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安徽和县:“云上”有朵别样的云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安徽> 要闻 > 正文

安徽和县:“云上”有朵别样的云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2022-04-12 10:59

  “同学们好!请大家报到一下。”

  “今天我们将学习《小石潭记》,同学们先收看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教学视频。遇到重难点,就暂停、回放,并在书上圈点。”

  “看完了?”

  ……

  4月8日上午,安徽马鞍山市和县西梁山中学语文老师马云通过“云上”,给八年级(2)班的学生上课。

  受疫情影响,自3月中旬开始,全市学生不能前去学校集中上课。为此,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布署下,和县西梁山中学第一时间开始“停课不停学”的网上教学,让宅在家中的学生也能在“云上”学习。

  “云上教学,最让我担心的是因隔空而落空,所以我在备课时想尽办法:一是充分利用共享资源;二是结合学情和教材制作充满乡土味和春天气息的音像课件。”马云认为,“云上”不是云中教、雾里学,而是接地气、通阳光,将虚拟课堂和真实生活结合起来,针对疫情低风险区的实际,引导学生走出书本,在保证防疫的前提下,进行力所能及的实践和体验。

  趣味的“云”,鸠鸣蛙叫妙趣横生

  这次疫情恰逢春分、上巳、清明等节气(日),而学生们又刚刚学过《社戏》《安塞腰鼓》《灯笼》等反映传统文化习俗的课文,于是马云依次布置春分立蛋、上巳节采荠菜煮鸡蛋、做青团等体验型、沉浸式的民俗文化实践作业。

  学习《关关雎鸠》《蒹葭》这两首诗前,马云利用“鸣鸠拂羽树林间”“蒌蒿满地芦芽短”“青草池塘处处蛙”表现出的诗景,建议学生用手机或平板在屋前村后就近摄录鸠鸣、蛙叫,拍取蒹葭。

  这样的作业,让学生们一个个兴奋不已,并忙碌开来。班长胡文慧虽然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却从末留意过蛙鸣。那天晚饭后,她和另一名同学一道跑到村南的水塘前,伫足静候。当草丛里响起那曾经充耳不闻的叫声时,她还不敢确认,忙问路过的一位老人,得到确认后,才屏住呼吸,蹲下,眼睛睁得老大,赶忙举起手机录音。几次回放蛙鸣后,她情不自禁地大声叫道:“哇,蛙鸣!蛙鸣!这就是‘听取蛙声一片’的蛙鸣!”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从窗前那棵香樟树上传来“关关”“关关”的鸠鸣,鲁曜瑢同学将它录进平板,瞬间觉得《诗经》触手可及。她点开“钉钉”,欲传作业时,发现群里同学们关于雎鸠是不是斑鸠的讨论已呈白热化。

  陈瑶同学感触最深的是蒹葭。她说如果马老师没有布置这样的作业,这蒹葭留给自己的只是课文下的一条注释而已,而这次云作业让她知道,原来蒹葭在家乡竟是如此亲切的存在。

  不少同学上传的作业既有个性,又有创意:在立起的蛋上,有涂个笑脸的,有画朵红花的,有写“‘课’不容缓”的;在荠菜煮蛋的照片下,有写“舌尖上的文化”的,有写“文化的味道”“春天的味道”的,还有把荠菜煮蛋摆得像春意盎然的鸟巢……八(2)班有七成的学生是留守儿童,起初家长们对这种“云上”课堂忧心忡忡,现在看到自己的孩子听课专心、作业细心,也就渐渐放心。

  鲁曜瑢说,以前听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通过这次系列云作业,自己才真正体会到个中滋味。在“云上”听,在地上做。如此“云上”,“有趣,不累!”

  大爱的“云”,饮水思源润物无声

  “爱的教育是一本大书。”说话时,马云满含爱的目光。从教33年的他,一直把爱的教育融化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这次疫情下的“云上”也不例外。

  眼下疫霾笼罩,为了不让学生们错过校园的美丽,马云将学校盛开的海棠、初萌的梧桐、肃洁的棠梨、炽热的红继木拍成一张张、一段段精美的图片或短视频发到班级群里,引导学生神游校园、心系课堂,同时布置学生课下拍拍西梁山的春光,并题一首短诗或作简短解说。从学生踊跃的态度、持续的激情中,你可触摸到“云上”的学生对学校、对家乡的爱之萌芽。

  考虑到防疫、抗疫的特殊情况,清明节前,马云指导几名学生,以“壮丽的江山”“美丽的校园”“火热的生活”“幸福的来源”为模块,编辑了一组图文并茂的“饮水思源,致敬先烈”的清明特刊,以“云上祭扫”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直观而生动的红色基因传承教育。清明假期,他还多次将林觉民《与妻书》的短视频推送在班级群里,引导这些十三四岁的少年抚今追昔,走近先烈的精神世界,感受他们的爱国情怀。“云上”的图文与视频,引发学生心灵的震撼,他们纷纷留言:又是一年清明至,缅怀先烈致敬……

  “云上”这些爱的教育,对马云来说,不只是做一下子做一阵子,而是一直做下去。在他的家里,有他自学生时代就开始收藏的《江姐》《渡江侦察记》《董存瑞》《山村巨变》等红色连环画。马云说他经常将这些拍成ppt指导学生看小人书,锤炼语言文字,班上不少学生因此也爱上这些红色经典。而这些文质兼美的红色文化资源,在提升学生遣词造句能力的同时,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先烈、对祖国、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这,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促进了学生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诗意的“云”,荠菜缀露春风十里

  心中有爱,方能“云上”有诗。马云说,自3月中旬至今,“云上”没有出现学生学习资料落在学校的情况。这不禁让他想起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那时他代课毕业班,又兼班主任。因为还没开学,学生都困在家里,中考进入倒计时,疫情何时了又未可知。为不耽误学生复习迎考,他戴上口罩,毅然决定将中考资料装进厚纸箱,用电瓶车载着逐村逐户送到每位学生手里。

  马云说,“云上”一周5节八年级语文课和2节七年级政治课,算不上苦和累。他最高兴的是晚上十点多钟,还有学生提问。疫情下的“云上”,师生间的精彩互动,让人触摸到一种师者的大爱。

  疫情未了,且乐“云上”,不是吗?当听到学生去地里认荠菜、拔荠菜时,他立即追问菜根上沾有泥巴吗?叶上可缀露水?得到肯定回答后,他的嘴角露出一丝微笑,微笑中氤氲出春天的诗意,恰似春风十里,百亩花田。

  马云的“云上”,让人看到一朵别样的云。(常兴胜)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举行

  • 电影《731》拍摄历程特展在哈尔滨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在氢负离子导体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9-18 09:52
工业遗址与科幻主题联动,带来现实与想象交错的奇妙感受;科技手段还原知名IP场景,让游客沉浸到小说里的名场面;利用独特地质地貌,打造“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来一场新鲜、有趣的科幻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之一。如何做好科幻与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各地因地制宜进行了探索。
2025-09-18 09:50
记者17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部署在四川省资阳页岩气田的2口评价井测试产量均超百万立方米,其中资页2-501HF井试获日产气140.7万立方米,刷新我国页岩气测试产量最高纪录。
2025-09-18 09:44
当今中国,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与路径,科学教育的潜力将变成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实力。
2025-09-18 09:43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
2025-09-18 09:40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