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重庆市荣昌区人民医院的体重管理门诊里,就诊者站在人体成分分析仪上,握住手柄进行身体测试。一分钟后,医师谭冰就为其出具了一张带有身体质量指数、内脏脂肪等级等数据的分析报告,并以此为依据,量身定制了减重方案。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今年,为期三年的“体重管理年”行动持续推进,并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
在荣昌,当地积极探索“健身+健康”促进模式,构建“中老年降指标、中青年减体重、青少年强体魄”(以下简称“降减强”)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和谭冰一样,重庆市荣昌区人民医院的中医师郑韵竹这几天也忙着为市民的体重“斤斤计较”。“以前每周来寻求通过中医辅助减重的市民只有一两人,现在有十几个人。”她说。
在体重管理方面,针灸、拔罐、耳穴、代茶饮等中医适宜技术逐渐被市民接受。“比如穴位埋线能持续刺激代谢,有助于抑制食欲。”郑韵竹介绍。
重庆市荣昌区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唐敏说,近几年,荣昌在区人民医院、中医院开设运动康复门诊,制定高血压、肥胖人群“运动处方”,三家区级公立医院设立体重管理门诊,推出早晚跑、八段锦等多样化活动,惠及群众约1.5万人次。同时举办中医药文化夜市,融合艾灸、药膳等特色疗法,打造“逛、吃、疗、健”多元场景。
目前,荣昌全区建成23个机关健康营,50%以上职工常态化参与锻炼,培养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5000余人。2024年数据显示,参加“降减强”控压减重活动的人群体重减轻率达81.4%,血糖控制稳定率达88.9%,血压控制率达92.1%。
“在‘降减强’活动特别是中青年减体重方面,‘体医融合’是我们破题的抓手。”唐敏说。
除了中青年的体重问题,“小眼镜”“小胖墩”“小豆芽”等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也牵动人心。
而在重庆市荣昌区棠香小学党总支书记吴良权看来,关键是要孩子们愿意动、动起来。
每天上午十点,棠香小学里传来街舞和武术操的伴奏,这是学生们正在上大课间。该校结合自身特色,将舞蹈、武术、啦啦操等融入大课间,提升孩子们参与的兴致。
学校之外,荣昌还积极开展“社区慢跑”“小区乐跑”“研学外跑”三项社区跑步。
“以‘小区乐跑’为例,我们打造‘温暖棠城’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组织家长、学生、社区志愿者参与‘荧光夜跑’‘假期乐跑’等活动,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跑,营造全民健身全民健康的良好氛围。”重庆市荣昌区教育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悉,荣昌是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全国首批“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
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介绍,接下来,荣昌还将积极开展“降减强”全民健身运动,构建“1个区级健康营,21个镇街健康营,100+机关、企事业单位健康营,N个区、小区、村级健康营”的“1+21+100+N”全民健身服务格局,优化基础设施,增加健身服务供给,并运用“AI+”赋能健身,加强运动方式指导、运动数据监测、膳食指导、体质指数计算、运动处方等慢病管理元素进体验馆。
高洪波说:“全民健身不是任务,是老百姓的健康存折,存的是健康,攒的是精神,收获的是美好生活。”
(文/记者 刘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