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华慈孝文化节的十年与三个“关键词”
首页> 地方频道> 文化 > 正文

中华慈孝文化节的十年与三个“关键词”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4-08-21 14:34

  2024第十届中华慈孝文化节在浙江杭州举行。王刚 摄

  中新网杭州8月21日电(记者王逸飞)20日,由杭州灵隐寺主办,中国慈善家杂志社、杭州云林公益基金会支持的2024第十届中华慈孝文化节在浙江杭州举行。其通过诸多活动的设置,力求以多元角度诠释新时代慈孝新内涵。

  从“今年”到“十年”,如何读懂中华慈孝文化节?其对三个“关键词”的诠释,正是思路所在。

  “关键词”之一是“榜样力量”。

  “我们怎么样去支持孩子们都是不为过的。社会各界面对一个社会问题的时候,可以联合起来、链接起来,去采取行动、推动改变。”回顾自己13年的公益之路,“免费午餐”公益项目发起人邓飞说。

  2011年,彼时还是媒体记者的邓飞联合500名记者、国内数十家主流媒体和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发起免费午餐基金公募计划,倡议每天捐赠3元,为乡村学童提供免费午餐;从2022年春季学期开始全面倡导6元餐标。

  截至今年3月底,该项目总募捐超过11亿元,惠及全国26个省(区、市)的1764所学校,共有超43万名乡村学童吃上了热腾腾的免费午餐。

  邓飞所代表的“免费午餐”公益项目团队,是2024年度中华慈孝人物/团体的获选者之一。当日,受到表彰的还有40多年锱积铢累,在家乡兴学的浙籍港胞张杰;设立“董妈妈基金”,帮助超过1.8万名困难学生实现求学梦想的英籍台胞董淑贞;让“互助养老”蔚然成风的南京市养老服务互助时间平台项目团队等,共9个人物/团体。

  慈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其传承与弘扬离不开“榜样力量”的带动。

  年度慈孝人物/团体评选,是每年中华慈孝文化节的核心板块。目前,该活动已累计评出近百个跨越年龄、行业、地域的年度慈孝人物/团体,以具象化的行动共同勾勒出中华慈孝的温暖群像,也让“慈孝之光”影响越来越多人。

  澳门濠江中学与杭州外国语学校的学子合唱《歌唱祖国》。主办方供图

  “关键词”之二是“最大公约数”。

  作为中华文化的伦理起点,慈孝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共同“情结”。这一特点也让中华慈孝文化节成为凝结民族精神、聚合各方力量的重要载体,让中华传统文化延续性与生命力被更多人看见。

  20日的活动现场,主办方杭州灵隐寺方丈光泉法师,与台湾中台禅寺的见达法师同台共同书写“慈孝”二字,传递两岸弘扬慈孝之风的共同愿望。

  澳门濠江中学与其友好学校——杭州外国语学校的学子,携手登台合唱《歌唱祖国》,以慈孝文化为起点,唱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

  “中华慈孝文化大使”的阵容也在继续扩充。当日,全国政协委员贺凯琪,跳水奥运、北京星能公益基金会创始人高敏受聘“2024中华慈孝文化大使”。

  在她们之前,李玉刚、齐豫、朱哲琴、何水法、赵雁君、赵文卓、叶璇、朱启南、邓亚萍、侯京健、郑培钦、麦家、张凯丽、徐梦桃、管晨辰等知名人士已先后成为“中华慈孝文化大使”,在各领域让慈孝文化得到更广泛、更深层次地传播。

  在文化声音的传播方面,多年来,美国侨报、法国欧洲时报、希腊希中网、匈牙利新导报网、巴西南美侨报网等海外华文媒体持续关注并报道中华慈孝文化节,将慈孝之风传递至世界角落,助力这一活动成为面向国际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

  超越时空距离、跨越年龄身份,让越来越多人同向而行,这正是中华慈孝文化节的魅力、中华传统文化的吸引力所在。

  中华慈孝养老高端对话。主办方 供图

  “关键词”之三是“务实推进”。

  传承弘扬慈孝文化,需要凝聚共识力量,更需积极探索方向路径。

  “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要坚持新理念引领、长期主义、需求导向、创新驱动、‘四化’发展、要素支撑”“发展养老服务业,家庭养老是根本,社区养老是基础,养老机构的复合型依托是关键之三”……

  2024第十届中华慈孝文化节期间举行的中华慈孝养老高端对话,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理事长、创始院长,民政部原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教授,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会长吴玉韶,日本康复介护协会理事、健康未来政策研究所所长山口和之等专家,就“银龄安养”“人人享老”等话题展开探讨。

  从往年的“后疫情时代的慈孝与养老”,到“长三角养老一体化”“如何应对老龄社会的养老压力”,再到“智慧养老科技赋能”,聚焦“养老”这一当代社会的现实问题,以务实态度探索养老事业的多元化发展途径,是中华慈孝文化节的“传统”。

  “务实”还体现在各色社会活动的开展中。如今年中华慈孝文化节推出“我陪父母游灵隐”慈孝公交项目,鼓励民众陪伴长辈出游,通过公交这一日常出行工具,向全社会传递陪伴与慈孝的温馨信息。

  再如去年,第九届中华慈孝文化节启动“让爱回家”寻亲团圆行动,通过团圆公交等载体助力寻亲,让更多人加入到共筑大爱善举的行列中。

  走过十年,中华慈孝文化节留下了自己的精彩故事,显现出独特的社会价值。这是一个节点,更是新的起点,这一故事在未来依然值得期待。(完)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香港“非遗月”处处有“非遗”

  • 江苏南通:“第二现场”观赛区 城市“全域”看“苏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作为一所工科见长的大学,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涌现出一批热衷文化艺术的学生:材料学院研究生庄英赞受邀参加《声声入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京剧票友大会》节目;
2025-06-30 04:50
今年“三夏”生产,该农场配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收割机和拖拉机、气吸播种机、精准水肥轮灌系统、自动巡田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大显身手。
2025-06-27 10:25
6月2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在四川稻城启动建设配套项目,预计2027年望远镜完成装调并投入试运行。
2025-06-27 10:24
古生物研究表明,包括早期犬齿兽在内的一些远古动物,脑袋为一个没有左右脑半球区分的整体,而现生哺乳动物和典型的进步颌兽类则有左右两个脑半球。
2025-06-27 10:18
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2025-06-27 10:17
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26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一项开创性研究,成功将复杂难处理的混合废塑料变废为宝,为根治全球塑料污染顽疾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5-06-27 10:16
近日,一组“清华学生戴头套看演出”的照片在网络引发热议。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还面临社会伦理与隐私保护方面的争议,如何平衡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伦理、监管要求等仍是难题。
2025-06-27 10:1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已满两个月,身心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6-26 09:48
66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非鸟类恐龙灭绝,而就在撞击点附近,一种神秘的夜蜥蜴可能是唯一幸存下来的陆生脊椎动物。白垩纪末期,一颗巨型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的区域,形成了一个直径超过150公里的陨石坑,导致全球大多数动植物物种灭绝。
2025-06-26 09:47
在全球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等提出了一个衡量人与自然共同繁荣程度的全球框架。论文合作作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办公室主任Pedro Conceicao表示,面对当今严峻的地球系统变化,我们必须把人与自然健康、互惠的关系纳入发展愿景。
2025-06-26 09:46
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这项调查系统查清了我国东北典型黑土区地表基质资源“家底”,实现了东北黑土地地表基质层的首次系统调查与深度解剖。
2025-06-26 09:41
记者邱玥25日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二期项目全面投产。 目前,“深海一号”大气田已经达到最高产能设计状态,年产气量有望超过45亿立方米。
2025-06-26 09:40
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能源部支持的薇拉·C·鲁宾天文台,首次捕捉到的太空景象呈现出一场由恒星“托儿所”及邻近星系的密集星团构成的粉蓝视觉盛宴。鲁宾天文台的科学团队还开发了面向公众的工具“天空查看器”,用户可通过平移和缩放功能探索这些超高分辨率图像中的恒星和星系。
2025-06-25 09:46
中国海油25日宣布,公司在南海水域的“深海一号”大气田二期项目全面投产,标志着我国最大海上气田建成。“深海一号”大气田分一期和二期开发建设(一期于2021年6月投产),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1500亿立方米,最大作业水深超1500米,最大井深达5000米以上,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6-25 09:33
2017年启动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为新一代草地植被图的绘制提供了新的契机。“我们共识别出65种主要草地类型,其中高山嵩草草甸、紫花针茅草原、矮生嵩草草甸、垂穗披碱草草甸和线叶嵩草草甸这5个群系分布最广。
2025-06-25 09: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