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明”呼吸之道 “佑”生命之光——重庆医药高专附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朱佑明的从医之路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健康·体育 > 正文

“明”呼吸之道 “佑”生命之光——重庆医药高专附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朱佑明的从医之路

来源:华龙网2024-04-16 15:32

  怀着对生命最深沉的敬畏,带着对医学最纯粹的追求,他扎根呼吸与危重症领域18年,以满足患者需求为己任,怀仁心、精医术,大力推进呼吸系统疾病的规范化诊治,用精湛的医疗技术和优质的医疗服务赢得了广大患者的广泛赞誉——他是重庆医药高专附一院(市六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朱佑明。

  求学之路:奠定从医基石

  朱佑明的求学之路算不得一帆风顺。1999年,以重庆医科大学专科身份毕业的他,陷入“大医院进不去,小单位不想进”的尴尬局面。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挣扎了两年后,不甘心安于现状的他决心考研,可直到考试前六天他才得知专科生考研需额外加试两门新科目,且得分必须80分以上才能获得公费读书的名额。看着两本厚厚的新书,他硬着头皮“背水一战”,熬过了争分夺秒、废寝忘食的“黑暗六天”。幸而有惊无险,他以优异成绩顺利考研(公费)上岸。

  或许是得来不易,朱佑明倍感学习机会的可贵。2009年,他开始攻读博士研究生,也是在这时遇到了对他职业生涯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人物,他的博士导师——当时已69岁的著名的呼吸结核病专家罗永艾教授。

  “老师身上有着那个年代的人独有的特质,他们出身贫苦,所以更能体会底层人民的艰辛不易,在他们眼里从不觉得自己是专家、大腕儿,只会站在病人的角度看问题。我们当时研究的是肺结核,患病群体多是劳苦大众,如何用最少资源、最低的费用治好患者,是老师教会我们的第一课。”

  在学术研究方面,老师的严谨认真更是令朱佑明印象深刻。面对几百万字的专著,身为主编的老师会一字一句地进行严格修改,发表研究论文时,更是精益求精,不允许有任何虚假或水分掺杂其中。

  “医者仁心、学术严谨,老师的思想与言行成了我从业以来参照的标杆,值得我终身学习。”朱佑明说。

  医路追光:开拓创新攀高峰

  2013年12月份,朱佑明作为博士人才被引进市六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16年,他作为学科带头人,正式开启了带领团队勇攀呼吸领域医学高峰的无畏之旅。

  “重任在肩,无数双眼睛都看着我,我时时提醒自己一定要起好带头作用,一是把老师教给我的,悉心传授给同事、学生们,二是带领科室团队强化学科规范化建设,走出一条有特色的、亚专业全面开花的发展道路。”

  一次,一名51岁的大咯血病人被紧急送入医院,6小时咯血达1000ml,经止血治疗后依然不见好转,病情十分危急。朱佑明立即组织科室医务人员进行病情讨论,凭借丰富的诊治经验,考虑患者为既往空洞型结核所致咯血,并立即为他进行了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幸得手术及时,患者转危为安,手术创伤小、收效快,患者及家属非常满意、连连道谢。

  在朱佑明的带领下,科室实现了整体实力“质的飞跃”,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填补了院内多项技术空白,已建设成为国家PCCM建设达标单位,间质性疾病诊疗中心达标单位,重庆市呼吸专科医联体核心单位,组建了完整的学科亚专业组体系,初步形成以职业性肺病临床诊疗为特色,传统呼吸病为基础,呼吸危重症为支撑,患者需求为导向的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呼吸科)。

  职防特色:钻研间质性肺病

  间质性肺疾病(ILD)作为呼吸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复杂异质性疾病,因其影像、病理改变复杂多样,牵涉多学科内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决策制定带来诸多困扰,是呼吸科医生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医院作为重庆市职业病防治院,尘肺病患者的诊治是一大重点也是亮点,而间质性肺疾病与尘肺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尘肺病患者,朱佑明决定对间质性肺疾病进行深入研究。

  2015年作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朱佑明师从全国著名间质性肺病专家、间质病学组组长代华平教授,阅读了多本间质性肺病专著,包括影像、病理,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和资料,深入了解了间质性肺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机制以及治疗方法。组建职业性肺病学组,与同行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临床实践,逐渐在间质性肺疾病领域形成了自己的学术见解和治疗思路,在抗纤维化治疗、全肺灌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为更好地服务患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科室特色技术注入了职业病防治的独特元素。

  人才培养:“人”是最大的挑战

  一个优秀的科主任,不仅是科室的管理者,更是年轻医生的引路人和桥梁。

  “科室要发展,‘人’是最大的挑战。呼吸内科病种繁多,包括感染性疾病、肺血管疾病、呼吸重症、肺癌与肺结节、间质性疾病与多种疑难罕见病等等,若是没有一技之长,又何谈为病人解除病痛呢?因此我始终倡导医生们走出舒适区,广泛学习、深入实践,找到不足之处、结合本人爱好确定研究方向。”朱佑明表示。

  在他的引领和激励下,科室内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成员们有的通过提高学位(如医学博士)来提升自己的;有的通过重庆市人才培养项目参与研学的;有的积极前往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上海中山医院、广州呼研院等国内呼吸知名医疗机构进修学习;有的踊跃参与市内外各类培训班与学术会议,并在这些高水平的学术平台上展现了出色的学术素养和实践能力,获得了与会专家和同行的高度认可。

  科室成员们在各类医学竞赛中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们个人学术水平的肯定,更是对整个科室团队协作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最好证明。如今的“果”,都来自朱佑明种下的“因”。

  患者为重:以梦为马守初心

  第十二批“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南京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首届“重庆市优秀青年呼吸医师”……

  面对这些令人瞩目的成就和荣誉,朱佑明始终保持着一颗谦虚和低调的心。在他看来,个人的名利和地位并不是最重要的,作为一名医生,他最看重的是能否真正为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这种坚定的理念也成为他每一次临床决策和医疗服务的指南。

  “明”呼吸之道,“佑”生命之光,或许正如他的名字,他将护佑更多呼吸病患者的健康,为他们带去生的曙光吧。(文/通讯员 徐亚男)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举行预演

  • 百舸争流迎开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