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北京最美文物守护人丨2024年北京最美文物守护人事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革命文物部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北京> 要闻 > 正文

北京最美文物守护人丨2024年北京最美文物守护人事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革命文物部

来源:光明网2024-06-13 15:12

  北京市文物局联合中国文物报社共同开展的2024年 “北京最美文物守护人”宣传推介活动,经过专家评议,已于近日揭晓名单。接下来,让我们走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革命文物部,了解他们的事迹吧!

  近年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革命文物部积极拓展职工业务技能提升途径、立足文物工作,成立文物复仿制创新工作室,创建专业团队。团队成员在传统中寻求创新,把传统工艺与现代数码技术有机结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做好原件文物预防性保护。在创新工作室的建设过程中,小组成员立足岗位钻研技术,实干创新提质增效,主动担当,带头作为,在推动抗战馆文物工作发展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守正创新,预防性保护珍贵文物

  2023年初,抗战馆首次向文物主管部门申请珍贵文物的复制申报工作。由于对流程与复制方式缺乏了解,团队积极研究讨论,尝试了多种方法却未能取得明显进展,工作遇到瓶颈,如果问题再得不到解决,就会影响到全年工作。在关键时刻,革命文物部发挥部门团结协作、不怕困难的优良传统,多次联系咨询相关部门,梳理等级品文物复制的申请程序,了解评审流程及准备相关材料,多次组织专家修改完善项目方案,最终获得文物主管部门对项目的同意批复,也为抗战馆日后的文物复制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2023年的文物复制项目中,团队共复制文物116件/套,其中一级品6件、二级品2件。复制流程包含公司遴选、价格分析、专家评审、合同签订、付款手续及等级品上报、复制品验收等相关工作,过程比较繁琐复杂。团队成员克服各种困难,数次与专家学者、第三方联络沟通,共同编写并审读复制方案,履行上报手续,使得项目顺利进行,有些已经用于原件藏品保护与替换,有效保护了文物。

压实责任,开展重点文物修复保护工作

  2023年,革命文物部对馆藏4件不同质地的文物展开修复。其中,《1945年9月3日中国民报》《支那事变画报》第二十六辑、第二十八辑为纸质文物,新四军射阳独立团供给处军需股文书倪介夫保存的公文包为皮具。文物修复前,修复人员反复论证研究,制定了严谨翔实的文物保护修复方案,本着修旧如旧、安全可逆的原则,针对文物损坏状态的实际情况,严格遵照修复方案对文物残破、污渍、酸化等病害对症进行补全、去污、脱酸等,克服时间紧、任务重,依托传统工艺完成了全部待修文物的工作。其中,皮具修复对于文物修复复制组是全新的课题,修复人员在工作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补齐自身短板,按照清洗除尘——皮质软化——皮具整形——手工缝制等工艺,以极大的耐心、恒心,完成了公文包的修复。

  《1945年9月3日中国民报》分为4版,其中一、四版为朱红墨印刷,二、三版为黑墨印刷。在修复过程中,感觉报纸年代久远,不易出现跑墨现象,拟直接润湿实施修复,但考虑到修复方案中制定的文物修复步骤,还是优先对文物进行了固色处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经过固色处理后的朱红墨也出现了轻微的“跑墨”现象(影响忽略不计,已及时处理),充分体现了按照步骤流程实施修复的重要性,如果事前未进行固色处理,后果不堪设想。

投入经费,不断加强文物修复场地建设

  在革命文物部盘点文物修复室相关设备器材过程中,发现与国家标准《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室规范化建设与仪器装备基本要求》(GB/T30238—2013)还有一定的差距,团队立即作出反应,对比文物修复室内实际情况,对现有仪器装备进行梳理,查找缺项,列出清单,及时申请资金,先后补充了所缺设备器材,增强了修复室的检测能力,弥补了文物检测方面的不足,为文物修复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培养人才,不断提高团队的专业能力

  近年来,抗战馆先后引进文物博物专业博士生1名、硕士生2名,均通过专业培训、岗位历练,在不同文物保护利用岗位上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先后组织选派人员参加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博物馆协会组织的各种专业技能培训,分享业内动态,团队成员个人能力明显提升。2022年12月,革命文物部胡亚参加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总工会举办的北京市职工技能大赛——文物修复师(纸张书画类)比赛,经过紧张角逐,最终获得二等奖。

  在新的起点上,团队将履职尽责、勇于担当,不断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安全工作,筑牢文物安全底线。

  来源:北京市文物局  作者:孙曼然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当中秋遇上“超级月亮”

  • 香港中秋夜 大坑“舞”火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将为我国下一代星地海量数据传输体系规划和我国新一代卫星地面站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4-09-18 18:36
9月上中旬,本报派出多路记者参与“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雪域高原焕新貌”调研采访活动,记录下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西藏实践。
2024-09-18 03:15
“水库总库容22.49亿立方米,相当于360个西湖。”站在160多米高的大坝上,中核集团新华发电新疆叶河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孟涛一脸自豪。
2024-09-18 02:55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中国气象局能源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已于近日正式启动。实验室依托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三家单位组建,并设有学术委员会。
2024-09-18 09:59
眼下,在红河哈尼梯田元阳核心区的阿者科村,梯田即将迎来收割,不时能听到村民们在家里磨镰刀的声音。梯田红米、稻田鱼、鸭蛋等当地绿色特优产品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产业的发展让世界遗产品牌惠及当地群众。
2024-09-18 09:54
一项新研究称,海洋鱼类的灭绝风险远高于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初步估计,从2.5%增加到12.7%。法国蒙彼利埃海洋生物多样性、开发和保护部门研究人员称,IUCN撰写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覆盖了超15万个物种,指导全球各地保护最受威胁的物种。
2024-09-18 09:52
记者17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了解到,该台恒星物理研究团组和天文技术实验室近期基于机器学习,合作开发了快速计算恒星—行星系统潮汐演化的方法。
2024-09-18 09:34
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上,发展中部地区地理标志特色产业,对于促进当地乡村全面振兴,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2024-09-14 09:43
据《全国科技小院发展报告(2024)》显示,自2009年第一个科技小院成立以来,科技小院数量快速增长、参与主体愈加丰富,目前全国已建成1800多个科技小院,157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参与其中,参与专家达2700余名、入驻研究生1万余名。科技小院发展模式日益成熟,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组织力量。
2024-09-14 09:42
药品监管部门坚持以“四个最严”要求为根本遵循,着力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效率和公平,统筹监管和服务,有效保障药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1至8月,国家药品抽检共计20696批次,合格率为99.43%。
2024-09-14 09:34
国内首台工业级盾构滚刀智能换刀机器人、全球首款人工智能骨科手术机器人、元宇宙数实融合应用……
2024-09-14 09:32
医生在浙江,患者在新疆。一场跨越近5000公里的5G超远程机器人肝脏肿瘤切除手术正在进行。只见医生在机器人手术操作台上,灵活地操控机械臂;手术室中,机械臂收到指令,精准地完成各项手术动作……目前,浙江各医院已完成50余例援疆5G超远程机器人手术。
2024-09-14 09:31
每一项重大科技应用取得突破前后,均有对其理论上的持续争论。著名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引发的人与仿生人之间界限的讨论虽产生于20世纪,但一直延续至今,其蕴含的法律问题是人工智能究竟是否具备法律人格。
2024-09-13 10:14
移动物联网是以移动通信技术和网络为载体,通过多网协同实现人、机、物泛在智联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
2024-09-13 10:14
据了解,“晓医”依托讯飞星火医疗大模型,基于大量资深中医诊疗经验和专业知识图谱数据,构建了规模大、覆盖病种全的知识库,包括中医病症知识“400+”种、穴位知识“400+”种、常用中草药“300+”种、古代医案“6200+”份等。
2024-09-13 10:13
目前,北京市已成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聚集度最高、技术水平最先进的区域之一,拥有涵盖“设计、制造、封测、装备、零部件及材料”的完备产业链条,呈现出以设计和制造为引领、装备强势支撑、封测加速成长的态势,形成以集成电路双“1+1”工程等新代际重大项目为带动,北方华创等龙头企业为牵引的快速发展态势。
2024-09-13 10:12
这是该量子随机数发生器芯片继今年3月取得国家密码管理局商用密码中心检测报告后的又一重大进展,进一步加速国产量子安全产品的规模化应用落地。
2024-09-13 09:12
今年是美敦力全球创新75载及在华全面发展35周年的重要里程碑
2024-09-12 20:41
小浪底水利枢纽是黄河干流三门峡水利枢纽以下唯一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今年9月12日是小浪底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开工30周年的日子。
2024-09-12 10:26
新中国成立75年,写下了农业发展巨变的伟大历史篇章。党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有了新底气,让农民世代居住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有了新希望。
2024-09-12 10:2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