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地方频道> 教育 > 正文

与孩子一起好好生活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4-06-27 10:25

与孩子一起好好生活

——探访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

与孩子一起好好生活

孩子们在“雨水花园”里游戏。 幼儿园供图

  ■解密名园

  一个月前,记者与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又称“花草园”)园长胡华预约采访,她把地点定在了北京市怀柔区的一个村庄。胡华指着一片开满黄花的荒地兴奋地说:“土地真是太神奇了,看到东西从地里长出来,真叫人狂喜。”记者从胡华亮晶晶的眼睛中,捕捉到了她对大自然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对简单朴素生活的追求。花草园生活化课程生机勃勃的奥秘,是否就藏在胡华的追求中呢?于是,记者开启了探秘之旅。

  找到幼儿园课程的文化根基

  花草园始建于2004年,从一开始,胡华就引导教师们,把焦点放在观察孩子、倾听孩子上。在这样的理念下,很快,花草园的课程就做出了自己的风采。

  2007年,胡华在美国经历了3个月的访学生活。在异国他乡,她深刻感受到,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我们的衣食住行、一颦一笑,就是我们的社会性面容。从美国回来,胡华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文化这东西,我们平时不大能看得出来,但我们时时能够强烈地感受到它,它像一股暗流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在她看来,我们永远不可能跳出那条“文化之河”。

  胡华认识到,幼儿园课程必须有自己的文化根基。于是,她带着教师们花了一年半细读《中国哲学简史》,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再加上那时她住在乡村,每天都在感受最质朴、最传统的自然生活。这一切,都让胡华开始思考文化之于教育的意义。于是,按照幼儿园的探索轨迹,胡华提出了回归儿童、回归自然、回归传统、回归生活。从此,花草园的生活化课程有了明确的方向。

  将儿童生活与社会文化巧妙编织在一起

  去年,记者第一次去花草园,看到每间活动室都贴着“拥抱生活的‘附近’”学习卡,上面的任务有“给家人介绍一下你的老师叫什么名字”“从家里去幼儿园的路上,哪个地方是你最喜欢的”……记者瞬间触摸到了这里涌动着的文化气息。那段时间,社会人类学家项飙提出的“附近的消失”,被热烈地讨论着。花草园的探索,似乎暗合项飙的理论。其实,花草园每一次活动,只要对外发布,总会引发讨论与关注。很多人觉得它好,但又似乎很难模仿,直到胡华说,“我们最大的贡献,就是将儿童的生活与社会文化巧妙编织在了一起”,记者终于找到了原因。

  在胡华看来,如果课程仅仅是满足儿童的需要,还不能被称为课程,它应该有更高的立意。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虞永平曾写道:“人类必须从自己深厚的文化积淀中挑选出最优秀的部分,同时也是与个体早期接受能力相一致的部分构成一个文本(在不同的群体、民族中,甚至在不同的儿童与成人中具有可理喻性的一套开放的文化体系),这便是我们的课程。”这给了胡华很大的启发。于是,她带着教师们,用社会文化为经线,构建学习主题;用儿童文化为纬线,构建学习过程。经纬交织,编织生活化课程。

  有一件事,教师张芬印象很深。

  每年11月是花草园的艺术月,2016年,张芬带大班,她设计的主题是民间艺术。张芬想,班级孩子的老家分布在不同地区,而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的民间艺术,比如陕西的孩子分享皮影,湖南的孩子分享花鼓戏。可活动只进行了两天,就再难继续。反观小班,孩子们用叶子、花、果实拼拼贴贴,玩得风生水起。张芬终于意识到,老家的民间艺术离孩子们太远了。

  那次失败的课程体验,让张芬开始对文化与儿童生活的适切性有了一些感受。第二年的艺术月,主题变成了“与自然对话”,张芬带孩子们做花草纸、玩扎染……既不失文化味道,又契合孩子们的兴趣。这一次,孩子们如鱼得水。

  正是在不断寻求平衡的过程中,花草园构建起了生活化课程的基本脉络,即按照四季变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与中国文化的主线开展,设置10个课程主题,如“耕读三月”“生长四月”“五月,一起去探索”……

  “我们试图用人类美好的文化形塑儿童的生活,最终又回到儿童的生活之中,帮助他们实现生活经验的重塑与再造。”胡华说。

  在对话与具身体验中丰富孩子情感

  2013年,大学刚毕业的罗希悦来到花草园工作。当时,胡华告诉中班孩子们,花草园要修一个雨水花园。罗希悦就带着他们不断猜测,并到处寻找它可能的位置,但都没找到。后来,大家采访了保安于师傅,于师傅把他们带到校园的一处空地,翻开上面的板子,一块蓄水池的盖子露了出来。罗希悦与孩子们都很震惊:楼顶上的雨水,怎么就流到这里了呢?回到班级,大家一起讨论,一个叫吴朝宇的孩子根据想象,用玩具拼出了管道从楼顶最后进入蓄水池的路线。

  活动得到了胡华的肯定,也让罗希悦有了莫大的信心,更让当时还是“菜鸟”的她,找到了实施课程的“锚”。她意识到,生活化课程并不需要教师规划好每一步,只要跟随孩子们的兴趣,去发现、去探索,就会有意想不到的答案。她还发现,孩子们总会在看似缺少章法的活动中,发现一条非常合适的学习渠道。

  在胡华看来,在文化的经线和儿童的纬线交织的课程中,对话是重要的“连接点”。她要求教师在与孩子们对话时思考:我想和孩子交流什么问题?这些问题能不能让孩子超越当下的存在,获得更高阶的意义?……之后,教师要引导课程沿着孩子们思考的线索继续深入。正因如此,花草园的课程活动中,总会大量呈现师幼对话的场景。

  除了对话,生活化课程还强调具身体验。刚开始探索生活化课程时,教师们很困惑:倾听孩子,做好记录,然后呢?为了让孩子们用身体去学习,花草园引入了具身体验。比如孩子们研究蚂蚁,就会去找蚂蚁洞,用面包诱引蚂蚁,摸清蚂蚁的行动路线……

  2016年,花草园开始采用“3+1+1”的形式组织课程,即每周前3天小组学习,第4天集体总结,第5天是畅游日。在这种课程组织方式下,各种学习方式都能融合进来。

  那么,无论是对话还是具身体验,生活化课程想要达成什么目标呢?

  胡华给出的答案,是发展孩子的感受与情感、知识与认知、动作与技能。它们组成了生活化课程的三大基石。而其中,感受与情感,是生活化课程的核心与灵魂,也是学习的开端。

  因此,母亲节时,孩子们会讨论“你是怎么和妈妈相遇的”。教孩子们拍皮球时,教师们也会在其中加入“洗皮球”“晒皮球”等环节,从而让孩子们认识到,任何事物都需要用“敬”的心情来对待。

  这就是胡华一直倡导的“意义前置”,而这种意义感对孩子们非常重要,会让他们更加沉浸于活动中。也因此,花草园的教师们每次设计活动时,都要思考:除了活动本身,它背后还有没有更重要的东西?这个活动,孩子们的情感切口在哪里?

  正因为有浓烈的情感维度,花草园的课程才有了温暖的质感。

  影响生活化课程的核心因素,始终是人

  “我今天太开心了,开心得都要哭了。”多年过去,副园长周冉还记得畅游日之初,一个孩子激动的话语。

  2009年前后,花草园正在经历课程变革的阵痛。胡华要求教师们放手让孩子玩,但大家都觉得难。胡华说,既然如此,那就每周拿出一天,让孩子们尽情玩,看看会怎样。教师们没想到,普普通通的玩纸箱活动,一下子就让孩子们沸腾了。他们有的躺在箱子里,有的钻进箱子里两人对撞。游戏分享时,躺在箱子里的孩子说自己在泡澡,对撞的两个孩子说在“打仗”。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一下子触动了教师们。

  20年的探索过程中,教师们日渐形成共识:影响生活化课程开展的核心因素,始终是人。大家坚定地认为,教师只有接纳了自己,才能接纳孩子。也因此,当课程遇到阻滞,胡华总鼓励教师们向内探寻,认识自己与童年的关系、与父母的关系等。

  在《给童年“留白”》一书中,胡华写道:“相对于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教师个人心灵的丰富与人格完整才是其专业化成长的核心。”于是,花草园每名教师的成长过程,都是被鼓励、被允许的过程,也是被耐心倾听、小心呵护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师打开心门,不断超越。

  “名字的故事”是张芬最喜欢的活动,每次活动,孩子们都会询问父母自己名字的含义。连续两年听孩子们讲述自己名字的美好寓意,让张芬也有了勇气触碰内心最敏感的一角。

  张芬曾从邻居口中得知,她的父母更想要男孩,因此她一直认为,自己的出生是不被期待的。借着幼儿园的活动,她打电话向家人求证自己名字的含义。得知自己的名字蕴含着“德行芬芳”之意后,张芬默默流了许久的泪。一直以来的心结,就此打开。

  教师打开心门的结果,是花草园课程的变化。

  “我们的课程,是‘日日新’的,我们所有人每天都在超越自己。”教师李洋说。

  一次,参观花草园时,胡华不经意说了一句话:“我们就是跟孩子一起好好生活。”或许,这就是生活化课程生机勃勃的奥秘。

  专家点评

  顺自然 养活力 启文化

  黄进

  我印象中,“花草园”大约是唯一以非正式之名立身于学前教育领域的名园。顺自然、养活力、启文化,这构成了我对花草园的一种印象。其实,对理想和价值的把握和表达,很多时候不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而是出自趣味和直觉,形成了觉得“喜欢”“好”的某种具体意象——比如“花草园”。这方意象,就构成了自己努力耕作的世界,自然也会去努力追寻这一意象所蕴含的意义。

  胡华园长的趣味和直觉,显然和她个人的学养、才华有很大关系,但作为一名教育者,更重要的是她对于童心的热爱和理解,这是她将所有体会到的有价值的事物联系起来的中心,是知的中心,也是情的中心。正因为如此,花草园教师们所用的力气,都呈现出一种浑然一体之态;他们探索过程中所学习和运用的各种思想、理论,都沉积成自己多年一贯建设的“生活化”课程理念的一部分。花草园一直稳定地走自己的路,坚持自己的初心,值得被看见、被学习。

  我理解的花草园里的顺自然,是顺应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也是顺应生活中为人为事的自然之道;养活力,是保护儿童生命的活泼生气,也是涵养教师的生命感受和生活热情;启文化,是将天性与既有文化世界相连接,也是开启和创造新的文化形态。如果说课程是经验的一种组织和转化,花草园则用“生活化”来命名这一过程,围绕着儿童生活的构建,让所有思想、价值、资源、关系化为实有。这一生活当然也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生活,教师是在与儿童打交道的过程中体验到与他们共在的意义,同时理解着自我的童年史,实现着自己生命的价值。

  这篇采访中的故事,都呈现了教育者与儿童不同方式和角度的共同生活。不论是大的文化之相还是具体而微的事,不论是儿童积极主动去发现和创造的生活还是成人去“前置”和引导的生活,都饱含对共同生活理念的思考和践行。好的教育,就是一种共同生活的实验,教育者需要具有对儿童的意图、信念、情感、态度的敏锐体察,借着各种美妙而称手的事物,来寻找或者创造一种与他们善意相处的方式,向着明亮那方而去。

  花草园的教师们每次设计活动时,都要思考活动背后“更重要的东西”与“情感切口”。这显示了一种对文化与天性的双重敏感。“更重要的东西”显然是有超越意味的,它通向更大的意义世界,没有对那个更大世界的觉知,我们就没有办法提升活动中经验的质量;而“情感切口”则是打动人心,不能打动孩子的心,就不可能让经验在他们的生活世界里扎根,从而对人格和自我形成各种离心之力。这二者关系的处理,是学前教育最大的难题之一,而花草园的教师们将之作为日常的思考,甚至常有所得,可以成为榜样。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中国教育报》2024年06月27日第1版

  作者:本报记者 赵彩侠 纪秀君 田玉

[ 责编:张璐琢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九届福建艺术节福州开幕

  • 贵州剑黎高速建设进入收尾阶段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了解到,由该院孵化的中科永安(安徽)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新一代智能化环保型压缩空气泡沫高效灭火技术工程化研发项目,近日通过安徽省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研发项目验收。该技术通过优化泡沫生成与喷射系统,可应用于各类复杂火灾场景中高效灭火,尤其对锂电池灭火具有显著效果。
2024-10-22 11:09
近日,香港城市大学(以下简称港城大)成功研发出新型器件结构,可大幅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和效率,并简化生产工序、降低成本。研究显示,团队在改善二氧化锡层的氧空位缺陷后,器件的能源转化效率已超25%。
2024-10-22 11:09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我国首个暗能量射电探测实验项目——天籁实验阵列,成功被平方公里阵(SKA)大射电天文台组织认证为SKA探路者项目,将为SKA提供新的科学探索机遇。
2024-10-22 11:08
科研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更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2024-10-22 11:07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铸牢科技支撑力,要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2024-10-22 11:06
我国建成了由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409个海岛站、120个高空气象观测站、2架高空大型无人机、546部天气雷达、9颗在轨风云气象卫星等组成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
2024-10-21 09:55
全球水经济委员会17日发布的一项新报告指出,人类“有史以来首次”打破了全球水循环的平衡。报告警告称,全球近30亿人口和一半以上粮食都位于干旱地区或水资源总量不稳定地区,若不采取行动,到2050年,水危机将使全球一半以上粮食生产面临风险。
2024-10-21 09:54
10月16日至19日,来自全国各地科研机构、高校和文博单位的近500名专家学者齐聚甘肃敦煌,在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上,探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
2024-10-21 09:52
走进阳高县华联设施农业科技示范中心,各种颜色的“太空彩椒”引人注目,形态各异的“太空南瓜”“太空蛇瓜”等令人大开眼界。
2024-10-21 09:49
进入新时代以来,广大林草科研工作者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潜心科研攻关,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走向振兴,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林草领域的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
2024-10-21 09:47
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为37.02%,比上年提高0.89个百分点,较2018年提高6.32个百分点,比非专利密集型产业高15.85个百分点。
2024-10-18 09:12
王方定利用各种机会,不厌其烦地为年轻人作报告。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内,只要是与年轻人相关的学术会议、交流会以及座谈会,王方定都一定参加。
2024-10-18 09:12
在河北省张家口市142个路口,早高峰的红绿灯时长与平峰时不同。算法赋予信号灯“大脑”,让以往的“车看灯”变成“灯看车”。经测算,每个路口的通行效率可以提高13秒。
2024-10-18 05:25
为了更准确检测出亚硝酸盐的存在,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固体所能源材料与器件制造研究部蒋长龙、杨亮研究团队设计出一种新方法,制备出了针对亚硝酸盐的荧光可视化快检技术,在实时同步可视化检测亚硝酸盐领域取得新进展。
2024-10-18 05:25
10月8日,世界经济论坛公布最新一批“灯塔工厂”名单,“人工智能”是这份名单背后的关键词。
2024-10-18 02:35
据了解,在空间科学实验方面,中国将统筹利用首次载人登月前的飞行试验以及载人登月的任务机会,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
2024-10-17 07:15
“祥云”AS700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首个按照适航规章自主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载人飞艇。
2024-10-17 07:14
王贻芳说,江门中微子实验已吸引17个国家和地区、74个研究机构的750位科研人员参与,采取经费投入分担、技术共同研发、科研成果共享的方式推动全球中微子研究共同进步。
2024-10-17 07:14
中国科普研究所调研发现,当前一些领导干部、企业家等对如何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仍有困惑。因此,开展有关新质生产力的科普工作,有利于领导干部、企业家增强对新技术、新动能、新模式的认知,把握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大趋势,更好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点和发展规律,促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10-17 03: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