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医疗乃民生之需。2008年以来,苏州市慈善总会承接了中华慈善总会项目办格列卫、达希纳、恩瑞格等14种抗癌“靶向药品”的援助发放工作。
自2018年起主要由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发药点负责。截至2023年底,发药点累计服务苏州及周边患者19.3万人次,发放药品30万余盒,药品折价约34.6亿元。
小小的窗口 为大病患者托起生命的希望
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慈善援助发药窗口,65岁的沈梅从医生手中接过药。2008年她被查出胃癌晚期,经历四次手术和靶向药品的痛苦治疗后,病情趋于稳定。2011年,她被纳入低保特困群体抗癌援助药品项目受助对象。
和沈梅有同样境遇的人还有很多。一盒盒免费的靶向药被传递到患者手中,整个过程不超过5分钟。
来自高新区的刘女士接受慈善药品援助3年,她说:“经济压力减轻了,我就可以在饮食上更注重营养,提高免疫力。”来自太仓的王先生说:“为我母亲拿药2年了,这确实是一项对老百姓特别好的帮助。”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主任陈凯介绍,慈善药品援助项目已惠及大量患者,给了他们长期生存的机会,缓解了他们的痛苦。
自2008年启动以来,低保特困群体抗癌援助药品项目已成为苏州市慈善总会实施的规模最大的慈善救助项目之一。十六年来数十万次的传递,每一次都象征着一份生的希望。
“一站式”服务 探索慈善药品援助的“苏州经验”
依托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省内领先的综合医疗和肿瘤医疗资源,项目药品发放工作创新“一站式”服务理念,力争做到在患者开具处方后,领取药品、随诊随访、规范物流配送、药盒当地销毁等在同一家医院完成。
同时,苏州市慈善总会也积极支持县级市设立发药点,不断扩大援助覆盖面。2018年5月12日,“中华慈善总会药品援助项目常熟发药点”正式成立。“至今我已随访了220人次的患者,开出了11万余片的药,极大提高了患者对药品的可及性,延长了生命,提高了生活质量。”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常熟发药点注册(随访)医师周国强说。
常熟发药点运行5年来,累计发放的易瑞沙、泰瑞沙、格列卫、达希纳、恩瑞格抗癌类靶向药物总价值8108.36万元,服务6967人次,源源不断地向常熟及周边地区患者传递着慈善助医的温情。
为进一步推动苏州发药工作的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智能化,苏州市慈善总会联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运用智慧医疗的理念,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援助药品发放“一站式”服务的“六化”工作,即“处方电子化、领药预约化、物流规范化、管理信息化、销毁标准化、服务全程化”。
“我是为家人来领药的,领药流程清晰规范。有特殊情况时,工作人员也会提醒告知。平时有问题,还可以随时在QQ群里沟通。”“现在领药很方便,手机上就能操作,医生开好电子处方,一个月过来领一次。”“一站式”服务的提质升级,赢得了患者和家属的连连称赞。
科技让慈善更高效、更便捷,慈善让世界更温暖、更有爱。多年来,苏州市慈善总会坚持一心为病患着想的理念,加强发药工作的规范建设、精准运营、信息管理和全程服务,努力探索创新,确保发药工作的高质量。
传递社会温暖 让每一朵生命之花幸福绽放
在苏州,有一万多名低保特困癌症病人。为让低保特困人群了解抗癌援助药品发放工作,苏州市慈善总会多次将低保特困人群抗癌药品援助项目搬上苏州市新年慈善晚会舞台。在2024年苏州市新年慈善晚会舞台上,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窗口的故事让疾病不再可怕,为患者送去一份温暖。
“2006年我确诊胃癌后也很绝望。癌症病人们聚在一起抱团取暖、科学抗癌,大家相互鼓励,就是团结在一起战斗。”苏州市吴中区癌康协会原会长金元章用自己的行动陪伴着一群癌症病人共同面对治疗与康复的考验。在他的努力下,吴中区已建立9 个乡镇级的癌症康复组织,会员从90多人发展至1200多人,会员生存率维持在95%以上。
苏州慈善组织也发动联合癌症病人开展志愿服务、文体活动,让温暖在病友间传递。在2023年晚会舞台上,巴城镇双丝带文艺队带来的舞蹈《人世间》,将人生的坎坷变成了舞台上的光芒。这支文艺队成立于2015年,参加晚会演出的队员中最长抗癌17年,最短抗癌2年,她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大家乐观面对生活。
据介绍,2023年苏州市慈善总会以资金帮扶、药品援助、慈善保险、济困慰问等方式,支出3104万元打造助医恤病项目集群;投入400万元开展困难角膜盲症患者救助项目,帮助130多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在苏大附属儿童医院设立安宁疗护病房,为疾病终末期患者提供身体、心理等抚慰;资助212名残疾儿童进行康复训练,资助8名听力障碍儿童和20名“先心病”儿童的医疗费用;慈善保险新增1单医惠保,惠及3206名低收入群体。2024年,苏州市慈善总会预计开展108个慈善项目,其中重点打造助医纾困集群项目39个,惠及更多困难群众。(苏州市慈善总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