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走进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大楼,繁忙的门诊大厅内“三全陪诊星服务”“需要帮助请找我”等字样格外引人注目。几名身披“三全陪诊服务”红绶带的志愿者,正来回穿梭于各挂号窗口、检查科室与候诊区,热心地为一些老年人患者提供帮助。
“往常因为对流程不熟悉,常常会感到紧张和不安。”正在门诊大厅候诊的刘女士介绍,现在从一进门开始,就有工作人员热情地引导进行登记和挂号,有志愿者和护士随时提供帮助,免去了很多的烦恼。
“这样的体验让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关怀和便利,也让我感到安心与温暖。”刘女士说。
“通常陪诊一天下来,我的运动步数几乎都在3万步以上。”志愿者饶欢表示,但她并不觉得这个过程很累,因为在得到帮助对象的认可时,内心是快乐的。
像饶欢这样的义务陪诊志愿者,目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已有2000余名,主要是由该院护士和学生等组成。
“刚开始的时候,许多还未参与进来的职工并不理解,有人会想,每天工作都那么累了,谁还会愿意用休息时间去做义工呢?后来,在甘主任的影响与带动下,大家都认同了这种模式。现在,志愿者的名额都是需要靠抢的,稍微晚了,名额就没了。”一名志愿者护士说。
据悉,义务陪诊志愿服务开展至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累计参加的志愿者就达到了1.1万人次,志愿服务时长达 4.6 万小时,惠及4万余名弱势群体和1.1万个家庭,收到感谢信9000多封。
而这份温暖的改变,得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护理部学科主任、重庆医科大学护理学二系主任,二级教授、主任护师,博士生导师甘秀妮与团队深耕十余载的“全人、全程、全心”三全护理品牌体系的建设,以及该院对现代化医院人文温度的重新定义。
2010年,甘秀妮率先提出“全人、全程、全心”的护理理念,将患者视为一个整体给予全方位照护,而非只关注疾病本身,通过全病程管理模式,结合“互联网+”,满足患者“最后一公里”的照护需求,用热心、耐心、细心、精心、责任心,为患者提供更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一举打破了传统医疗聚焦疾病的桎梏。
十余年来,甘秀妮与团队通过引入智慧护理、6S管理、延伸护理、专病个案管理、叙事护理、加速康复外科护理、“互联网+”护理、ISBAR沟通工具、品质管理工具(QCC)等,不断丰富“三全”护理品牌内涵,构建了38种专病个案管理途径,更是通过门诊全程陪诊志愿服务创新,组建了一支覆盖孤寡老人、残障人士、孕产妇等特殊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照护需求的志愿队伍。
“独行者速,众行者远。”背靠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这座薪火相传的百年老院,甘秀妮始终赓续着宽仁大爱永恒的精神,与医院的发展同频共振,积极推动护士职业价值感的提升,牵头申报了10个国家专科护士培训实践基地、25个重庆市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及5个专项技术培训基地,为全市百余家医院培养近万名专科护士。
择一事而终一生,甘秀妮四十多年如一日坚守在护理一线,即使身份不断转变,荣誉满身,可她始终在坚持做护士的引路人,做离患者身边最近的“知心”人,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女性的作为与担当。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之初,已年满55岁的甘秀妮依然主动请缨带队前往湖北孝感,深入“红区”指导并参与当地医院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医院领导考虑到她的年龄及身体状况,希望她先暂时不要到一线去,可她却态度坚定:“人民需要我的时候,我就必须上,因为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
2022年,甘秀妮再次逆行支援上海,实现抵沪不足12小时即全面接替管理方舱医院,并多线作战接替管理新冠定点救治医院,为上海疫情攻坚注入硬核护理力量。
2023年5月12日,甘秀妮与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37名杰出护士共同被授予了全球护理界最受瞩目的奖项——南丁格尔奖章!
如今,这样的爱心陪诊已经成为重医附二院护士们的日常工作,志愿者们以周到细致的服务,全人、全程、全心陪伴患者就医,用炽热而坚定的初心,为患者办理一系列看似微小却意义重大的事务。
而正是这团耀眼的红色,为许多迷茫无助的病人送去了温暖与力量。正如甘秀妮所言:“让护士成为最好的自己,让患者遇见最好的护士,这是她究其一生的使命!”(谭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