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光明乐龄”今日上线 点亮山城银发新生活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乐龄> 要闻 > 正文

“光明乐龄”今日上线 点亮山城银发新生活

来源:光明网2025-04-15 11:49

  岁月沉淀智慧,银发蕴藏星河。在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的今天,如何让老年群体从“被关怀者”转化为“价值再创造者”,是文明社会的重要课题。今天,光明网重庆频道创新打造的“光明乐龄”栏目正式上线,以媒体融合之力搭建智慧养老新范式,让“老有所为”照进现实。

  光明乐龄栏目践行“文化养老”,突破传统养老服务的物质供给层面,构建起“智慧服务+精神滋养+价值再造”三维体系。在老龄化与数字化交织的时代浪潮中,光明乐龄栏目将书写着养老命题的光明答卷——这里不仅是服务的提供者,更是文明火种的传递者;不仅关注生命的长度,更拓展着精神的宽度。当银发群体在社会中重新找到人生新坐标,一个更有温度的老龄化社会图景正徐徐展开。

  ——重庆市作家协会原副主席 王雨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老龄化的今天,如何构建起更加和谐、更加健康的银发生活?如何让更多银发群体打破年龄束缚,与时代共舞,让晚年生活自由驰骋,让生命尽情绽放,成为生活的主角?如何从银发群体切入助力重庆文化强市建设、助推超大城市治理效能?围绕这些时代大课题,光明网重庆频道精心打造的“光明乐龄”栏目正式启航,不仅仅专注于银发人群精神文化生活,更是一座城市对银发群体的深情告白——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打破年龄的桎梏,在巴渝大地上继续书写生命的华章。

  “光明乐龄”秉持“乐龄生活、乐享人生、乐在其中”美好内涵,旨在通过专注银发人群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更多银发朋友提供发光发热、实现自我价值展现的大舞台,通过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引领银发人群健康的生活方式,传播银发人群的正能量。

  在“光明乐龄”栏目筹备阶段,光明网重庆频道多次开展走访调研、座谈会等活动,得到了老专家、老学者及职能部门、社会团体等高度认可。​

“光明乐龄”今日上线 点亮山城银发新生活

  “‘光明乐龄’扬帆起航,成为我们每一个老年人的精神家园。”“开国将士”勋章获得者、95岁的万众一老人寄语“光明乐龄”,一定要把“光明乐龄”办成深受银发人群喜爱、引领银发人群的特色栏目。重庆市人民政府原副秘书长贾培基、叶贵本,原重庆市旅游局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张向等高度赞扬“光明乐龄”栏目的及时推出,让银发朋友有了自己的阵地,也将为重庆文化强市建设、超大城市治理等作出应有贡献。

  同时,“光明乐龄”栏目的上线在重庆专家学者、文化艺术界、老年艺术团体等群体中引起强烈反响。原西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王有超,重庆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武辉夏、重庆大学教授敖依昌、吴应骑,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鲜于煌、重庆市新闻媒体作协名誉主席许大立,重庆印社社长李书敏,重庆人文美术馆名誉馆长古月,评书表演艺术家、一级演员吴文,著名书画家徐小龙,重庆市孔子儒学研究会党支部书记丁华乾,重庆传媒职业学院文旅演艺学院院长刘云华,重庆弘道国学研究院院长杨芝虎,2024年度“重庆好人”等数十名重庆知名专家学者、文化艺术名家大腕为栏目“打Call”,二十余名重庆老年艺术团团长为栏目建设献言献策。

  “‘光明乐龄’是银发朋友的精神家园,希望栏目成为重庆高辨识度的文化名片。”重庆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周万利表示,她积极肯定“光明乐龄”的上线,也希望“光明乐龄”成为服务银发人群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宣传阵地。周万利介绍,面对人口老龄化趋势,重庆惠老举措落实见效,“老有所养”实现全面升级,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建成,社会参与老龄事业也更加积极。截至目前,重庆市60岁以上老年注册志愿者超98万人,组建老年志愿服务队伍8000多支。

  与此同时,“光明乐龄” 栏目的推出,展现出强大的活力与潜力。目前,栏目联合重庆超过500支艺术团,将通过这些艺术团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丰富老年朋友的精神生活。未来,“光明乐龄” 将进一步围绕银发人群在精神、文化、康养等方面的多元需求,持续致力于为银发人群健康的晚年生活探索和赋能,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光明乐龄”的陪伴下,真正实现“乐龄生活、乐享人生、乐在其中”,在山城的每一个角落绽放幸福光彩,用文化软实力化解超大城市的养老治理难题,探索可复制的“精神养老”重庆方案。(华官林)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四川舰顺利完成首次航行试验

  • 大、小苏干湖:咸淡相连的高原“姊妹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