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看非遗表演 体验博物馆奇妙夜 重庆备下文化盛宴 邀你共度元宵节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文化·旅游 > 正文

看非遗表演 体验博物馆奇妙夜 重庆备下文化盛宴 邀你共度元宵节

来源:重庆日报2025-02-11 09:52

  2月10日,记者从重庆市文旅委获悉,今年元宵节前后,重庆市各地将推出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文旅活动,邀请国内外游客一起欢欢喜喜闹元宵。

  2月11日,涪陵美心红酒小镇景区将举行“龙飞蛇舞闹元宵”活动,涵盖新春灯会、民俗巡游、非遗集市、趣味游园等,市民游客可以欣赏舞龙舞狮、财神巡游等传统民俗表演,参与猜灯谜游园会,并免费品尝具有重庆特色的“火锅元宵”,共享节日喜悦。

  江津白沙古镇将举行2025年“新春闹元宵”大型非遗民俗文化活动,涵盖“金蛇献瑞·非遗民俗大展演”“灵蛇送福·非遗民俗大拜年”等,由民俗文艺演出队伍开展巡游、路演;“火蛇迎禧·火树银花闹元宵”,将举行打铁水、夜光龙舞表演。

  重庆欢乐谷将为游客献上民俗文化盛宴,火爆全网的潮汕英歌舞、川渝传统绝活变脸、绚烂夺目的铁水钢花和飞天火壶、惟妙惟肖的皮影戏,以及富有岭南特色的南派舞狮等将逐一登场。2月12日、14日,重庆欢乐谷还将举行无人机星空秀,为游客带来“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国潮新春体验。

  “闹春峡谷城·点灯中国年”2025首届中国黔江点灯节·花灯会正在黔江城市大峡谷景区举行,活动将持续至3月8日。灯会打造了“福佑天灯”“鼓韵祈愿”“点灯姻缘”“莲池祈福”“观心自在”五大主题区。此外,景区还同步上演高跷舞狮、变脸吐火、民族舞蹈等民俗表演。

  “非遗贺新春点亮中国灯”重庆·铜梁第十一届龙灯艺术节也在安居古城、奇彩梦园、家泽田园、铜梁龙景区等地举行,将持续至3月1日。其中,奇彩梦园打造了50余个造型各异、流光溢彩、争奇斗艳的铜梁龙灯灯组,包括火遍全球的黑神话《悟空》灯组、象征吉祥如意的《大象背驼如意宝瓶》灯组等,并同步推出有国潮美食集市、互动演绎、猜灯谜、打铁花、龙舞表演等,进一步丰富游客的游玩体验。

  此外,重庆市各级文博单位也为元宵节“烹制”了上百道丰盛的文化“佳肴”,邀请市民前来品尝。

  在元宵节当天,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将开展“‘张灯结彩闹元宵’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2025年元宵节主题活动”,邀请观众来到博物馆里一起猜灯谜、做花灯,热热闹闹迎新春。

  由九龙坡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举办的“‘巳蛇添喜元宵贺岁’博物馆奇妙夜活动”将于元宵节在巴人博物馆里举行。活动中,博物馆将准备包括剪纸、插画、汉服手工制作技艺等在内的非遗花车,邀请观众前来体验。同时,博物馆还将推出猜灯谜、投壶等互动小游戏,以及川剧变脸、少儿武术、琴埙合奏等非遗表演。

  此外,包括大渡口区博物馆、巴南博物馆等在内的区县博物馆,也将在元宵节推出做花灯、猜灯谜等活动,让市民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

  而在璧山区,热闹将在正月十四拉开大幕。璧山区文旅委工作人员说,这天当地群众自发举办“历山汉族火把节”,高举数百米长的草龙,在田野间舞动祈福,祈求这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当天,草龙游行、篝火联欢、田间偷青、祈福纳祥四大类活动将燃爆璧山。

  (文/记者 韩毅 李晟)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亚冬会丨中国健儿交出满意“答卷”

  • 亚冬会|冰月同辉,亚冬同庆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基于AI大模型及领域数据资源,构建基于PC端和手机端应用的科特派数字人“小科”,为用户提供随时在线、多终端访问、7×24小时全天候资源对接,全方位服务于北京城市科技创新与管理。
2025-02-13 09:36
新时代以来,我国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力推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2025-02-13 03:40
新年伊始,DeepSeek成为“热词”,其在各领域的应用也引发思考和讨论。在科研领域,人工智能驱动科学研究的新科研范式随之到来,对构建开放创新生态提出了更急迫的要求。
2025-02-13 03:50
从个性化的珠宝饰品到复杂的航空零部件,3D打印展现出了巨大的创造力和应用潜力。然而,科技的探索永无止境,一种比3D打印更具突破性的技术——4D打印,正悄然兴起。
2025-02-13 03:50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更是经济财富、社会财富。
2025-02-13 03:40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与安全研究网络主办,上海期智研究院、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承办
2025-02-12 19:16
2025年,空天院合成孔径雷达科研团队将继续研制8颗“女娲星座”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届时“女娲星座”20颗在轨雷达卫星将实现全球组网运行,对地观测能力将大幅提升。
2025-02-12 10:07
这并不是一辆普通的复古电车,而是一部使用了16K全息数字技术、AI技术与四轴动感震动系统的数字电车。
2025-02-12 10:06
科学家们发现,水波涉及复杂的流体力学效应,能够构造丰富的拓扑矢量场用于粒子的操控。
2025-02-12 09:59
通过打造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经济圈,让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得以兼顾,天目山保护区的实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也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2025-02-12 09:57
春节期间,全国科技馆以“科技温暖中国年”为主题,为公众献上一系列融知识性、趣味性和人文关怀于一体的科普惠民活动。
2025-02-12 09:53
2月6日晚,“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我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因病在武汉逝世,享年99岁。
2025-02-11 14:55
气动外形优化是航空设计中的核心技术,可以提升燃油效率、降低阻力,提高飞行器性能。该几何引擎无需庞大的数据集或繁琐的超参数调整,大幅降低了开展气动优化的复杂度和成本。
2025-02-11 09:43
最近,原子能院自主研发的两步法650毫米直径冷坩埚玻璃固化工程样机,完成90天连续运行试验,收获约52吨玻璃固化体,高放射性废物(以下简称“高放废物”)可被“封印”其中。
2025-02-11 09:43
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截至目前,全国已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1200余家先进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取得初步成效。
2025-02-11 09:32
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对于经济安全平稳运行至关重要。智能制造能够优化供需匹配过程、提高供需契合程度、赋能供需深度协同,通过影响企业的协调成本和生产成本产生“扩链”效应和“稳链”效应,推动供给来源多元化、供需关系稳固化,有助于缓解外部不确定性对供应链的冲击,进而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
2025-02-11 09:31
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国共有45.17万家智能机器人产业企业,注册资本共计64445.57亿元,企业数量较2020年底增长206.73%,较2023年底增长19.39%,呈稳健上扬态势。
2025-02-11 09:30
基于对生成型人工智能与史学研究关系的充分实践和思考,笔者认为,这项革命性的技术既非“潘多拉的盒子”,也不是万能宝箱。人工智能在史学研究中的应用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性,需要靠学者克服并化剑为犁。
2025-02-10 09:52
图为2月8日,影迷在成都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哪吒形象雕塑前合影。当哪吒脚踏粒子幻化的风火轮掠过水墨渲染的蜀中山水,观众看到的不仅是一部电影的进化史,更是一个文明古国以科技赋能传统文化展现出的魅力。
2025-02-10 10:16
同新能源汽车一样,未来低空经济主力场景——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与无人机等的规模化推广应用,离不开高性能动力电池。燕绍九表示,下一步,研究中心将持续推动石墨烯锂电池材料的开发和工程化应用,为低空经济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2025-02-10 10:1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