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我和园区的故事|金水湾
首页> 地方频道> 文化 > 正文

我和园区的故事|金水湾

来源:苏州日报2024-10-30 19:57

  古城东边有一片很大的湖,风平浪静时,微波轻漾,像一片明澈的海;风雨飘兀时,激越昂扬,似一匹奔腾的马。海湾是个让人向往的去处,沙滩延伸海底,鸥鸟缠翔浪尖。湖湾却不一定,尤其在江南,大多被轻拥在绿荫中,哼着摇篮曲,娇盈潺湲,安逸慵懒。

  夏秋交替,阳光依旧酷烈,水天一色的金鸡湖仿佛纯情的画册,每一页都明丽旖旎,四围的香樟、银杏及其他林木绿得蓊郁青葱,浓得竹荫满月,与天和水的蓝一样卓尔不凡。跨于湾水之上的栈桥悠然伸向湖的对岸,恰似画面上装饰了优雅的线条,柔和、舒展、灵动,湖湾一下子不再野调无腔、空阔简略,而是有了纹理,有了细腻,有了闲云野鹤般的美丽。

  好几次路过金水湾,都曾向湖边探视,一直没发现栈桥与湖湾安闲依偎的身影,手机里那个撩人的介绍,总在心头牵肠挂肚。这次特意寻访,大有不见不散之意。湖南岸的金鸡湖大道车来车往,日夜繁忙,路旁小花园篱植的几何图案与紫薇的临风花姿相映成趣,安抚了路的喧哗。大道、花园与湖的落差,如同大户人家的照壁,隐匿了栈桥与湖水相辅相成的天生丽质。

  金鸡湖确实天生丽质,三十年前的那次造访,给结伴去看湖的几位姐妹留下深刻印象。天苍苍野茫茫,远眺中的金鸡湖秋水长天,淡雅孤寂。沿岸的沼泽里,水生植物茂盛得几近疯狂。蒲草举着烛棒,在婆娑起舞的叶间格外显眼;野茭白摇着细长薄叶,像女儿国的绿纱仙子:水葫芦、野菱角、野芹菜,以及很多叫不出名字的植物让好奇的我们一边摘采,一边张冠李戴,出尽洋相。待想起拍照时,衣裙鞋袜早已泥渍斑斑,一身狼藉。沿湖有一排房屋,它的红顶在绿涛中时隐时现,据说那是管理部门的简易办公处,屋里的人正在描绘金鸡湖明天的蓝图。我们投去的眼光有些迷惘,不知打破了原生态的金鸡湖,究竟会出落成什么样子。

  脚步随着栈桥逐渐的弧度与缓慢的起伏来到高处,举头四望,内心竟然腾起莫名感动。左岸的东方之门,雄姿巍峨,环球188、苏州中心、CBD一条街,一字摆开的高楼大厦林立出新城的绚烂多姿。穿过这片门户般的区域,向西可以通往古城。两千五百多年的老城里长满园林和古巷,纵横的溪流渡口流淌着说也说不完的故事,那里有老苏州最为怀念的过往,还有浓得化不开的乡音和乡愁。东方之门的对岸,国金中心是支顶天立地的毫笔,向蓝天书写,向大地描绘,新城的崛起宛若那个湖畔的摩天轮又宏伟又圆满。

  在老百姓眼里,古城保护的标准之一是在园林里看不到园外的高楼,否则,苔绿花香的氛围就破坏了。新城崛起的标志之一是满眼特立独行的时代进步,包括理念、技术、建筑与生活,一个婉约,如同一阕宋词;一个豪放,恰似一首唐诗,相约在江南的行云流水中,仿佛眉眼深含三月春雨,不知有多动人。

  爱人在外企工作,我们很早就将家搬到园区。那时的家门口是一块块规划过却尚未开工的农田,田里只做些简单修整,浅浅的池塘开着藕花,挖塘的泥土堆放成丘地种着栀子树,四周全是绿茵茵的草地。工人在绿地浇水割草,如同农家一茬一茬打理。傍晚出门散步,沿着草坪,迎着花香,走着走着就到了金鸡湖畔。不理解的亲友曾问我,为什么搬去如此荒野之地?我笑道,过十年再告诉你答案。

  刚搬来园区的那些星期天,我与爱人忙完家务常来金鸡湖边,静静席地在沿湖的石阶上看落日。石阶宽宽长长显得十分气派,零星的人们坐在那里,犹如五线谱上的音符,温文莞尔。当太阳慢慢落入对岸丛林,漫天的晚霞洇开一大片红云,两人感慨着眼前的日新月异,向往着将来的繁华大气,只觉得好日子可以直挂云帆。一转眼三十来年过去了,在红顶小房子里描绘的画卷终于成了现实,姑苏城外的这片热土令世人瞩目。我常常将目光停留在那些拔地而起的景致上,满眼都是陈年的温柔。偶尔,还去石阶小坐,与我们同坐的人却越来越少,他们或坐进了一旁的咖啡屋、美食店,或去了广场、书城和星座。

    好多回,坐在湖边连成一排的白色亭子里喝果汁,看湖里的小帆船或小舢板来去。霜气漫天的冬日,去文化街区看画展、陶展、雕塑展,看各种各样被浓缩成不同形态的文化载体。偶尔,也陪父母去桃花岛看桃花,去紫茵阁听秋语,感觉眼前的美好仿佛梦中,却又真实得可以一点一点触摸。

    凉风习习的夜晚,金鸡湖五光十色,一片璀璨。金水湾幽静简单,正合忙碌一天后倦怠的心意。栈桥的灯光是渐变的,红黄青蓝紫,像分解过的霓虹,走一段清爽的蓝,换一段明亮的黄,又从紫色中经过,才来到红的地盘。渐变的色彩落到脚下便成了对某个颜色纯粹的感受,很多人如我这般,桥就有了络绎不绝的倏倏忽忽的欣喜。灯光是刻意设计的,刻意中携带的随意,像白色湖亭里喝过的果汁,清新适宜。

    如果说白天的金鸡湖是真切的,摸得着一个个生命的生长点;那么夜晚的金鸡湖就是朦胧的,依稀看得见过去、现在与将来的链接,更适合梦幻般的畅想。

     (作者 袁轩 雏菊园)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举行

  • 电影《731》拍摄历程特展在哈尔滨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在氢负离子导体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9-18 09:52
工业遗址与科幻主题联动,带来现实与想象交错的奇妙感受;科技手段还原知名IP场景,让游客沉浸到小说里的名场面;利用独特地质地貌,打造“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来一场新鲜、有趣的科幻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之一。如何做好科幻与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各地因地制宜进行了探索。
2025-09-18 09:50
记者17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部署在四川省资阳页岩气田的2口评价井测试产量均超百万立方米,其中资页2-501HF井试获日产气140.7万立方米,刷新我国页岩气测试产量最高纪录。
2025-09-18 09:44
当今中国,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与路径,科学教育的潜力将变成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实力。
2025-09-18 09:43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
2025-09-18 09:40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