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明”呼吸之道 “佑”生命之光——重庆医药高专附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朱佑明的从医之路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健康·体育 > 正文

“明”呼吸之道 “佑”生命之光——重庆医药高专附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朱佑明的从医之路

来源:华龙网2024-04-16 15:32

  怀着对生命最深沉的敬畏,带着对医学最纯粹的追求,他扎根呼吸与危重症领域18年,以满足患者需求为己任,怀仁心、精医术,大力推进呼吸系统疾病的规范化诊治,用精湛的医疗技术和优质的医疗服务赢得了广大患者的广泛赞誉——他是重庆医药高专附一院(市六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朱佑明。

  求学之路:奠定从医基石

  朱佑明的求学之路算不得一帆风顺。1999年,以重庆医科大学专科身份毕业的他,陷入“大医院进不去,小单位不想进”的尴尬局面。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挣扎了两年后,不甘心安于现状的他决心考研,可直到考试前六天他才得知专科生考研需额外加试两门新科目,且得分必须80分以上才能获得公费读书的名额。看着两本厚厚的新书,他硬着头皮“背水一战”,熬过了争分夺秒、废寝忘食的“黑暗六天”。幸而有惊无险,他以优异成绩顺利考研(公费)上岸。

  或许是得来不易,朱佑明倍感学习机会的可贵。2009年,他开始攻读博士研究生,也是在这时遇到了对他职业生涯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人物,他的博士导师——当时已69岁的著名的呼吸结核病专家罗永艾教授。

  “老师身上有着那个年代的人独有的特质,他们出身贫苦,所以更能体会底层人民的艰辛不易,在他们眼里从不觉得自己是专家、大腕儿,只会站在病人的角度看问题。我们当时研究的是肺结核,患病群体多是劳苦大众,如何用最少资源、最低的费用治好患者,是老师教会我们的第一课。”

  在学术研究方面,老师的严谨认真更是令朱佑明印象深刻。面对几百万字的专著,身为主编的老师会一字一句地进行严格修改,发表研究论文时,更是精益求精,不允许有任何虚假或水分掺杂其中。

  “医者仁心、学术严谨,老师的思想与言行成了我从业以来参照的标杆,值得我终身学习。”朱佑明说。

  医路追光:开拓创新攀高峰

  2013年12月份,朱佑明作为博士人才被引进市六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16年,他作为学科带头人,正式开启了带领团队勇攀呼吸领域医学高峰的无畏之旅。

  “重任在肩,无数双眼睛都看着我,我时时提醒自己一定要起好带头作用,一是把老师教给我的,悉心传授给同事、学生们,二是带领科室团队强化学科规范化建设,走出一条有特色的、亚专业全面开花的发展道路。”

  一次,一名51岁的大咯血病人被紧急送入医院,6小时咯血达1000ml,经止血治疗后依然不见好转,病情十分危急。朱佑明立即组织科室医务人员进行病情讨论,凭借丰富的诊治经验,考虑患者为既往空洞型结核所致咯血,并立即为他进行了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幸得手术及时,患者转危为安,手术创伤小、收效快,患者及家属非常满意、连连道谢。

  在朱佑明的带领下,科室实现了整体实力“质的飞跃”,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填补了院内多项技术空白,已建设成为国家PCCM建设达标单位,间质性疾病诊疗中心达标单位,重庆市呼吸专科医联体核心单位,组建了完整的学科亚专业组体系,初步形成以职业性肺病临床诊疗为特色,传统呼吸病为基础,呼吸危重症为支撑,患者需求为导向的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呼吸科)。

  职防特色:钻研间质性肺病

  间质性肺疾病(ILD)作为呼吸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复杂异质性疾病,因其影像、病理改变复杂多样,牵涉多学科内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决策制定带来诸多困扰,是呼吸科医生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医院作为重庆市职业病防治院,尘肺病患者的诊治是一大重点也是亮点,而间质性肺疾病与尘肺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尘肺病患者,朱佑明决定对间质性肺疾病进行深入研究。

  2015年作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朱佑明师从全国著名间质性肺病专家、间质病学组组长代华平教授,阅读了多本间质性肺病专著,包括影像、病理,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和资料,深入了解了间质性肺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机制以及治疗方法。组建职业性肺病学组,与同行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临床实践,逐渐在间质性肺疾病领域形成了自己的学术见解和治疗思路,在抗纤维化治疗、全肺灌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为更好地服务患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科室特色技术注入了职业病防治的独特元素。

  人才培养:“人”是最大的挑战

  一个优秀的科主任,不仅是科室的管理者,更是年轻医生的引路人和桥梁。

  “科室要发展,‘人’是最大的挑战。呼吸内科病种繁多,包括感染性疾病、肺血管疾病、呼吸重症、肺癌与肺结节、间质性疾病与多种疑难罕见病等等,若是没有一技之长,又何谈为病人解除病痛呢?因此我始终倡导医生们走出舒适区,广泛学习、深入实践,找到不足之处、结合本人爱好确定研究方向。”朱佑明表示。

  在他的引领和激励下,科室内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成员们有的通过提高学位(如医学博士)来提升自己的;有的通过重庆市人才培养项目参与研学的;有的积极前往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上海中山医院、广州呼研院等国内呼吸知名医疗机构进修学习;有的踊跃参与市内外各类培训班与学术会议,并在这些高水平的学术平台上展现了出色的学术素养和实践能力,获得了与会专家和同行的高度认可。

  科室成员们在各类医学竞赛中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们个人学术水平的肯定,更是对整个科室团队协作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最好证明。如今的“果”,都来自朱佑明种下的“因”。

  患者为重:以梦为马守初心

  第十二批“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南京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首届“重庆市优秀青年呼吸医师”……

  面对这些令人瞩目的成就和荣誉,朱佑明始终保持着一颗谦虚和低调的心。在他看来,个人的名利和地位并不是最重要的,作为一名医生,他最看重的是能否真正为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这种坚定的理念也成为他每一次临床决策和医疗服务的指南。

  “明”呼吸之道,“佑”生命之光,或许正如他的名字,他将护佑更多呼吸病患者的健康,为他们带去生的曙光吧。(文/通讯员 徐亚男)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疆阿禾公路正式通车

  • 新生代科研力量助推人形机器人加速成长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作为一所工科见长的大学,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涌现出一批热衷文化艺术的学生:材料学院研究生庄英赞受邀参加《声声入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京剧票友大会》节目;
2025-06-30 04:50
今年“三夏”生产,该农场配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收割机和拖拉机、气吸播种机、精准水肥轮灌系统、自动巡田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大显身手。
2025-06-27 10:25
6月2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在四川稻城启动建设配套项目,预计2027年望远镜完成装调并投入试运行。
2025-06-27 10:24
古生物研究表明,包括早期犬齿兽在内的一些远古动物,脑袋为一个没有左右脑半球区分的整体,而现生哺乳动物和典型的进步颌兽类则有左右两个脑半球。
2025-06-27 10:18
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2025-06-27 10:17
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26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一项开创性研究,成功将复杂难处理的混合废塑料变废为宝,为根治全球塑料污染顽疾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5-06-27 10:16
近日,一组“清华学生戴头套看演出”的照片在网络引发热议。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还面临社会伦理与隐私保护方面的争议,如何平衡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伦理、监管要求等仍是难题。
2025-06-27 10:1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已满两个月,身心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6-26 09:48
66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非鸟类恐龙灭绝,而就在撞击点附近,一种神秘的夜蜥蜴可能是唯一幸存下来的陆生脊椎动物。白垩纪末期,一颗巨型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的区域,形成了一个直径超过150公里的陨石坑,导致全球大多数动植物物种灭绝。
2025-06-26 09:47
在全球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等提出了一个衡量人与自然共同繁荣程度的全球框架。论文合作作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办公室主任Pedro Conceicao表示,面对当今严峻的地球系统变化,我们必须把人与自然健康、互惠的关系纳入发展愿景。
2025-06-26 09:4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