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谢谢你,挺身而出的医生
首页> 地方频道> 卫生 > 正文

谢谢你,挺身而出的医生

来源:新华网2024-08-19 09:58

  新华社广州8月18日电(记者徐弘毅)在大街上,在列车里,在危急时……无论何时何地,只要遇到有人紧急求医,人群中的医生总会挺身而出,毅然伸出援手。今年以来,身怀仁心仁术的医生们屡屡响应群众求助,挽救宝贵生命,彰显医者大爱。

  挺身而出响应呼叫

  8月1日傍晚六时许,在从广州东站开往南平市站的D2318次列车上,一阵急促的广播打破了车厢内的宁静:“现在有旅客突发疾病,请医务工作者听到广播后到4号车厢帮忙救援!”

  车上,正在休年假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外科ICU医生徐榕咛,被丈夫从瞌睡中轻拍叫醒。得知广播寻医后,她快步来到患者所在车厢。

  徐榕咛表明医生身份后,周围热心乘客说,患者1小时前低血糖,“喝了糖水就好些了,但是刚才一起来又摔倒。”

  仔细观察后,徐榕咛判断情况并不简单:患者嘴巴歪斜,左侧鼻唇沟变浅,而且伸舌左偏,左侧肢体麻木、乏力。虽然意识清醒,但吐字不清,边饮水边流涎。

  “他中风了,需要尽快送医。”徐榕咛说,脑卒中有非常高的致残、致死率,由于车上无法进行影像学检查,难以明确病情。“麻烦联系有卒中中心的医院,走绿色通道,尽快开通血管。”她对列车长说。

  患者一度不愿提前下车就医,徐榕咛一边安抚患者,一边为患者测量血压,帮助对方保持呼吸道通畅,最终成功在最近的漳州站将患者送上120救护车,当晚便进行了手术。

  突发脑梗乘客家属事后向广州12345热线表扬徐榕咛医生。新华社发

  4天后,徐榕咛接到患者家属来电,患者的堂哥告诉她,由于送医及时,弟弟脑梗恢复良好。“我也是一名医生,非常清楚及时就医的重要性,感谢徐榕咛医生的帮助。”对方说。

  “你别客气,我相信任何一名医生遇到这种情况都会第一时间救人。”徐榕咛说,“你也是医生,你应该明白。”

  及时伸出一双援手

  医者仁心,就是在危急时刻伸出援手。至今近三个月过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体检中心主任冯智毅每当路过珠江大桥,常会想起那个救人的下午。

  5月23日,冯智毅在下班后驾车途径珠江大桥遭遇拥堵,他随后得知前方有一个27岁的男子意图跳江,警方正在现场处置。

  眼看男子情绪激动,有多次心理救助经验的冯智毅主动上前,向警察表明自己是医生,可提供帮助。获得警方授权后,他开始尝试跟小伙子搭话,逐渐接近对方。

  在沟通中,冯智毅了解到对方因为感情问题一时想不开,于是运用沟通技巧耐心开导。攀谈约半个小时后,对方打消了轻生念头,被众人合力救下。

  之后,冯智毅又陪同小伙子在派出所等待家属到来,两人边等边聊,对方也渐渐敞开心扉。“假设当时有另一个你,看到想要轻生的自己,你会说什么话,把他劝回来?”冯智毅提出的这个问题,让小伙子思索良久。

  “医生,以后要是再想不开,我就会提醒自己打消轻生的念头,谢谢您。”对方说。

  这不是冯智毅第一次劝说轻生人员。自从2007年接受专业心理咨询培训后,冯智毅至今已在不同场合成功劝说3人打消轻生念头,这次是第四例救助。“能帮助一个人重拾生活的勇气,让他好好活着,这种成就感和我在医院治病救人是一样的。”他说。

  争分夺秒全力施救

  作为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一名麻醉科医生,心肺复苏是张睿最熟悉的基本技能。几个月前在晨跑中的一次紧急施救,让他对医者使命有了更深体会。

  3月23日周六上午,张睿把女儿送到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上体能课以后,自己正准备在附近跑个步时,忽然看见前方跑道上有一位跑者倒在地上,四周已经围上了人。

  他上前看到,倒地的是一位约50岁的中年男子,面色苍白、嘴唇发青。张睿立即表明医生身份,并请围观人群有序散开,为抢救腾出必要的空间。

  “朋友,你还好吗?你能听到吗?”见男子对问话没有反应,并且触诊颈动脉无搏动,张睿立刻开始为他实施心肺复苏。

  张睿为心脏骤停男子实施心肺复苏。新华社发

  “心脏骤停后的‘黄金4分钟’抢救期非常重要,否则可能因为缺血出现不可逆转的脑损伤。”张睿说。在场的保安很快也取来了AED设备,张睿果断对患者进行电击除颤,并继续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此时,另一名身为医生的跑友也过来帮忙,在两人配合下,男子逐渐恢复心跳和意识,随后被救护车送往医院。“患者后来接受了心脏支架手术,如今已经康复出院了。”张睿说。

  女儿下课后,看到迎面走来的爸爸满身大汗、面露疲惫,不禁感到疑惑。“刚才有个伯伯晕倒,心脏停了,我给他抢救回来了。”张睿淡淡一笑告诉女儿。

  “看来,以后去哪里都得把老爸带上,这样比较安全。”这个13岁的姑娘感叹道。让张睿更加欣慰的是,今年暑假,女儿也报名参加了一个包含急救培训的志愿者活动,回家后还主动分享新学到的急救知识。

  “这也许就是见义勇为的分量,它不只在于救人一命,而且还会潜移默化鼓励更多人去帮助别人。”张睿说,“作为医生,只要自己的医疗技能有用得上的地方,都会义不容辞,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天职。”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倒计时2天!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分论坛即将举行

  • 多项数字技术解码“兵马俑军团”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要为“年纪尚小”的新职业破解“成长的烦恼”,不仅要完善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还要有能跟上步伐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为新职业从业者提供支持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更好的保障制度、更强的身份认同感、更完善的培养体系为新职业就业者提供更广阔、更精彩的发展舞台,让他们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也为创新创造的活力涌动持续贡献力量。
2025-09-11 09:39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