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22年来,重庆向巴布亚新几内亚派遣援外医疗队13批次、129人,救治16.4万人——在异国书写大爱与担当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法治·公益 > 正文

22年来,重庆向巴布亚新几内亚派遣援外医疗队13批次、129人,救治16.4万人——在异国书写大爱与担当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2024-04-02 12:08

22年来,重庆向巴布亚新几内亚派遣援外医疗队13批次、129人,救治16.4万人——在异国书写大爱与担当

▲第9批援巴新中国医疗队赴哈根省开展义诊活动。(本组图片均由重庆市卫生健康委提供)

22年来,重庆向巴布亚新几内亚派遣援外医疗队13批次、129人,救治16.4万人——在异国书写大爱与担当

▲第7批援巴新中国医疗队员克服当地简陋的工作条件,在手电筒照明下开展脑外科手术。

“我代表巴新政府向22年来辛勤付出的中国医疗队员表示感谢!”前不久,第13批援巴布亚新几内亚中国医疗队(以下简称援巴新医疗队)药械捐赠仪式在巴新莫尔斯比港总医院(以下简称莫港总医院)举行。仪式上,巴新卫生部部长Lino Tom对中国医疗队员动情地说:“你们为改善巴新医疗条件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番话令在场的队员们充满自豪。

2002年10月,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重庆向巴布亚新几内亚派遣中国援外医疗队。

22年,13批医疗队、129人,救治16.4万人,开展神经外科、颌面外科、血管介入等近20个专科领域适宜新技术近300项……这一串数字,是援巴新医疗队在异国书写的大爱与担当。

22年里,一批批医疗队员远离祖国和亲人,在异国他乡克服种种困难,用精湛的医术和感人大爱拯救了当地无数生命,展示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加深了中国人民同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友谊。

初到巴新,迎接他们的不仅是恶劣的环境,还有怀疑的眼光

时间回到2002年10月25日,当第一批援巴新医疗队队员、妇产科医生周勤走进莫港总医院妇产科时,眼前的景象让她傻眼了:产房是一个大通间,20多张产床仅用布帘隔开。巴新鼓励生育,分娩率非常高,即使医生连轴转,仍满足不了需求,有的产妇坐着就将小孩生下来,有的甚至走在路上就生下小孩。

医院诊疗设备老旧且维护不善,停电、停水是常有的事;院区卫生条件极差,几十个病人挤在一间大病房内;医疗器械及药品供应不稳定,手术临时被取消时有发生……

现实的艰苦、恶劣的环境让队员们惊讶。“既然来了,那就安心工作。”时年35岁的周勤告诉自己。

但迎接他们的不仅仅是艰苦的环境,还有怀疑的眼光。

周勤看起来很年轻,又瘦瘦弱弱的样子,当地妇产科主任并不看好她,甚至质疑她的医术。

没多久,周勤接到一个子宫脱垂的手术。凭借出色的技术,她在一个小时内顺利完成,且手术路径清晰,出血量仅20毫升,让科室主任刮目相看。

随着完成的手术增多,科室主任也放下之前的“傲慢”态度,让周勤挑起了整个科室的大梁。“当他们都亲切地叫我‘Dr.Qin’时,自豪感油然而生!”周勤说。

“我们毕竟是外来者,不被信任也是人之常情。”第8批援巴新医疗队队员黄警锐刚抵达莫港总医院时,他的任务是熟悉手术室环境,观摩手术。

一次手术过程中,病人突然发生大出血,血压迅速下降到60/30mmHg,随时可能心跳停止。医生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束手无策,寻求在一旁观摩的黄警锐帮助。黄警锐迅速准备后紧急上台,依靠丰富的手术经验,发现了病人的颅内出血点并予以妥善止血,最后成功完成了手术。

“你拿再多的学历证明,说得再多,当地医生都只会微笑倾听,但一次次手术后,他们看到了中国医生的真本事,对我们的态度明显不一样了。”黄警锐说,在随后的时间里,越来越多的当地医务工作者会主动来找他和医疗队员咨询、求助,只要是神经外科的病人手术,莫港总医院医生都会请黄警锐参与协助。

手术中发生意外,一滴HIV携带者的血溅进眼睛,差点感染

“巴新条件那么艰苦,你去过一次就行了,怎么还要去?”“在国内也是看病,为什么非要跑去巴新?”……2013年,当周勤再次报名援外医疗队时引起不小的争议。周勤说,巴新女性病例多,病情也不同,所以她把援外看成一次难得的挑战。

事实上,援巴新医疗队面对的挑战很多,其中,传染病首当其冲。

“我们几乎每天都能碰见HIV(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前来问诊,作为医生,我们必须一视同仁地去帮助她们。”周勤回忆,2013年11月6日,手术时一滴HIV携带者的血液溅进她的眼睛,这意味着感染HIV几率为3‰。

在综合各方专家建议后,她开始接受阻断治疗。但阻断药物有严重的副作用,没吃几天,周勤就出现了精神恍惚、手指麻木、肌肉酸痛抽搐等症状,但她依然坚持在临床一线,一丝不苟地接诊病患。

幸运的是,一个月后,HIV检测显示,周勤并未感染。“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不管在哪都要救人,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条条生命。”周勤说。

除了艾滋病,巴新还是结核病、疟疾、登革热、伤寒等疫病的流行区。由于医疗队会在驻地诊治患者,各种病患登门,潜伏着致命危险。

2016年5月6日,第7批援巴新医疗队副队长、骨科专家何盛江因感染登革热倒下了;同一日,肿瘤内科医生邓红彬中招;到晚上8时,队长张劲松也感染了;5月9日,泌尿外科医生潘永军发病……

10人的医疗队,因登革热先后病倒7人。怎么办?没感染的医生继续坚守,其他医生则在初步恢复后第一时间回到工作岗位。

“既然来了,那就是接受了国家交给的硬任务,必须完成!”他们带着这样的信念,始终坚守在岗位上,直到顺利完成援外任务。

巴新治安状况堪忧,面包车玻璃窗罩上铁网,给每名医生配备了防弹背心

除了传染病,巴新的社会治安状况也令人担忧。

每个工作日早上7时45分,一辆玻璃窗罩着铁网的面包车会从莫港总医院出发,到驻地接医疗队员上班;下午4时,面包车又将医疗队员送回驻地。

面包车的玻璃窗罩着铁网,这种特别的设计是为了防止街头抢劫。2014年6月,多名歹徒曾持枪堵在中国医疗队驻地的大门口,抢夺医疗队的车辆。事件发生后,中国政府为医疗队增聘当地武装保安,并给每名医生配备了防弹背心。

“我离枪声最近的时候,感觉只隔着一堵墙。”队员唐万丽说,为安全起见,即使休息时间,队员们也只能待在装有铁丝网和配备保安的驻地。驻地就是10名援巴新中国队员唯一的活动场所,一个60×15米的空院子就是大家的运动场。

为了解压,黄警锐把驻地楼内的一小片空地变成了健身房,没事儿就举个重,和同事比赛一下平板支撑。唐万丽则在小院的一角开出了一溜小小的菜地,种上辣椒、西红柿、空心菜等农作物。

开展手术超1万台,带去近20个专科领域适宜新技术近300项

“我建议马上手术!”

“可我们从来没给这么小的婴儿做过手术,更别说是脑部手术了。”

“继续拖下去,若破溃造成颅内感染,孩子就会死,我们绝不能放弃任何一个生命!”

2017年7月5日,莫港总医院新生儿病房,黄警锐与当地医生争论起来。

争论的起因是一名出生仅两周的女婴,头部长了巨大囊肿,有20×20厘米大小,并溢出大量脑脊液,情况十分危急。当地医生为了防止脑脊液外漏,用保鲜膜包住了囊肿。

面对这么一条小生命,黄警锐不忍放弃。巴新医生再三考虑后,同意了黄警锐的意见。黄警锐和唐万丽立即会同当地手术团队进行了周密细致的讨论,并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和应急预案。第二天,手术顺利进行,仅用时一个多小时。

还来不及高兴,术后恢复过程中,因为天气炎热和营养缺乏等原因,女婴的手术伤口出现了破溃。当地的医疗条件非常有限,像双氧水这样的国内常规用药,在莫港总医院竟然不能保证提供。

黄警锐便自己到莫港的各个药店去买双氧水,并坚持每天给女婴换药。出院那天,孩子母亲请黄警锐给女儿取一个中国名字,黄警锐为这个女婴取名“MULAN(木兰)”:“希望她像中国古代的女英雄花木兰一样勇敢坚强,健康成长!”

经过这件事,当地医护人员不禁向黄警锐竖起大拇指:“China,so great(中国真棒)!”

除了在医院接诊,医疗队还在中国驻巴新大使馆的帮助下,到当地偏远地区开展义诊,从西高地省的哈根到马当省的巴萨穆克,几根凳子、几张桌子,屏风一围就是一个诊室。

第9批援巴新医疗队队长何卫阳感慨地说:“我们开展面对面义诊,免费发放药品。那里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看过医生,甚至有人从100公里外的部落赶来看病。”

22年来,医疗队累计诊治巴新患者16.4万人,用行动谱写大爱之歌,也成为当地“最受欢迎的人”。

事实上,医疗队凭借精湛的医术创下了多个“第一”——第一例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第一例神经内镜下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清除+颅内异物取出术、第一例血液透析患者……医疗队在当地已开展手术超1万台,带去神经外科、颌面外科、血管介入等近20个专科领域适宜新技术近300项。中国巴新友好微创外科中心也在莫港总医院挂牌运行,有效改善了受援医院的医疗环境,提高了当地临床诊疗水平,为当地医疗事业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

授人以渔,带教培训当地医务人员9332人次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这是医疗队秉承的理念。22年里,他们悉心传授诊疗知识和经验,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第12批援巴新医疗队医生鲜鹏记得,当他让当地医生Munguas主刀一台腹腔镜手术时,这位40多岁的男医生高兴得像个得了奖的七八岁孩子。“真的吗?我真的可以做吗?我感觉还不够熟练,算了,我还是协助你吧。”Munguas有些语无伦次。

“拜托,兄弟,自信一点!你都练习了这么久了,况且我会在旁边协助你的。”鲜鹏拍拍他的肩膀,还跟他来了一下碰拳礼。

手术很顺利,病人右肾9cm大小的肾囊肿被顺利去顶减压。这是当地医生做的第一台腹腔镜泌尿手术。

“我国虽然向巴新提供了微创手术的设备,但只代表那里具备了微创手术的基本条件,更重要的是微创手术的技术。”鲜鹏说,他们举办腹腔镜技术培训班,从理论到实际操作,让当地医生接受系统培训。

数据显示,22年里,医疗队共带教培训当地医务人员9332人次。不仅如此,重庆还接收了40名受援国医生来渝进修。

去年,已是重医附一院泌尿外科主任的何卫阳身边跟了一个“洋徒弟”——来自巴新的斯考勒医生,她是巴新第一个加入泌尿科团队的女性医生。

“我第一次看何教授做微创手术时,可以用‘震撼’来形容。”斯考勒说,“以前我们做手术都是开放式的,对病人伤害大,一天最多做两台手术。”半年后,斯考勒回到了巴新,目前已能独立进行微创手术。

最亏欠的是家人,但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影响当地的一批批人

“新生儿科是第一次选入巴新援助项目,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我想再留一年,我有信心,能够有效降低莫港总医院的新生儿死亡率。”2022年2月的一天,第11批援巴新中国医疗队队员刘振球向队长陈国柱申请。

“你家里怎么办?”沉默了一会,陈国柱问。此时,刘振球已在巴新待了10个月,他的双胞胎儿子仅8岁。

陈国柱明白刘振球的苦心:当时,莫港总医院新生儿患儿死亡率在120—210‰,巴新全国新生儿死亡率约39‰,这个数据很高,是中国新生儿死亡率的近10倍。

“我也很想念妻儿,和孩子妈妈谈了几次,她选择支持我。”刘振球说。

2022年8月10日,第11批援巴新医疗队回渝。8月11日就是刘振球双胞胎儿子的9岁生日,留在巴新的刘振球发回了一段视频:“亲爱的儿子皮皮和蛋蛋,爸爸想你们了,但爸爸不后悔离开你们和妈妈这么远,和很多为国家默默付出的人相比,爸爸只做了一件小小的事情……”

医疗队员基本上都是医院的业务骨干,三四十岁的年纪,上有老下有小。第11批援巴新医疗队队员郑军,父亲患有肺癌,出国前又正值儿子小学升初中的关键时期,家里的重担全部落在了妻子身上。援巴新期间,妻子患上了“胃印戒细胞癌”。

“当时,我人都懵了,心中满是愧疚与亏欠。”郑军说,医院领导知道这一情况后,立即组织专家会诊,妻子顺利进行了手术,他这才安下心来。

为什么要援外?医疗队员们经常会被问到这个问题,也会经常自问。在巴新的日子里,他们越来越肯定地给出这个回答——

一个人,经过努力可以带动一个人,而整个中国医疗队在巴新20多年的努力,可以影响到这里的一批批人。长此以往,巴新医疗的发展,一定会留下中国的印记,就如同路边的花儿,每朵虽然不那么起眼,但连成片后,却是如此绚烂多彩。

(文/记者 李珩)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课本里的抗日英雄 我们从未忘记

  • AI古风动画丨在古诗里过一天清明节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尽管AI能一键生成完整的运动方案,涵盖从热身到放松的全部阶段,但在细化到每个动作时,使用者很难完全按照标准执行。
2025-04-03 02:35
在数字经济浪潮推动下,职业教育正通过数字技术革新突破传统边界。
2025-04-03 02:35
国家数据局2日在京举行“数据价值化 我们在行动”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
2025-04-03 02:25
在动物实验中,这种新型CDK2抑制剂使患病小鼠的脑部炎症消退,社交和记忆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2025-04-03 02:25
2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暨国家卓越工程师专场宣讲报告会走进燕山石化,国家卓越工程师、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方向晨作宣讲报告,并与科技工作者代表深度对话。
2025-04-03 02:25
近期,多地智慧农业建设传来佳绩,草莓巡检机器人、长臂喷雾机等打破了大众对农业的传统印象,数据要素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支持农村电商平台建设,帮助农民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农产品;利用数据分析市场需求,打造电商特色品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2025-04-02 10:07
2月19日,凌晨3时的机房,敲完最后一行代码,中国海油所属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服”)深海深层地震数据成像处理技术研发团队负责人刘金朋如释重负。物探船作业时,利用拖缆产生地震波,对海底地层进行“CT扫描”,并实时完成震源和检波点数据采集。
2025-04-02 10:06
引力波被形象地比喻为“时空的涟漪”。为了更精准地认证透镜引力波,胡彬团队与宁波大学蔡荣根院士将目光瞄准宇宙中更为微小的尺度——星系中的致密天体。
2025-04-02 10:05
冰凌花能够早早绽放,成为东北“报春第一花”,是因为其特殊的生长节律和物候机制  草长莺飞,全国多地春意正浓。冰凌花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能为昆虫提供早春时节稀缺的花蜜和花粉,成为传粉昆虫不可或缺的食物来源。
2025-04-02 10:01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作为尖端科技的代表,芯片是我国受外部冲击较大的领域之一。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2025-04-02 10:00
3月30日,2025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坚持主流价值导向 推动算法向上向善”主题分享会在广西南宁举行。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6
目前全球6G研发已从概念探索进入关键技术攻关阶段,中国围绕2030年实现6G商用这一目标加速布局。
2025-04-01 09:50
AI医疗只是辅助手段。
2025-04-01 09:48
31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科技成果发布活动”上,由北京金融监管局联合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委金融办共同指导,全国首个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组织——“北京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正式发布,助力北京商业航天加速发展。
2025-04-01 09:47
3月31日,“南海二号”钻井平台在惠州19-6油田海域进行钻探作业。
2025-04-01 09:45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成果专场发布会31日举行,围绕“四个面向”发布19项重大科技成果,展现了我国在前沿科技引领、开源开放合作、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的成效。
2025-04-01 09:41
现场发布2024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结果,与会领导为中国正能量十佳网络精品代表、突出贡献单位颁发荣誉证书和纪念牌。
2025-04-01 09:48
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7
今年以来,我国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企业通过算法优化、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开源生态协作,在使用“缩水版”GPU芯片的情况下,将千亿参数模型训练成本压缩至同类模型的1/10,走出了一条从粗放式算力堆砌向内生式效能提升的新路径。
2025-03-31 10:21
“联合科研团队初步确定,青龙山恐龙蛋化石普遍表现出特殊排列规律,如常见同层埋藏的恐龙蛋3至5枚一组排列成微微弯曲的弧线,多组弧线近平行展布。
2025-03-31 10:0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