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岁月沉淀智慧,银发蕴藏星河。在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的今天,如何让老年群体从“被关怀者”转化为“价值再创造者”,是文明社会的重要课题。今天,光明网重庆频道创新打造的“光明乐龄”栏目正式上线,以媒体融合之力搭建智慧养老新范式,让“老有所为”照进现实。
光明乐龄栏目践行“文化养老”,突破传统养老服务的物质供给层面,构建起“智慧服务+精神滋养+价值再造”三维体系。在老龄化与数字化交织的时代浪潮中,光明乐龄栏目将书写着养老命题的光明答卷——这里不仅是服务的提供者,更是文明火种的传递者;不仅关注生命的长度,更拓展着精神的宽度。当银发群体在社会中重新找到人生新坐标,一个更有温度的老龄化社会图景正徐徐展开。
——重庆市作家协会原副主席 王雨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老龄化的今天,如何构建起更加和谐、更加健康的银发生活?如何让更多银发群体打破年龄束缚,与时代共舞,让晚年生活自由驰骋,让生命尽情绽放,成为生活的主角?如何从银发群体切入助力重庆文化强市建设、助推超大城市治理效能?围绕这些时代大课题,光明网重庆频道精心打造的“光明乐龄”栏目正式启航,不仅仅专注于银发人群精神文化生活,更是一座城市对银发群体的深情告白——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打破年龄的桎梏,在巴渝大地上继续书写生命的华章。
“光明乐龄”秉持“乐龄生活、乐享人生、乐在其中”美好内涵,旨在通过专注银发人群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更多银发朋友提供发光发热、实现自我价值展现的大舞台,通过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引领银发人群健康的生活方式,传播银发人群的正能量。
在“光明乐龄”栏目筹备阶段,光明网重庆频道多次开展走访调研、座谈会等活动,得到了老专家、老学者及职能部门、社会团体等高度认可。
“‘光明乐龄’扬帆起航,成为我们每一个老年人的精神家园。”“开国将士”勋章获得者、95岁的万众一老人寄语“光明乐龄”,一定要把“光明乐龄”办成深受银发人群喜爱、引领银发人群的特色栏目。重庆市人民政府原副秘书长贾培基、叶贵本,原重庆市旅游局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张向等高度赞扬“光明乐龄”栏目的及时推出,让银发朋友有了自己的阵地,也将为重庆文化强市建设、超大城市治理等作出应有贡献。
同时,“光明乐龄”栏目的上线在重庆专家学者、文化艺术界、老年艺术团体等群体中引起强烈反响。原西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王有超,重庆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武辉夏、重庆大学教授敖依昌、吴应骑,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鲜于煌、重庆市新闻媒体作协名誉主席许大立,重庆印社社长李书敏,重庆人文美术馆名誉馆长古月,评书表演艺术家、一级演员吴文,著名书画家徐小龙,重庆市孔子儒学研究会党支部书记丁华乾,重庆传媒职业学院文旅演艺学院院长刘云华,重庆弘道国学研究院院长杨芝虎,2024年度“重庆好人”等数十名重庆知名专家学者、文化艺术名家大腕为栏目“打Call”,二十余名重庆老年艺术团团长为栏目建设献言献策。
“‘光明乐龄’是银发朋友的精神家园,希望栏目成为重庆高辨识度的文化名片。”重庆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周万利表示,她积极肯定“光明乐龄”的上线,也希望“光明乐龄”成为服务银发人群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宣传阵地。周万利介绍,面对人口老龄化趋势,重庆惠老举措落实见效,“老有所养”实现全面升级,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建成,社会参与老龄事业也更加积极。截至目前,重庆市60岁以上老年注册志愿者超98万人,组建老年志愿服务队伍8000多支。
与此同时,“光明乐龄” 栏目的推出,展现出强大的活力与潜力。目前,栏目联合重庆超过500支艺术团,将通过这些艺术团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丰富老年朋友的精神生活。未来,“光明乐龄” 将进一步围绕银发人群在精神、文化、康养等方面的多元需求,持续致力于为银发人群健康的晚年生活探索和赋能,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光明乐龄”的陪伴下,真正实现“乐龄生活、乐享人生、乐在其中”,在山城的每一个角落绽放幸福光彩,用文化软实力化解超大城市的养老治理难题,探索可复制的“精神养老”重庆方案。(华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