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银川:用更优服务为创新主体撑腰鼓劲
首页> 地方频道> 科学 > 正文

银川:用更优服务为创新主体撑腰鼓劲

来源:科技日报2023-10-19 19:32

  银川改革科技项目支持模式,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用更优服务为创新主体撑腰鼓劲

  ◎本报记者 王迎霞 通讯员 王瑞智 苏连忠

  “增强企业创新活力,前提是激发强烈的发展信心。这次改革就给我们注入了一剂‘强心剂’。”10月10日,宁夏银利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焦海波说。

  他所说的改革,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为持续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实行滚动制支持的创新举措。宁夏银利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轻量化直浸冷却式电磁元件研发和应用”、一工机器人银川有限公司“应用于智能柔性产线的RGV机器人系列产品的研发”等13个项目,成为第一批“幸运星”。

  有信心才会有活力,银川市深谙此道,由此涵养创新生态,优化科技服务,成功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和“科创中国”创新枢纽城市行列。

  9月底出炉的《2022年宁夏科技统计公报》显示,该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46.89亿元,占自治区比重高达59.1%,稳居宁夏首位。

  图为在宁夏巨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的柔性制造单元,技术人员在调试设备。受访者供图

  滚动支持激发创新动力

  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具有技术难度大、实施周期长等特点。而现行科研项目体系中,项目普遍采取“一次性申报、一次性资助”模式,最长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一些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往往缺乏连续稳定的资金支持,造成企业内生动力不足、项目进度搁置或难以实现成果转化。

  稳定企业预期,必须加大惠企政策落实力度,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重大科技成果产出和转化创造更肥沃的土壤。

  “充分考虑到技术积累突破的渐进性和积累性,我们围绕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银川市特色优势产业全面强化有组织科研。针对部分实施周期长、目标要求较高的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建立跨年度滚动支持机制。”银川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周坤告诉记者。

  最大的亮点是“一次申报、分期实施”。此次,银川市滚动支持项目以1—2年为一周期,连续支持3个周期,在6年的长时间跨度内,对企业给予跨年度跨项目的稳定财政支持。

  目标明确后,再配以灵活的实施路线。滚动支持项目申报仅需明确项目整体和第一周期内容路线,每个周期结束后,再研判确定下一周期具体内容路线。“要充分赋予项目负责人调整研究方向和技术路线的权利。”周坤说。

  “自律”和“他律”双线并行,科研经费管理才能确保实效。银川市在降低对短期经济指标考核权重的基础上,加强对项目实施绩效的阶段性考核,视阶段性目标完成情况,作为下一阶段经费资助依据,确保项目资金和实施进度衔接有序合规。

  为此,科技局制定了《银川市科技项目滚动支持实施方案(试行)》,发布《关于开展2023年滚动支持项目入库申报工作的通知》,并采取定向组织方式,围绕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系统谋划、精准凝练滚动支持项目,着力推动市级层面科技项目从“弱组织模式”向“强组织科研”的探索实践。

  轻量化电磁元件研发、高速高精度卧式加工中心机床研发、枸杞人参复合原浆等一批项目,承载着重任向科研更高山峰进发。

  “三心”举措密织服务网络

  “技术企业想要占领市场,就要突破核心科技掣肘,走在科技大潮的前沿。依靠科技创新,我们把曾经的梦想变成了现实。”焦海波深有感触地说。

  2022年,宁夏银利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实现量产电气新能源车用磁性元件,成为比亚迪新能源车核心供货商。从开展研发到首款新能源汽车用变压器产品下线,用时不到一年。

  “银利速度”背后,有一张密实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

  今年以来,银川市科技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全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们出台了‘一揽子’惠企政策,简言之就是‘三心’服务。”银川市科技局副局长陆川介绍。

  只有体制全方位保障,企业创新才能更安心。在《银川市关于进一步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银川市加快应用场景开放推动创新发展示范引领实施方案》等政策的氛围营造下,科技局除了推出重点科技项目跨年度滚动支持机制,还设立了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专项,引导中小企业加快掌握自主技术,成长为专精特新创新主体。

  与此同时,要素一体化配置,让企业创新更顺心。银川市对科技项目计划体系由以往1类研发项目优化为科技支撑、科技人才、成果转化等9个专项,推动“项目、平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加快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

  服务全流程跟进,让企业创新更省心。银川市打造了科技资源统筹服务平台,重点提供科技创新政策咨询、项目筹划等10项服务,助力企业加快创新发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全市近200家民营企业提供“一对一”精准科技服务,推动企业科技政策红利“应享尽享”。

  “三心”系列举措在优化创新服务上下了功夫,为企业创新发展营造出良好生态。2023年,银川市已累计组织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3家、“小巨人”企业5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5家,企业创新积极性显著提升。

  双向奔赴支撑经济发展

  全力支持创新主体发展,创新市场活力持续释放,这是一场双向奔赴。

  5月29日,银川市发布科技创新十年发展报告。驻足回望,该市这十年共围绕企业创新制定激励政策20余个,地方财政科技支出从3.24亿元增加至7.9亿元,年均增长10.2%;依托“宁科贷”累计为企业贷款4.13亿元,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加大税收优惠支持力度,仅2022年就为814家享受加计扣除企业减免所得税近5亿元。

  壮主体、育人才、搭平台、强技术、促转化,银川市以好生态换来好收成。

  如今,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224家、98家和111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增长近6倍,科技型企业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生力军。各类企业攻克一批先进技术,转化一批优秀成果,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共享集团铸造用工业级3DP打印设备获自治区科技重大贡献奖;小牛自动化生产的太阳能电池片全自动串焊机,打破光伏串焊机依赖进口局面;“超级奶牛”克隆成功,良种繁育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优秀科技成果硕果盈枝。

  “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增强企业创新主体活力、优化科技创新要素配置、完善创新体制机制上,仍需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周坤表示。

  宁夏第十三次党代会赋予银川建设创新发展引领市的使命任务后,银川市委组建4个工作专班,聚力“三新”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近年来,宁夏凯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的大功率固态开关、电力控制系统算法、电力工业级传感器和芯片等创新成果和技术,已经走到了国际前沿。

  “成绩的取得,是银川市委、市政府旗帜鲜明为民营企业撑腰鼓劲的结果,是我们自己‘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错探索和试错纠错过程。”该公司董事长朱建华说,“创新不一定成功,失败更有价值,我们有信心带动银川创新产品走向全世界。”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载人航天工程代表团在香港举行媒体见面会

  • 世界首例墩顶双转体曲线钢桁梁斜拉桥转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国家现代化建设为年轻人提供了广阔舞台,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如何把握历史机遇、勇攀科技高峰,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成就有价值的人生?本期带您走近五位科技工作者,在他们矢志创新、勇攀高峰的故事里感受浩浩凌云志、巍巍报国心。
2023-11-29 02:55
11月底的北京,寒风凛冽,北京顺义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内人流如织,热闹非凡。11月28日,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在北京正式开幕。
2023-11-29 02:55
日前,南京理工大学庆祝建校70周年科技成果展暨首届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南京理工大学专场”活动举行,共展出200余项“硬科技”“黑科技”成果,吸引了近5000人次参观。
2023-11-29 02:55
“活化石”植物保存了从形态学到DNA的完整信息,是认识植物进化中间环节的重要研究材料。
2023-11-29 09:57
11月28日,由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以下简称“战略咨询院”)、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科睿唯安联合举办的2023研究前沿发布暨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2023-11-29 09:56
一个技术创意,从萌发到论证、技术攻关再到实际应用,需要多长时间?
2023-11-29 09:54
快捷方便的数字电商,成为新时代国际贸易的驼铃、帆影,“丝路电商”持续推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特色优质产品“触网”。
2023-11-28 09:31
该院历时3年成功开发出我国首套电力电子小步长仿真测试平台(REsim),解决了大规模新能源并网电力电子装备小步长实时仿真测试的难题。
2023-11-28 09:30
针对电子废弃物种类变化,应及时调整《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对现有持证资质拆解处理企业建立企业动态评估机制。
2023-11-28 09:30
我们要运用好以5G、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科技,更好激发“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的潜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共建国家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2023-11-28 05:35
11月24日至25日,国家文物局在京举行全国文物科技工作会议,会上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在文物科技领域的新进展,这些成果为文化遗产的永久保存和永续利用提供了重要保障和坚实支撑。
2023-11-28 05:3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就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育造就一大批科技领军人才和优秀团队,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2023-11-28 04:20
”近年来,随着科普传播平台越来越丰富,为了贴近更多的年轻人,刘嘉麒把科普阵地搬上年轻人喜爱的视频网站。卸任中国科技馆馆长职务后,王渝生成为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的一员,应邀为全国各地中小学生作科普报告。
2023-11-27 09:44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创新成为人类共同应对风险挑战、促进和平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2023-11-27 09:33
近期,全国多地遭遇寒潮天气,气温骤降,呼吸道疾病进入冬季高发时期。国家卫健委2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就冬季呼吸道疾病热点问题,回应社会关切。
2023-11-27 09:32
近日,中宣部、文旅部、国家文物局等13个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文物科技创新的意见,旨在破解制约文物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问题,补强文物科技短板,支撑引领文物事业可持续发展。
2023-11-27 09:32
粮食安全,不只与广袤田野上的劳作和丰收有关,还与节粮减损这块“无形良田”密不可分。
2023-11-27 09:31
谢明明说,为了提升工作人员积极性,科技馆除将日常工作表现纳入考核外,还想方设法为科普辅导员创造成长条件。”孟永祥介绍,在继续做好“馆校合作”同时,还希望进一步做好校内、校外资源的融合衔接,激发科学教育社会大课堂的潜力。
2023-11-24 10:08
匡廷云在莫斯科大学学习时留影。这让匡廷云对农业研究产生了兴趣……  1952年,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匡廷云毅然选择了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前身)土壤农业化学系。投身科学事业六十余载,匡廷云始终用热爱与奉献书写着自己的人生篇章,并将这份情怀传递给更多的人……
2023-11-24 10:06
23日18时,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3-11-24 04: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