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学术期刊是开展学术研究交流的重要平台,是促进理论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那么,如何加强学术期刊建设,提升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呢?
▲论坛现场。受访者供图
3月14日,由四川美术学院主办、《当代美术家》编辑部承办的“2024学术期刊质量建设与评价专家论坛”在春色满园的川美虎溪校区举行,来自全国的名刊主编、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就推动学术期刊创新发展等问题,进行了主题发言和研讨交流。
“学术期刊作为学术交流的关键平台,是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撑。在当前‘新⽂科’建设背景下,期刊发展也进⼊到新阶段,本次论坛旨在打破学科壁垒、推进艺科融合,与全国各地的名刊、⼤刊交流,为学术期刊建设提供学习参考。”论坛开幕式上,四川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唐青阳致辞表示。
重庆市期刊协会会长简渠表示,重庆的期刊数量不多但质量很高,其中学术期刊的核心入选率接近50%,在全国位居第一,尤其是材料类、医学类、人文社科类的许多期刊在各自专业领域都享有盛名。而进一步加强学术期刊建设,构筑学术话语体系,要关注稿件质量本身,以质量为本。
“办期刊首先要讲‘术’,即方式、方法、策略和技巧,更要重视‘道’,即精神、文化、品德、道理和规律。”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主任初景利表示,学术期刊为“道”而生,加强学术期刊建设,要将“术”与“道”完美结合,做到心中有“道”、手中有“术”。
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副主任、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沈固朝表示,学术期刊的质量标准,首先在于创新,期刊追求的高影响力、长影响力、强影响力跟创新力密切相关,创新讲究个性化、讲究异质的东西、讲究逆向思维。同时要鼓励学术批判,并提供学术争鸣的平台,不为“名”所累,不为“评”所困。
《中国科学》杂志社学术总监任胜利称,中国期刊业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49年-1976年,为波动发展阶段,期刊的数量和发行量处于起伏不定状态;1977年-1999年,为快速发展阶段,期刊的数量和发行量都在快速发展;2000年以来,为融合创新阶段,期刊数量在增长,发行量有所下降,很多期刊迈向“数字发展”阶段。我们要办好的刊、有品牌的刊、有诚信的刊,高水平的成果和作品非常重要,同时如果期刊在质量控制和诚信方面做一个“背书”,必将更有生命力。
据介绍,在本次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刊》执行主编/编辑部主任、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秘书长杨柳春,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书报资料中心主任徐拥军,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总编辑张品纯,上海体育大学期刊中心主任、上海市期刊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坚,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期刊与成果评价研究室副主任耿海英,重庆大学出版社总编辑、重庆市高校期刊研究会理事长游滨等主编、教授、专家,还分别就“期刊策划的高度、深度与广度”“推进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建设”“期刊编辑学论文同行评议实践与体会”“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研制与指标体系”等话题,作了主题发言和研讨交流。
(文/记者 韩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