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00后”藏舞传承人嘎吉达加: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一代代传承下去
首页> 地方频道> 文化 > 正文

“00后”藏舞传承人嘎吉达加: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一代代传承下去

来源:中国西藏网2024-05-17 21:01

  在平均海拔超4000米的西藏那曲,不仅有绝美的草原冰川和淳朴的人文风情,还有许多古老珍贵的非遗文化。现如今,“00后”青年已经成为传承发展非遗文化的重要力量。作为藏舞爱好者的小志,想要让家乡比如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达布阿谐”“丁嘎热巴”等传统藏舞得到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小志,原名嘎吉达加,“小志”是他的小名,虽然他才24岁,但在西藏和内地都已经有了许多爱好传统藏舞的学员,大家亲切地称他为“小志老师”。

  图为嘎吉达加(小志)正在西安藏舞推广活动现场摄影:吕静

  又是一年春暖花开的时节,我们像去年一样受邀对西安的“同心圆”藏舞推广活动进行报道,我在拿到推广人名单时还感到意外,小志竟然也来到了现场,因为我也是最近才知道,小志现在已经是那曲市特警支队的一名成员了,平常训练多、任务也繁重。

  我坐在舞台侧边的位置,等待他们进行彩排,听到一声熟悉的声音叫我“姐”,我一回头,原来是小志。“你怎么来啦?队里忙吗?”他和我聊了最近的工作生活,单位在了解到他为推广和传承传统藏舞的经历后,也对此表示支持,希望他能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带着心中的热爱把家乡的传统文化传得更远更广。

  我们在活动开始前对小志进行了专访,一开始他还略显紧张,但在谈到他小时候的跳舞经历时,他渐渐地放松了下来。

  小志出生于西藏那曲比如县。在小志的记忆里,家人们能歌善舞,午饭过后姐姐和爸爸总要跳上一段锅庄,自己也会不自觉地加入大家庭的唱跳当中,颇有舞蹈天分的他在小学四年级已经会独立编舞,上小学时便加入校艺术团,那时候舞蹈占据了他大部分的时间。

  “我们藏族人都说嘛,我们是‘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小志谈起他最爱的舞蹈,眼睛里总闪烁着纯粹和热爱的光芒,但那时候小志还只是将跳舞作为自己的兴趣爱好。

  “13年我在初中进入校文艺队当上队长,也遇到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位老师——嘎南老师。”跟着嘎南老师小志学习了许多比如县有名的传统藏舞类型,如 “达布阿偕”“丁嘎热巴”“热如锅庄”。

  这是小志第一次系统地接受家乡非遗舞蹈的学习,他在学习藏舞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了舞蹈背后的文化与历史,原来舞蹈并不仅仅是舞蹈,舞蹈的背后还融合了民俗、文学、音乐等诸多文化元素。这也使得他第一次产生了想要去传承和发扬家乡非遗藏舞文化的想法。2016年,小志向学校申请创建了达布阿偕锅庄团队,在同学们配合下参加了多场演出,达布阿偕锅庄队就这样一届一届地传承下去,至今还在母校里面保留着。

  在校园推广传统藏舞的同时,他也积极准备艺考,每天天不亮就开始练习基本功,2019年8月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拿到了上海戏剧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但是迫于家里的经济状况,他最终没能去成。为了能够好就业,他去了当地一所职业技术学校,这让他失落了很长一段时间。

  但对舞蹈的热爱让他重新振作,“只要自己心中有梦想有热爱,到哪里都有属于自己的舞台。”即使不能去到心仪的大学,也不能放弃心中对于舞蹈的热爱。

  大学毕业后,小志成立了一个半专业化的锅庄团队,团队的20个成员全是热爱比如舞蹈的“00后”。恩师嘎南老师帮忙为团队取名为:苏毗娜秀青春之花团队。“比如是女儿国之地,隶属于苏毗部落。老师希望我们这群比如年轻人组成的队伍,青春之花永远绽放在自己热爱和坚持的道路上。”小志在回忆起那段与队员们一起奋斗的日子,脸上写满了喜悦与自豪。

  年轻队员们在一起碰撞思想的火花,一起练舞编舞,2023年,在西藏自治区健身锅庄舞大赛中,团队一起演绎由小志自己编舞的《虫草之乡赞美舞》获得了三等奖。

  图为比赛活动现场 受访者供图

  逐渐地,小志已经在锅庄舞圈里小有名气,他相继在兰州、绵阳、西安等地巡回教传统藏舞,“我从藏舞爱好者变成了藏舞老师,更多的是一种成就感和责任感,能把所学到的东西传递给他人,自己内心也非常充实快乐。”小志在推广藏舞的同时,也会为每一场推广展演活动准备精美的藏族服饰,他也想更好地宣传家乡的藏族服饰文化。“我觉得传统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态度。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一代代传承下去,绝不能丢在我们这一代。”

  图为嘎吉达加(小志)正在教学 受访者供图

  小志在接受完采访,立刻投入到展演活动当中,几支舞蹈结束,因为穿着的藏装比较厚实,汗水已经浸湿了衣裳,但他脸上仍然保持着自信的神情,他想向现场的观众呈现最完美的舞姿。一次又一次的推广与教学活动让小志更加明白了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为了心中这份执着与热爱,小志将在继承和发扬藏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将在青年人手中代代相传。(中国西藏网记者/吕静 陈浩力)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在甘肃兰州市考察调研

  • 科学家在普若岗日冰原顶部钻冰芯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每一项重大科技应用取得突破前后,均有对其理论上的持续争论。著名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引发的人与仿生人之间界限的讨论虽产生于20世纪,但一直延续至今,其蕴含的法律问题是人工智能究竟是否具备法律人格。
2024-09-13 10:14
移动物联网是以移动通信技术和网络为载体,通过多网协同实现人、机、物泛在智联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
2024-09-13 10:14
据了解,“晓医”依托讯飞星火医疗大模型,基于大量资深中医诊疗经验和专业知识图谱数据,构建了规模大、覆盖病种全的知识库,包括中医病症知识“400+”种、穴位知识“400+”种、常用中草药“300+”种、古代医案“6200+”份等。
2024-09-13 10:13
目前,北京市已成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聚集度最高、技术水平最先进的区域之一,拥有涵盖“设计、制造、封测、装备、零部件及材料”的完备产业链条,呈现出以设计和制造为引领、装备强势支撑、封测加速成长的态势,形成以集成电路双“1+1”工程等新代际重大项目为带动,北方华创等龙头企业为牵引的快速发展态势。
2024-09-13 10:12
这是该量子随机数发生器芯片继今年3月取得国家密码管理局商用密码中心检测报告后的又一重大进展,进一步加速国产量子安全产品的规模化应用落地。
2024-09-13 09:12
今年是美敦力全球创新75载及在华全面发展35周年的重要里程碑
2024-09-12 20:41
小浪底水利枢纽是黄河干流三门峡水利枢纽以下唯一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今年9月12日是小浪底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开工30周年的日子。
2024-09-12 10:26
新中国成立75年,写下了农业发展巨变的伟大历史篇章。党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有了新底气,让农民世代居住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有了新希望。
2024-09-12 10:24
记者调查发现,免密支付、先用后付、极速付款、小额自动扣费等网络支付设置,这些支付手段在为网购服务提供便利的同时,却让不少消费者头疼不已,甚至有时候一不小心误操作就掉进陷阱,“莫名其妙”就花了钱。
2024-09-12 10:23
9月12日是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今年活动的主题是“预防出生缺陷,守护生命起点健康”。
2024-09-12 10:21
截至9月9日16时,海南省12345热线受理涉及台风“摩羯”的相关诉求60536件,办结45964件。
2024-09-12 10:15
10日,首批6辆身着轻薄碳纤维复合材料“外衣”的重载铁路货车缓缓驶出生产线,展现出轻量化智能化的“科技范”,标志着全球首批碳纤维复合材料轻量化重载铁路货车正式下线。
2024-09-11 04:25
近年来,随着深度神经网络技术特别是AI(人工智能)算法模型的出现,AI绘画加速发展。AI绘画是继CG绘画(计算机生成绘画,即在平面设计软件辅助下进行绘画)、DSE绘画(数字特效绘画,
2024-09-11 04:25
NGC 4278具有致密的对称射电喷流结构和相对较弱的射电辐射,但其甚高能伽马射线辐射效率却显著高于射电星系,与耀变体相当。
2024-09-11 09:57
记者10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获悉,当天,该院165所铜川试验中心亚洲最大高空模拟试验台考台圆满成功。
2024-09-11 09:56
9日,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联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2024浦江创新论坛上发布《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2023》和《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2024》。
2024-09-11 04:25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消费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直接体现,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增强消费能力,
2024-09-10 04:10
超慢速扩张洋中脊的岩浆是极度贫瘠还是丰富,一直以来都是困扰科学家的难题。传统观点认为,超慢速扩张洋中脊的岩浆供给极度贫瘠。然而,最新的研究成果颠覆了这一观点。
2024-09-10 10:23
传统制造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常常难以找到满意的服务商,服务商有时也无法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取得企业信任。
2024-09-10 10:20
在广袤的黑土地上,吉林省正通过实施一系列保护性耕作技术,守护着“耕地中的大熊猫”。
2024-09-10 10:1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