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袖珍”村医付金茹:我淋过雨,就想为乡亲们撑把伞
首页> 地方频道> 卫生 > 正文

“袖珍”村医付金茹:我淋过雨,就想为乡亲们撑把伞

来源:通达融媒2024-11-13 20:34

  “袖珍”村医付金茹:

  我淋过雨

  就想为乡亲们撑把伞

  假如命运在你的生命之初,就给你的身体划下一道不可磨灭的残缺,你将会如何书写接下来的人生?关于这个问题,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甘旗卡镇盖顶村的乡村医生付金茹,用27年的时间,为我们一笔一划地写下一个坚定且动人的答案。

  扎根乡村工作27年

  她全力以赴

  付金茹今年48岁,扎根乡村工作已经整整27年。和其他乡医不同的是,她自小便患有身体残疾,由于当年医疗水平有限、医疗意识不强,以及家庭贫困,父母没有条件为她矫正,导致她的身高只有1.4米。但从医的这颗种子,却在幼年的她一次次遭受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折磨中悄然生根发芽。“医生”二字,成了付金茹崇拜又向往的名词。

  拎着小药箱出门诊治的付金茹

  她崇拜医生,崇拜他们能够救死扶伤,向往着自己也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为有疾病征兆的孩子们及时进行医疗干预,为身边同样遭受病痛的乡亲们驱散阴霾。回忆起梦想之始,付金茹说:“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也想为别人撑把伞。”高中毕业时,在人生的三岔路口,付金茹心头萦绕多年的那个名词终于成为了选择项。在母亲的鼓励下,她坚定地踏入卫校,开始系统性学习医疗知识,也正式开启了这段艰辛的逐梦之旅。

  陪伴了付金茹27年的小药箱

  1997年,顺利从卫校毕业后,付金茹义无反顾地选择返乡开办村级卫生室,为最基层的群众医治病痛。27年的漫长时光里,她从农村最基层的医疗机构做起,从不怠慢,精心为患者诊治。全身心投注在乡村工作中的她,不但从未停止过为患者服务的脚步,更没有放弃过对医学高峰的攀登。尽管大多数人都认为,乡医并不需要太艰深的学术研究,包括她的同行都曾劝过她:“我们干乡医的水平够用就行,你咋还学那么辛苦?也不能给你多加工资。”但付金茹始终把“学无止境”四个字记在心间,认为只有不断充实知识库,习得最先进的医疗技术,才能最大程度保证病人的治疗效果。

  付金茹从医至今考下来的证书

  2015年,在边工作边读书的情况下,付金茹依靠自己的努力拿到了临床助理医师资格证。对于身患残疾的她来说能取得这个成果,其间的困难可想而知,但这张资格证并没有让她止步不前,而是继续学习、沉淀。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付金茹在通辽市第二人民医院规培一年,并取得了合格证书,成为一名全科临床助理医师。直到现在,付金茹依旧为考上执业医师而努力着。日拱一卒,功不唐捐。付金茹努力精进医术的唯一目的,就是更好地治病救人。

  做好“乡村守望者”

  她矢志不渝

  接电话、记录需要备好的药品、整理药箱、出门,这就是付金茹27年来每天都在重复的日常。在谈及这些年的乡医工作时,付金茹对自己从医之路上付诸的辛苦和汗水显得有几分轻描淡写。

  付金茹为村民备药

  开办村级卫生室之初,付金茹只能拎着小药箱步行几十分钟到患者家里看病,丈夫李雪元心疼她奔波太辛苦,便每天骑车载着她上班。彼时村里通信不发达,常常是还没等她从外面回来坐稳吃口饭,就又有乡亲登门看病。直到家里的条件好了一些,付金茹才买了一台小车,由丈夫李雪元负责全权接送。再后来,为了不耽误出诊,付金茹抽出时间考下驾照,将家里的大事小情全部交给丈夫,自己专心出诊。五年时间里,尽管每天只是在村范围内奔波,那辆小小的奇瑞QQ也整整跑了十几万公里。

  短短一个小时的采访中,付金茹的电话、微信消息就没停过,求医问诊的、拿药的、咨询的……付金茹多次饱含歉意地打断采访,转头一一耐心为各位患者解答,并及时安排好出诊时间。

  付金茹微信里的2009位好友

  付金茹手机里有2009个微信好友,基本都是她诊治过的病人或病人家属。而她的付出也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和信赖。年轻人多半都在城里打工,村里大多都是老人和小孩,不管办理什么手续,哪怕是涉及到钱的事,有什么搞不懂的,村民们都直接找付金茹帮忙。

  付金茹为村民周昕然诊治

  接完村民孙玉兰老人的电话,付金茹直接驱车来到她家小院,为她和孙女周昕然安排输液,并将注意事项一一嘱咐给留在家中的另一位老人。“今天是我输液的第六天,身体明显感觉恢复了不少,付医生的医术我们十里八乡都信得过的!”孙玉兰老人毫不吝惜对付金茹的赞美。

  付金茹为杨淑兰老人做日常回访

  诊治好这一户,付金茹步履不停地赶往下一户人家。今年74岁的杨淑兰是高血压、心脏病和眩晕症患者,家中的年轻人都在外打工,家里只有老太太一个人。付金茹作为她的主治大夫,在为她治病的同时,还经常到她家里回访,顺便关照她的日常生活。老太太每次见到付金茹都格外高兴:“金茹看病认真负责,人也和气,常耐心地为我讲解我弄不懂的事情,跟我亲闺女一样!”杨淑兰握着付金茹的手,念叨着这些年付金茹对她的照顾。在她看来,付金茹俨然是她生活里不可或缺的存在。

  只是一个上午的时间,付金茹就已经给三户人家登门看诊,下午的时段也早已安排的满满当当。但她似乎感觉不到疲惫,眼睛依旧亮亮的,浑身充满了精气神。“从医27年,我从来不曾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反而越干越有劲儿!”付金茹笑呵呵地说道。

  “曾经村里有一个孕妇过了预产期还无知无觉的,还好我及时发现为她做了检查,见情况不对直接送去了医院。那次真是好险啊,如果再晚去一会儿孩子就没了。”付金茹对“乡医”这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正是在这许许多多次于生命危急时刻拉人一把的经历中越积越深厚。

  付金茹为村民录入信息

  由于付金茹医术精湛,十几年来一直有大医院陆续向她抛来橄榄枝,但无一例外都被付金茹拒绝了。“我没有办法离开我的乡亲们,我知道他们离不开我,我也同样离不开他们。而且我也曾经深刻地体验过生活的不容易,不是说淋过雨的人也想为别人撑把伞嘛,如今我自己有伞了,就想为乡亲们也撑一把,我愿意做乡亲们的健康守护人、小村守望者。”说这话时,付金茹温柔地看着手里的名册,眼里似有千言万语。

  寒来暑往,年复一年,“袖珍”村医付金茹用脚步丈量着这方土地,用医术与医德守护着每一位父老乡亲。

  “夫医者之善恒,惟生命不可辜”。乡亲们把对她的敬爱与尊重融进了举手投足间、融进了热切的眼神里,她把自己的仁爱绘进了盖顶村的阡陌中、表达在了叮嘱里。

  作者/石若冰 斯琴塔娜

  视频制作/王晶晶

  编辑/石若冰 校对/孙枫 一审/许红霞 二审/于露 终审/斯琴塔娜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南万宁获救海豚“万万”成功回归大海

  • 第二届金熊猫奖在成都揭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要为“年纪尚小”的新职业破解“成长的烦恼”,不仅要完善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还要有能跟上步伐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为新职业从业者提供支持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更好的保障制度、更强的身份认同感、更完善的培养体系为新职业就业者提供更广阔、更精彩的发展舞台,让他们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也为创新创造的活力涌动持续贡献力量。
2025-09-11 09:39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