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文物保护领域,防止有害生物对文物本体的侵蚀一直是一大难题。近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发布消息,其自主研发的“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空气微生物净化套组”项目,在文物生物病害防治技术上取得了原创性突破,成功入围全国文博技术产品及服务宣传展示活动终评名单。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相关负责人正在讲解文物中微生物变化。于涛摄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文物保护与考古部副主任、馆藏文物有害生物控制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专职副主任唐欢介绍,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自主研发的“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空气微生物净化套组”的推广应用,将大幅提高文物有害生物防治的有效性。这一创新成果标志着我国在馆藏文物生物病害防治技术上取得了原创性突破。
据了解,自20世纪90年代起,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就开始致力于文物防虫、防霉的方法探索。“目前,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已建立国内唯一的馆藏文物生物病害致病菌种库和虫种库,涵盖真菌182种、害虫8种、病害图片8000余张,数据资源全部来源于虫蛀、霉变文物,为馆藏文物生物病害快速识别和馆藏文物消杀效果评价提供了研究素材和精准靶标。”唐欢说,结合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博物馆还搭建了我国首个文物常见生物病害在线专家系统,极大提升了基层文物保管人员对文物虫霉病害风险的感知和管理能力。
此外,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自主研发的光纤光谱和ATP生物发光法检测新技术,在应用层面有效解决了文物霉变现场定性与定量难的问题,整体提升了文物科技保护的智能化水平。(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