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重庆七星岗:渝中文化瑰宝 城市更新典范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文化·旅游 > 正文

重庆七星岗:渝中文化瑰宝 城市更新典范

来源:光明网2024-11-29 13:30

  七星岗是重庆母城的“文化明珠”,更是承载着厚重历史与人文记忆的重要地标。

重庆七星岗:渝中文化瑰宝 城市更新典范

  七星岗新时代城市面貌。七星岗街道供图

  在古代中国的城市构建体系里,堪舆和军事防御都是极为重要的技术支撑和指导思想,重庆也不例外。南宋重庆知府彭大雅筑重庆城,其镇西门就是现在的通远门。

  明代重庆卫指挥使戴鼎在此筑造重庆城,九开八闭十七门中的通远门、金汤门都位于今天的渝中区七星岗街道。七星岗一度成为集防卫、居住、商业于一体的城市核心区域。

重庆七星岗:渝中文化瑰宝 城市更新典范

  通远门遗址。七星岗街道供图

  七星岗原名并不叫七星岗,而是叫七星缸。因重庆以前多发火灾,为了能做到及时灭火,随处设立了消防用的石缸,因清代建有坎形符号的求水建筑物,又敬北斗七星,故取名为“七星缸”,在抗战时期改名为“七星岗”。

  七星岗有着很多传说故事,让人不禁生畏。

  在扼守华蓥山余脉的渝中区,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在总面积0.81平方千米的土地上,通远门、五福宫、望楼、鼓楼、领事巷……它们依山就坡、随势赋形,它们交织错落、错综复杂,串联起七星岗这片大地,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格局和文化景观。

  “进了七星岗,才算进了重庆城。”这句流传在这片土地的言子概括了七星岗在重庆历史上的“高光时刻”。

  走进七星岗,这面积不大,能量不小的地方让人肃然起敬。这里的古楼城墙保存完好,与城市山势、绿荫花草及高楼大厦紧密相连。正如古语:“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它们不仅构筑了长街纵巷的文化底蕴,而且成为重庆城市更新的典型案例。2022年,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等七校建筑学科传统名校选定七星岗片区为样本,探索重庆城市更新课题。

  仿藏传佛塔的菩提金刚塔,始建于明洪武初年的通远门,古色古香的通远楼,“三三一”惨案纪念碑,1932年建成通水的重庆市第一家自来水厂,金汤街64号的名将府邸,燕子岩上的“郭园”,因“抗战必胜,建国必成”而取名抗建堂,因抗战时期的英、德等国再次设立领事馆而得名的领事巷……都令人惊叹不已。

重庆七星岗:渝中文化瑰宝 城市更新典范

  仿藏传佛塔菩提金刚塔。七星岗街道供图

  七星岗的长街纵巷,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城市空间结构,每一条巷弄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座建筑都是时间的载体,每一次爬坡,每一次上坎都将翻开新的一页故事篇章。

  似乎每一处都有一个传奇故事,等着我们去发现。

  近年来,城市更新如火如荼,七星岗一改过去大刀阔斧地操刀建设,更多是“绣花针”般的细小改动,让老街老巷与现代高楼大厦交相辉映,既保留了历史的痕迹,又赋予了七星岗新的生命。

重庆七星岗:渝中文化瑰宝 城市更新典范

  现代高楼大厦里的老街老巷。 七星岗街道供图

  百米许的城墙,层次分明,翻修的痕迹一目了然,仍挡不住它的历史厚重……

  另一侧的城墙,是翻修后的吊脚楼,旧时只是木头简单搭建,城墙楼下是古风建筑的商铺,种类不齐,平时少有人注意。

  城墙下的通远门,是两个拱形门洞,看似门也不是门,它其实是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汽车通道,为“和平隧道”。

  城墙上是通远楼,古老钟响,旧时的激烈斗争销声匿迹,老居民倚亭休憩歇凉。

  藏在深处的鼓楼巷,算得上是重庆最低调的老巷子了,宁静致远又充满故事。五福宫、打枪坝、重庆自来水厂旧址……都曾存在于此。走进小巷,就是走进重庆母城的历史深处。

  如今的七星岗,更像是新城和老城的共融地,各自参半,各自生活。

重庆七星岗:渝中文化瑰宝 城市更新典范

  新城和老城交相辉映。七星岗街道供图

  街边的水果摊、小面摊、位于临华路的临华饭庄、走街串巷的“汪眼镜”、隐藏在居民楼中的张烧白……在过去有代表性的商户们,如今也融入了现代都市的节奏,既保留了那份浓厚的人情味,又焕发出新的生机。

  七星岗近来备受游客青睐,街巷里甚是热闹,美食店、文创店鳞次栉比。前来打卡的游客们,不仅能看到古老的城墙,体验爬坡上坎走小巷的独特乐趣,还能尝到道地美食。“进了七星岗,才算进了重庆城”,这句话放在现在也不为过。

  七星岗见证了重庆城的历史变迁,成为城市的文化印记和宝贵遗产,它默默地肃立着,坚守着那份难得的古朴与宁静,又以青春的姿态瞭望着新重庆,驻守在这重山重水之间,迎接时代的浪潮,谱写新时代的新蓝图。

  文/雷艳 陈露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主持中俄蒙元首第七次会晤

  • 习近平会见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在这条新的赛道上,中国青年正在奋力奔跑。
2025-09-02 09:59
记者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围绕《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部门将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具体来看,一方面将围绕《意见》提出的6大行动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各行业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工作举措。
2025-09-01 09:56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能力,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
2025-09-01 09:55
生产车间里,抽气泵凹槽上蒸汽弥漫,极细的金属导体经过氯化液处理,三次涂漆后,再附上绝缘漆膜,最终制成直径仅0.012毫米的成品电磁线。 银西产业园甘肃康视达隐形眼镜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无人搬运车有序穿梭,整个流程高度自动化。
2025-09-01 09:53
江南大学是一所以轻工特色见长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发酵工程学科凭借深厚的学科积淀和前瞻性布局,成功跻身国家“A+”学科行列。学校与发酵行业龙头企业共建16个联合研究中心,聘请16名教授级高工和国家级科创人才担任工程技术导师,推动研究生深入产业一线。
2025-09-01 09:52
在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山东赛区比赛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参赛队共荣获10项金奖、1项银奖。 山东省特种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山东省焊接领域唯一的重点实验室,突出在特种环境、特种材料以及特种结构方面的焊接技术及装备制造研究。
2025-09-01 09:51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AI)正从“辅助工具”跃升为驱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引擎。
2025-08-29 09:40
中国科幻完成了从文学、影视到互动娱乐的全产业链突破,步入业态融合与创新驱动的关键阶段。科幻阅读作为科幻产业链上游的基础产业,需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5-08-29 09:38
作为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拥有生命的天体,地球宜居性的形成与演化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议题。
2025-08-29 09:35
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华北雨季已持续55天,较常年雨季长度(30天)明显偏长。截至8月25日,华北雨季监测区累计雨量较雨季常年值偏多131%。
2025-08-29 09:18
8月29日是七夕节,在古代神话中,牛郎和织女因为被天上的银河隔开,只有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才能通过鹊桥相会。那么,银河到底有多宽?
2025-08-29 09:17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王浩华团队、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郭秋江超导量子计算团队联合清华大学邓东灵团队,在百比特超导量子芯片上观测到,“预热化”机制能有效抵御热激发扰动,使有限温度下的拓扑边缘态展现出了足够的稳定性,为保护脆弱的量子信息提供了新可能。
2025-08-28 09:47
6G时代,无论在城市楼群还是偏远山区,都需要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快速接入,但基于纯电子技术的传统无线设备带宽受限、频段单一,难以动态调度频谱资源。
2025-08-28 09:47
8月26日,《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发布。为何要出台这份文件?这份文件重点说了些什么?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参与文件起草的专家。
2025-08-28 09:45
从“人工智能+”发展进展来看,朱克力认为,在政策层面,形成了举国体制,算力基础设施、数据供给、人才体系等基础支撑全面强化。
2025-08-28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