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自从北京市朝阳区全面开展社区精神健康同伴支持项目以来,越来越多的同伴工作者加入了这个团队。他们满怀热情,用自己的经历与陪伴为同伴们点亮前行的微光。他们拼尽全力不断成长,将责任担当融入每一个平凡而温暖的日常。
以下为同伴工作者复元的讲述:
作为朝阳区香河园街道的一名新同伴工作者,我曾满心期待着参加教同伴们写书法的活动,但很可惜两次机会都错过了。第一次,身体的不适让我不得不缺席;第二次,汛期的突袭又将这份期待搁置。正当我失落之际,社区精防医生徐老师的一句“好事多磨”,让我低落的心情得到了安慰。
对我而言,这场活动不只是一次简单书法教学,而是我成为同伴工作者的岗位实践。
为了更好地呈现教学内容,我决定制作一个关于书法的PPT课件,但当我打开电脑时才发现这件事似乎并不容易,制作过程简直可以用“百转千回”来形容。一开始,我就给自己定了个目标:课件起码要让自己满意,这样才能不辜负同伴们的期待。为了这个目标,我一头扎进资料里,一笔一画抄了十几页的书法知识,尽管最后真正用到课件里的只有十分之一二,但每一页抄写的痕迹里,都藏着我对这次教学的认真与重视。
之后,为了找到能精准表达文字意义的图片,我一张一张仔细筛选,每一张图片都反复斟酌——既要贴合书法教学的内容,又要让同伴们看着亲切、有学习的欲望。从确定课件主题到梳理教学提纲,从撰写每一句文案到搭配每一张图片,整整半个月,我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其中。
中途有那么三四天,我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我反复问自己:我觉得满意的课件,同伴们会喜欢吗?他们能从中学到有用的书法知识吗?我停下了制作的脚步,试着沉淀心情。后来才明白,这份自我怀疑,不是因为我做得不够好,而是因为害怕做得不好辜负同伴们的信任。可转念一想,我和同伴们是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好朋友,我们一路都在和病魔与困难抗争,这点怀疑又算得了什么?于是,我继续前行,终于在无数次修改后完成了课件。
可挑战并没有结束,活动现场我需要用聊天的方式讲解课件,保持和同伴们面对面交流,而不是生硬地背书。偏偏因为身体状况和服药的原因,我的记忆力变得很差。为了能流畅地讲解,后半个月里,我每天都会抽出半个小时背诵讲解内容。
一开始,我总是断断续续,一句话要想半天才能接下去;后来,虽然能流畅地说下来,却带着明显的背诵痕迹;我没有放弃,一遍遍地练习,想象着和同伴们坐在一起聊天教学的场景,慢慢调整语气和节奏,终于找到了那种自然对话的感觉。
在社区精防医生、社工老师和同伴们的支持下,这次书法教学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家都在鼓励我,那些温暖的话语,像一股暖流涌进心里。
可当我独自对着电脑安静下来时,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如果这次活动的反响不好,又会怎样呢?我认真地问自己:“你会消沉几天吗?”说实话,我想我会的;我又问自己:“你会自我怀疑吗?”坦诚地说,我可能也会;但当我问 “你会重振旗鼓吗?”我笃定地告诉自己:“我一定会!”
想着想着,我脑海里突然蹦出一句话:“认可别人的不肯定,并不是对自己的否定,而是为了能有更好的决定!” 不知为何,这句话好像一直站在我思维的原点,等我慢慢领悟。我知道,未来可能没有那么多肯定的声音,但努力绝不能缺席。
最后,在这里和所有同伴工作者分享一首小诗。
《我们与自己》
我们分享,为了彼此成长;我们互助,为了相互支持;
我们请教,为了解决困难;我们努力,为了更上一楼!
我们为了做好一次活动,倾尽全力;
我们为了维护一位同伴,不遗余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没有忽略自己!
那个自己,阳光开朗;那个自己,乐于分享;
那个自己,痛并快乐;那个自己,当仁不让!
(盼盼 朝民/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