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C919大型客机总设计师吴光辉:永远做考生、获取新知识
首页> 地方频道> 科学 > 正文

C919大型客机总设计师吴光辉:永远做考生、获取新知识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4-10-23 16:36

  中新网上海10月23日电 题:C919大型客机总设计师吴光辉:永远做考生、获取新知识

  记者 郑莹莹

  2023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23日在沪揭晓,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商飞)首席科学家、C919大型客机系列总设计师吴光辉是获得上海市科技功臣奖的两名科学家之一。

  吴光辉院士(中国商飞 供图)

  吴光辉1960年2月出生于湖北武汉。他53岁时学开飞机,为了给中国设计出更好的国产大飞机。

  ——永远做考生

  2007年,中国C919大型客机项目立项。2008年,吴光辉受命担任C919大型客机总设计师。经过十余年攻坚克难,C919大型客机于2022年9月29日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通过C919的研制,中国首次走完大型客机设计、制造、试验、试飞及适航取证的全过程,具备了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研制大型客机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设计飞机,吴光辉在53岁时开始学开飞机,“要想设计好飞机,设计师就应该学会开飞机,体会飞行员对飞机是什么感觉,从而更好地设计飞机。”吴光辉说。

  在他看来,飞行员的体验是飞机设计的基础。因此,从2013年开始,他就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的时间去学开飞机。

  考理论题的时候,因为平时工作繁忙,吴光辉就用手机下了App,一有空就“刷题”,同事说他特别像一个准备高考的学生。吴光辉觉得这说得挺对的,因为他就是希望自己能够像考生一样,永远都在获取新知识。

  他在考证的过程中也将这些飞行经验运用在C919大型客机的设计中,让中国国产大飞机更“好飞”。

  ——最初的梦想

  “起飞那一瞬间,我才觉得有点累了”,这是吴光辉在C919大型客机首飞成功后吐露的心声。

  那是2017年5月5日,在上海浦东机场,在众人的注视下,C919大型客机圆满完成第一趟“蓝天之旅”。“作为技术总负责人,面对首飞这个关键节点,我压力很大。”吴光辉坦言。

  直到C919大型客机平稳降落后,吴光辉才放松下来,与机长紧紧拥抱在一起。

  时间拨回几十年前,吴光辉高考填志愿的场景。他回忆说:“有飞机设计、电子电气、雷达、发动机等(相关专业),我就想学飞机设计,将来可以当总设计师,设计咱们自己的飞机,所以我的第一志愿就写了飞机设计专业。”

  从南京航空学院毕业后,吴光辉被分配到了当时的中国航空工业部603所担任技术员。那时,中国的航空业发展不景气,603所地处西安远郊,科研、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很多人选择了离开。有人问吴光辉,为什么能够一直待在那里?吴光辉说:“因为我们一直有型号任务,忙起来也想不到别的,总觉得自己有事可做,很幸福了。”

  从2006年起,吴光辉先后担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的院长、ARJ21支线客机的总设计师,而后便是C919大型客机的总设计师。

  国产大飞机的研制过程很艰苦,但收获也很多。让吴光辉高兴的是,他看到了一支年轻队伍的成长。在中国商飞,3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了近70%。这支年轻队伍在经验方面虽有所欠缺,但有朝气、肯拼搏。

  “中国商飞成立初期,我和年轻人谈工作,他们就看着我,我说什么就是什么。现在不是这样了,我跟他们谈工作,有时候一个问题要讨论很长时间,有互动,甚至有分歧、有辩论。他们成长了,有自己的分析,有主见了。”吴光辉笑着说。(完)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四川舰顺利完成首次航行试验

  • 大、小苏干湖:咸淡相连的高原“姊妹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