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江西永修县小龙虾“变身”富民大产业 推进农旅融合发展
首页> 地方频道> 经济 > 正文

江西永修县小龙虾“变身”富民大产业 推进农旅融合发展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3-06-15 10:41

  入夜之后,虾客天下美食街高朋满座,迎来八方食客。 袁勃兴 摄

  中新网江西永修6月14日电 题:江西永修县小龙虾“变身”富民大产业 推进农旅融合发展

  作者 叶青 袁勃兴 袁汝晶

  仲夏六月,万物华实。6月13日清晨,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的江西小龙虾交易中心,只见人头攒动、门庭若市,一筐筐鲜活的小龙虾被有序地分拣、装箱,或被送往小龙虾精深加工厂进行处理,或将“坐上”开往全国各地的冷链快车,完成从“田间”到“餐桌”的旅程。

  “我们的龙虾出售以前完全靠虾贩,价格由他们主宰,利润受到很大损失,现在县里发展小龙虾产业集群、龙虾交易中心,所以龙虾可以每天送达全国各地,利润就更高了。现在每天能卖出两三千斤龙虾,而且是自己发货,我们对养虾更有信心了。”在交易中心现场,永修县九合乡虾农黄坚边打包龙虾边说。

  眼下正逢龙虾季,永修县21万亩稻虾田迎来了“满塘红”。随着头季虾进入市场,水稻秧苗入田,幼虾在稻田继续生长,等待着来月再迎收获季。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这就是永修县的“稻虾连作”模式。

  为进一步助推“稻虾连作”产业做大做强,永修县引入全国最大小龙虾交易公司——湖北潜江潜网集团,并投资2.4亿元建立了江西小龙虾交易中心,有效解决虾农虾商养虾难、卖虾难、卖价低、运输难等难题,构建了融生态养殖、加工贸易、餐饮文化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图为永修县乡贤创业基地。 袁勃兴 摄

  “我们是面向全国免费招租,目前已有30多家商户入驻,每天交易量100吨,交易额240多万元。”江西虾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鑫介绍,交易中心功能布置围绕三产联动布局,实现就业1000余人,直接带动当地老百姓就业2万余人。

  从扶持重点示范区、发挥产业龙头效应,到辐射周边、做大产业集群,再到补强产业链、聚焦三产融合……永修县着力做好“虾”文章,下好产业强县“先手棋”,稻虾连作、强县富民的协奏曲已在耳畔奏响,吸引了一大批乡贤返乡创业。

  陶志诚便是其中代表之一,2017年,他毅然返乡创业,成立了江西润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第一期流转了4000多亩土地,当年龙虾产量达到80万斤,产值突破2000万元,利润达300多万元。后来陆续投入2000余万元,逐步把基地扩大为1.2万亩集中连片规范虾稻轮作产业园,配套了龙虾加工厂、垂钓中心、龙虾餐饮,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小龙虾带动大产业,小龙虾已逐渐成为永修县一张靓丽的名片。为唱响“虾”美食文化,永修县集中打造了虾客天下美食街,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吸引17名乡贤返乡创业,而该街区也被评为永修县乡贤创业基地。

  夜幕降临,虾客天下美食街开始喧闹起来,各种口味的龙虾香气四处飘散,让人垂涎欲滴。一张张餐桌整齐摆放,皆是三五成群、人头攒动,大家手口并用,大快朵颐,品尝着一盘盘色泽饱满、醇香美味的小龙虾。

  “我们店里龙虾都是自养自销,推出了爆炒、蒜蓉、香辣、麻辣、油焖、冰镇、清蒸等各种新颖口味龙虾菜品,每天来店里品尝的客人络绎不绝。”提起润东鲜虾馆生意时,陶志诚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永修县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乡贤人才是本地发展的宝贵财富,近年来,通过以挖掘乡贤资源、凝聚乡贤智慧、汇集乡贤力量为抓手,引导乡贤在引资引智、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方面献计出力,先后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基层调解员、公益志愿者、乡贤致富带头人,充分展现新时代乡贤“拳拳赤子心,殷殷家乡情”深厚情感。(完)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

  • 走进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现场体验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高级载体。
2025-04-29 09:14
基本建成国家语言文字大数据中心,初步建成国家关键语料库和国家战略语言资源信息库。
2025-04-29 09:13
“让学生在自然中领悟生命科学的魅力,在实践中锤炼强农兴农的本领。”
2025-04-28 16:42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