,而其中恒星的最终“寿命”一直是人类探索的重要命题。
2025-05-15 10:02
周天军表示,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全球变暖下区域季风的演变规律,更凸显了古气候研究在气候变化预测中的独特价值。通过开展古今对比研究,丰富的古记录数据所揭示的历史变化事实,将会成为我们有效应对未来的重要参照物。
2025-05-15 10:01
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我国农作物长期战略保存种质资源已超过58万份,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作物遗传基因密码,犹如“天书”亟待破解。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发起、腾讯参与支持的作物种质资源“天书计划”正式启动。
2025-05-15 04:1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5-05-14 17:50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2025-05-14 09:44
通过将筛选出的诗词逐一标注,提取时间、地点、诗人身份、情境语义等信息,研究团队逐步建立起一个横跨1400年的“长江江豚诗词数据库”,并确定724首提及长江江豚的作品。
2025-05-14 09:43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
2025-05-14 09:41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西南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柑橘黄龙病的抗性基因,“柑橘癌症”有了破解方法。
2025-05-14 09:39
除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其拍摄的着陆区高清图像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着陆点的地质细节和土壤来源。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六号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全景相机近景立体图像等数据,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着陆区地形数据集。
2025-05-14 09:36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