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前不久,家住巴彥淖尔市临河区的患者李先生因患“白内障”在巴彦淖尔市人民医院接受了“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让他没想到的是,他从办理入院、完成手术到顺利出院回家,全程不到24小时,而且经过术后医生的复查,身体状态一切良好。对此,李生生深有感触地逢人便讲:“以前听人说做这种手术,得先提前住院一两天做各种检查化验,占着病床等待手术通知,手术前后得好几天。现在完全不同了,手术前在门诊就完成了专业评估,确保安全的同时,不用占床位等待。这样除了节省了几天的住院费、护理费不说,关键是省心省时!”他还特别满足地提到:“让人更高兴的是,术前门诊评估的检验检查费用不仅能报销,而且出院按日间手术患者办理结算可享受‘零起付线’政策,这样就相当于提高了报销比例,真正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
让李先生口中赞叹不已的“日间手术”这一医疗模式是当下巴彦淖尔市人民医院为切实响应国家卫健委提出的“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和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全力推进的“进一步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而实施的一项惠民工程。“日间手术”以其住院时间短(通常是24小时内完成入院到出院)、诊疗效率高、医疗费用低的核心优势,正成为巴彦淖尔市医院提升服务质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重要抓手。
为了最大化发挥日间手术便利患者、减轻群众经济负担、缩短住院时间、提升医疗资源利用率的惠民利院效应,巴彦淖尔市人民医院通过采取设立专人管理、建立沟通平台、规范诊疗行为、创新管理模式等多种手段让日间手术真正成为惠及民生、改善群众就医体验、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共生的融合剂和连心桥。
为使日间手术不出现任何偏差,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和生命健康,巴彦淖尔市人民医院从内部建立了一套安全高效的运行机制:
严格术前评估:建立科学、完善的术前评估制度,由经验丰富的医生严格把控日间手术适应症和患者入组标准,确保手术方案安全可行。
优化麻醉方案:优先选用局部麻醉、神经阻滞、短效全身麻醉等对生理干扰小、恢复快的麻醉方式,最大程度减少患者应激反应,加速术后康复进程。
严把出院标准:术后并非“一刀切”出院,患者必须经过医护团队的严格、联合评估,确认生命体征平稳、疼痛可控、无严重并发症风险、具备基本自理能力或家中具备照护条件,完全达到出院标准后方可离院。对评估未达标者,立即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绝不因追求“日间”而忽视安全。
健全随访机制: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的出院后随访制度。通过电话回访、微信沟通、安排门诊复查等多种形式,在术后关键时间点(如24小时、48小时、一周等)主动追踪患者康复情况,提供专业指导,及时识别并处理潜在问题,为患者居家康复保驾护航。
与此同时,为充分发挥国家医保报销政策的杠杆作用,让日间手术患者便捷、充分享受医保报销政策红利,巴彦淖尔市人民医院出台内部文件,对涉及医保结算的关键环节和重要节点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和流程化管理,确保信息准确、流程衔接,管控而不失控;同时设立开通2个“日间手术”专用结算窗口,提供优先、高效的结算服务,保障患者权益及时兑现;为了防止在医保报销过程中出现鱼龙混杂的情况发生,医院从内部建立了严格的核查机制,对住院仅1天但出院诊断书中“日间手术”项填“否”的患者,医保科会主动与管床医生核对,确认是否符合日间手术医保结算条件。通过层层筛查,确保符合政策的报销患者“一个不漏”、不符合政策的患者“一个不入”。
不用风中立,有麝自然香。巴彦淖尔市医院日间手术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跨越式发展,由从最初试点迅速扩展到全院16个临床科室均可常规开展日间手术。医院大力推行的日间手术这一便民举措不仅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同时也激发出医院新的生机与活力。以2024年为例:2024年全院开展日间手术达1342例,占全院手术总量的10.8%,较2023年提升了7个百分点;推行日间手术模式后,全院平均住院日及次均费用呈现下降趋势以眼科为例:2024年完成日间手术566例。其中,单病种“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的平均住院日由改革前的4.91天大幅缩短至2天,降幅高达59.26%;次均费用由4681元下降至4101元,降幅达12.37%。(孙雅丽 高鹏举 乔建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