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只要腰不弯,就没有扛不动的山”——广西崇左黄平化团队坚守边境教育纪实
首页> 地方频道 > 正文

“只要腰不弯,就没有扛不动的山”——广西崇左黄平化团队坚守边境教育纪实

来源:中国教师报2025-04-02 20:26

  “唱山歌哎,这边唱来那边和……”春潮涌动的时节,八桂大地歌声飞扬。当木棉花染红祖国南疆,“三月三”的欢歌再次唱响。

  今年,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第三小学的学生迎来了特殊的“山歌对唱伙伴”。借助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搭建的“渝桂同步课堂”,崇左市的壮乡孩童与千里之外的重庆学生齐聚“云端”,跨越山川同上一堂别开生面的音乐课。

  看着孩子们活泼生动的表现,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黄平化激动不已,面对边境地区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困境,自1989年投身教育事业的他与团队成员陈留、闭晓丹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让边疆师生与北京、上海、重庆等地师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探索出边境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36年的坚守,不仅成功推动边境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更铸就了一部感人至深的教育接力史诗。

  关爱学生:从“心贴心”到“云守护”

  初次见到黄平化,记者便看到他那些发黄的笔记本,上面工工整整记录着学生名字、成绩、性格特点,以及父母外出打工的地点和联系方式等。这些笔记本是他关爱学生的“秘密武器”,密密麻麻记载着每个学生的变化。

  1989年,刚满20岁的黄平化从南宁民族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偏远的天等县都康乡多信小学任教。那里校舍简陋、条件艰苦,而他接手的班级颇为特殊——43名学生中,36名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一年仅春节才能相聚。

  “只要腰不弯,就没有扛不动的山。”天等在壮语里的意思是竖起的石头,看着学校周边处处耸立的石山,血气方刚的黄平化很快便抹平心里的落差,并立下铮铮誓言。

  那时,黄平化既是老师,又充当着父母的角色,他与学生一起聊天、运动、劳动。在没有大数据的年代,他靠一个个笔记本记录学生的点滴变化。为全面了解学生情况,黄平化常常利用双休日,骑车到十几公里外的留守儿童家中家访。

  而这一扎根,便是10年。黄平化摸索出适合乡村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每个学生创造适合的学习场域,创下所带学生10年无一人辍学、无一起安全事故的纪录。凭借优异的教学成绩和高尚的人格魅力,黄平化赢得了同事、学生和家长的广泛赞誉。

  与师傅黄平化一样,陈留也格外关心呵护学生成长。在她担任校长的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第三小学,这份关爱在“心贴心”的基础上多了数字化的色彩。学校借助数字化技术构建“数字学生”系统,深入分析、细化学生行为,完整勾勒出学生信息全貌。该系统既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建议,也为教师开展精准教学提供指导。

  陈留向记者讲述了学生小亦的成长故事,可谓该校学生数字化成长的缩影。小亦乖巧内向、缺乏自信,在英语学习上投入大量时间,成绩却不理想。借助“数字学生”系统,英语教师发现小亦阅读以绘本为主,但文本阅读存在不足。于是,英语教师联合语文教师为小亦制订针对性指导方案,引导其阅读更多文本类课外读物,同时加强作文等方面指导,补足小亦的学习短板。经过一年的干预指导,小亦阅读成绩和英语学业质量显著提升,她还完成了英语小说创作。

  “教师只有洞察学生困难,找准成长关键点,才能有效支持学生。”陈留说,数字化技术为学生拓展出无限可能的学习空间,能够助力每个学生找到兴趣点与发展方向,从而实现个性化成长。

  陈留的徒弟闭晓丹则略显“传统”。闭晓丹出生于1987年,2016年从南宁调到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小学工作,次年加入黄平化“春风化语”工作室,她最关心的是用文化浸润学生心灵。

  一次,闭晓丹讲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向学生提问为何而读书。学生热烈讨论,答案五花八门,有一名学生称国家强大了,过好自己的生活就行。这样的观点引发学生争论,闭晓丹内心难以平静:一个人如果缺少奋进力量,很容易沦为“躺平族”。

  于是,闭晓丹带领学生“日行红色边关”。在友谊关下,学生聆听友谊关的前世今生;金鸡山上,战士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令学生热泪盈眶。“我也要像戍边叔叔一样保家卫国”“中华少年,顶天立地当自强”!这些充满童稚却坚定有力的话语,让闭晓丹颇感欣慰。

  在班级管理中,闭晓丹深挖边境地区的文化瑰宝,构建“石榴课程”,将民族团结教育深深植根于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她独特的班级管理案例被教育部评为班主任工作创新案例。

  师徒三代,关爱学生的方式方法虽有不同,但关爱学生之心未曾有变。

  教师成长:从“传帮带”到“云教研”

  “专业上想发展,就找黄平化,他的理念总保持前瞻性。”这是崇左市不少教师间口口相传的成长“秘诀”。大新县桃城第一小学副校长黄萱宁加入“春风化语”工作室时,几乎没有拿得出手的荣誉,短短几年后她已成为广西特级教师、广西教学名师、正高级教师,实现专业发展“大满贯”,而这离不开黄平化在教科研、成果培育等方面的助力。

  其实,黄平化在专业发展上也曾遭遇困境。20多年前,已获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的他,因一位专家的话而警醒:要有自己的专业话语权。此后,黄平化踏上了专业发展之路,教科研与成果培育齐头并进,并斩获多项自治区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自己成长了,黄平化更致力于帮助学校及区域内教师快速成长。他尤为关心青年教师,积极为青年教师制定生涯规划,督促其从事教育研究,指导其撰写教育论文。他深入课堂与青年教师磨课评课,倾听教师心声,借助微信公众号“睿之心语”分享经验。在他的引领下,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教育集团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3名,广西特级教师7名,市级学科带头人32名,26名教师荣获自治区各级各类赛课一等奖。

  如今已是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的陈留就是黄平化“手把手”带出来的。这个因为父母支边而来到崇左的上海姑娘已经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并且借助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立了区域青年教师训练营和县域研修共同体,打破校际空间壁垒,带动崇左市大批青年教师提升业务水平和教科研能力。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解决了一线教师长期找不到得力教学辅助工具的难题。”陈留介绍,学校借助平台赋能教科研,推动教学模式、方法改进,并凝练成果。近年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第三小学累计获得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自治区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真正实现“科研赋能,驱动内核发展”的既定目标。

  面对教改重难点问题,陈留还创建“双师三导”教学模式:线上名师讲授基础课程,线下教师侧重个性化指导,AI系统提供实时反馈,形成“人机协同”教学新生态。以AI课堂分析报告为指导,融入多种信息技术深度开展教学研讨,为教师课堂设计开出精准“处方”。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第三小学在教育数字化方面的努力也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可。去年1月30日,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主旨演讲中专门提到了该校的经验,给予了肯定。

  学校发展:从“教育洼地”到“示范热土”

  接受采访时,黄平化回忆起办学初期遭遇的困惑:当年邀请教育专家到崇左指导工作,十有八九会收到“档期冲突”的回复。究其原因,是因为这座边陲小城曾因地理位置偏远、教育基础薄弱,长期处于教育发展的“视角盲区”。

  “越是边缘越要迈向教育高地!”面对困境,黄平化搬出“扛山”精神,秉持“好学校从关注每一位师生开始”的办学思想,致力于打造“一所图书馆式的学校”。

  学校实施“五子工程”,为教师发展引路子、压担子、搭台子、扶梯子、树牌子,不仅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提升了整个教育集团的实力。

  10年间,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从1所发展到4所,教师从几十人发展到600多人,学生从400多人增加至1万余名。

  近年来,黄平化借助“春风化语”工作室,深耕“阅读—想象—思维—表达—写作”五层级转化实践,借此辐射引导全市的教育教学改革,其凝练的教学成果《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小学DI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荣获自治区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8年又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此外,近年来黄平化整合实施的教育实践案例《精耕经典阅读课程 传承优秀文化根脉》等五个教学案例入选教育部优秀案例。

  “过去是教育‘死角’,总是被人们遗忘,现在学校成了祖国南疆教育热土,前来参观学习的教师络绎不绝。”黄平化颇为自豪地说。

  不止“一校好”,还要“校校好”。近年来,作为自治区名校长团队带头人,黄平化跋山涉水累计行程8000多公里,走遍边境线的110多个教学点开展调研和教育帮扶工作,他用青春和汗水浇灌自己钟情的“强教兴边”事业。

  而陈留则因数字化赋能,实现了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蝶变。2020年起陈留带领团队开启变革之旅,她坚信数字化是提升边境教育质量的关键。在她的倡导下,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第三小学构建新型数智学习空间,艺美中心、科创中心、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等专业场馆齐全,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助力学生个性化成长。

  不仅如此,曾经的徒弟也成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老师”。“为了不拖数智教育的后腿,黄平化书记不仅虚心向团队里的年轻人学习,还自己开通‘睿之心语’微信公众号,每周坚持发布2—3篇教育评论文章,以此引领队伍航向。”陈留笑着告诉记者。

  2025年3月19日,崇左市首个学校人工智能教育工作室在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第三小学正式成立。作为主持人,陈留踌躇满志,她说,“未来将大胆探索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教学、人才培养、学校管理模式,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努力出经验、出资源、出成果,带动区域基础教育改革发展”。

  去年,团队里最年轻的闭晓丹出任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第四小学校长,目前正致力于带领学校深化“课程整体育人”特色教育建设和博睿教育品牌建设,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三位老师以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边境教育守护者的崇高情怀,他们是边疆的烛光,照亮了学生的前行之路,更是边境民族地区教师前行的灯塔。”崇左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贵卓说,为充分发挥领军人才的引航作用,下一步崇左市将稳步推进“帮扶式”和“联盟式”共同体的建设,全面推进边境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冯永亮 邓少东)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疆阿禾公路正式通车

  • 新生代科研力量助推人形机器人加速成长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作为一所工科见长的大学,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涌现出一批热衷文化艺术的学生:材料学院研究生庄英赞受邀参加《声声入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京剧票友大会》节目;
2025-06-30 04:50
今年“三夏”生产,该农场配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收割机和拖拉机、气吸播种机、精准水肥轮灌系统、自动巡田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大显身手。
2025-06-27 10:25
6月2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在四川稻城启动建设配套项目,预计2027年望远镜完成装调并投入试运行。
2025-06-27 10:24
古生物研究表明,包括早期犬齿兽在内的一些远古动物,脑袋为一个没有左右脑半球区分的整体,而现生哺乳动物和典型的进步颌兽类则有左右两个脑半球。
2025-06-27 10:18
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2025-06-27 10:17
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26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一项开创性研究,成功将复杂难处理的混合废塑料变废为宝,为根治全球塑料污染顽疾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5-06-27 10:16
近日,一组“清华学生戴头套看演出”的照片在网络引发热议。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还面临社会伦理与隐私保护方面的争议,如何平衡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伦理、监管要求等仍是难题。
2025-06-27 10:1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已满两个月,身心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6-26 09:48
66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非鸟类恐龙灭绝,而就在撞击点附近,一种神秘的夜蜥蜴可能是唯一幸存下来的陆生脊椎动物。白垩纪末期,一颗巨型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的区域,形成了一个直径超过150公里的陨石坑,导致全球大多数动植物物种灭绝。
2025-06-26 09:47
在全球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等提出了一个衡量人与自然共同繁荣程度的全球框架。论文合作作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办公室主任Pedro Conceicao表示,面对当今严峻的地球系统变化,我们必须把人与自然健康、互惠的关系纳入发展愿景。
2025-06-26 09:4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