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77%冠心病死亡与胆固醇有关 血脂管理“一高三低”困境仍待解
首页> 地方频道> 卫生 > 正文

77%冠心病死亡与胆固醇有关 血脂管理“一高三低”困境仍待解

来源:经济参考报2025-11-05 11:07

  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数高达3.3亿人;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占居民总死亡近50%;每100例冠心病死亡中,就有77例与胆固醇水平异常相关……一组组惊人的数据为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控拉响警报。

  随着“十五五”慢性病防控蓝图的明确,血脂异常作为心脑血管疾病核心危险因素,其管理短板正成为制约防控成效的关键瓶颈——“发病率高、筛查率低、治疗率低、达标率低”的“一高三低”困境亟待破解。

  知晓率仅10% “无声杀手”藏隐患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23》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已达约3.3亿,其中脑卒中患者1300万、冠心病患者1139万、心力衰竭患者890万。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为数不多发病率与死亡率仍在双升的病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陈桢玥表示,该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连续多年占据我国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冠心病死亡中,归因于高胆固醇的比例高达77%。

  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高胆固醇堪称“致病元凶”。其中,被称为“坏胆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引发冠心病、脑梗死等严重疾病的关键危险因素。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王增武团队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最新在线发表的研究也显示,2010年至2020年间,我国因“坏胆固醇”升高导致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上升34.41%,死亡人数更是激增94.02%。

  “与血压和血糖管理相比,我国血脂异常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均处于较低水平。”陈桢玥说。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对血脂异常知晓率、治疗率分别为10.93%,6.84%,控制率更是低至3.53%,远远低于高血压、糖尿病的相关指标水平。这种“三低”现象,进一步加剧了心血管疾病的管控难度,也将血脂管理的紧迫性推向台前。

  基层“管不了” 患者依从性遇瓶颈

  为何血脂管理难以像高血压、糖尿病那样下沉至社区?陈桢玥给出了答案:基层“管不了”,患者“不愿管”。

  “血脂的管理比血糖和血压的管理复杂得多。”陈桢玥表示,血脂管理 “千人千面”,必须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危险分层,不同人群的控制目标完全不同,专业性门槛较高。“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高血压、高血糖(糖尿病)都落到社区、落到健康管理的第一道防线,血脂却难以落到社区管理层面。”

  据悉,目前临床将血脂异常人群划分为超高危、极高危、高危、中危、低危五个层级,分层依据完全基于个体临床特征,对应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目标也层层递进。

  “正是这种‘分层定标’的精细化要求,让血脂管理在基层的推广面临着比高血压、糖尿病更严峻的挑战。”陈桢玥指出,由于分层需要结合患者病史、影像学检查、生物标记物等多维度信息,基层医生往往缺乏系统培训,面对复杂病例时容易判断不准。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即便开展血脂筛查,也难以提供后续的精准干预指导,形成“筛查断层”。

  患者对降脂药物的认知误区则更具普遍性。“受非正规科普影响,不少人觉得他汀类降脂药‘有毒’‘伤肝伤肾’,在‘三高’药物中总是率先停服降脂药,但实际上临床常用降脂药的安全性已得到充分验证。”陈桢玥指出,根据《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建议,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将中等强度他汀起始或联用依折麦布等作为基础或首选治疗方案,更有利于在多个人群中实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

  全生命周期管控亟待筑牢心血管防线

  陈桢玥认为,血脂管理需要“全生命周期防控”,建议长期关注相关血脂指标。患者必须认识到,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绝非“一蹴而就”的短期任务,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健康课题,才能真正为心血管健康带来更持久的保护与获益。

  这一理念与国家层面的健康战略高度契合。《“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等重要文件均将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列为重点。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也指出,“十五五”期间,我国将以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作为攻关和突破的重点,健全早筛早诊早治早康复服务体系,强化多病同防同治,进一步提升健康产出的效率和效果。

  在上海瑞金医院,一张“新型血脂化验单”正成为改变临床实践的小切口。与传统报告上易误导患者的参考范围“箭头”不同,取而代之的是风险分级及对应分级标注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相应目标值。同时,报告旁附带的科普二维码,让患者扫码即可清晰知晓“自己的血脂该降到多少”“为何需要药物干预”“复查周期如何安排”等关键问题。

  如今,越来越多企业已主动投身这场“健康守护战”。目前,在欧加隆等企业与各方的携手助力下,血脂化验单的“标准化+智慧化”升级已经在全国数百家医院完成更新,而且规模正在不断扩大。今年进博会期间,欧加隆也将系统性展示了其在血脂领域的整体解决方案,包括多款填补国内治疗空白的“首个”血脂治疗药物。

  从经典单片到创新复方制剂,从患者人群精细化管理、规范化治疗新趋势科普,到可及性拓展创新模式构建,以欧加隆为代表的企业正在不断推动血脂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也在努力将国际成熟经验化作本土化实践。(记者 梁倩)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熊猫搬新“家” 我国再添一座大熊猫基地

  • 第138届广交会闭幕 到会境外采购商人数创新高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确保航天员生命健康安全和任务圆满成功,经研究决定,原计划11月5日实施的神舟二十号返回任务将推迟进行。
2025-11-05 10:59
4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国家消防救援局在京举行2025年全国消防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
2025-11-05 04:20
当前,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2025-11-05 03:50
近日,搭载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11-05 04:20
科技论文是衡量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指标。
2025-11-05 04:20
近年来,中国审定推出了一批高产稳产、绿色节水、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2021年,这一情况出现了转变:“圣泽901”“广明2号”“沃德188”等3个国产白羽肉鸡品种通过审定,中国白羽肉鸡育种攻关实现从0到1的实质性突破。
2025-11-04 09:06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
2025-11-04 04:25
人工智能的出现源于人类对提升生产效率与改善生活品质的持续追求,这一根本动因要求其发展必须始终以服务人类、增进福祉为核心。
2025-11-04 04:25
如何在新学期开展针对性训练,做好运动前准备和运动后体能恢复,已成为受到广泛重视的问题。
2025-11-04 04:25
我所在的他山中学,是贵州黔北山区的一所普通县中,有着4000多名师生。作为校长,我常常在思考:在现有条件下,如何为学生开辟更广阔的成长路径?在日复一日的探索中,
2025-11-04 04:25
11月3日11时47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六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11-04 04:35
鸟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指示物种,保护鸟类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环节。我国是世界上鸟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2025-11-03 05:05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2025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刻把握我国城市发展所处历史方位”,“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
2025-11-03 05:05
“从南极到北极,从草原到荒漠,到处都有昆虫的踪迹……”第三十二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昆虫博物馆内,参会观众被讲解员李姗姗的讲述深深吸引。
2025-11-03 05:05
4日,神舟二十号和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进行交接仪式,两个乘组移交了中国空间站的钥匙。
2025-11-05 04:20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团队在湖北宜昌“石板滩生物群”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发现了迄今最古老的复杂三维潜穴系统,
2025-11-03 05:05
秋水长天间,太湖正激荡起智能时代的万千涟漪。日前,以“万物智联,无尽前沿”为主题的2025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在江苏无锡举办,一场关于万物智联的对话就此展开——人工智能如大脑般睿智思考,物联网似躯体般敏捷连接,当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双向奔赴,万物就有了“感知”,人类正迎来一个全新智能时代。
2025-11-03 05:05
秋冬之际,正是候鸟迁徙之时。不知你有没有发现,从我们头顶飞过的候鸟,比以前更多了! 2024年全国水鸟同步监测结果显示,我国越冬水鸟总数达505.9万只,创最高纪录。
2025-11-03 05:05
HPV疫苗自2025年11月10日正式纳入国家免疫规划,2011年11月10日后出生的满13周岁女孩可以免费接种双价HPV疫苗。
2025-10-31 10:16
近日,飓风“梅利莎”横扫加勒比地区,成为近年来影响该地区最猛烈的飓风之一。
2025-10-31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