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互联网,把大医院专家“请进”社区
首页> 地方频道> 卫生 > 正文

互联网,把大医院专家“请进”社区

来源:人民日报2023-04-14 14:03

  在南京,远程会诊、预约转诊、互联网复诊……就医方式悄悄改变——

  互联网,把大医院专家“请进”社区(强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③)

  本报记者 姚雪青

  核心阅读

  在南京,“互联网+”正改变着群众的就医方式:远程会诊将大医院专家“请进”社区,患者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优质的医疗服务;智慧中医云平台可辅助诊疗,为医生看病开方提供参考;“互联网+护理”让行动不便的患者足不出户就可以预约上门护理……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手段的应用,大大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和医疗服务质量。

  “你起初是什么症状?晕厥前有哪些诱因?”屏幕那头,江苏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周蕾一边仔细观察患者陈少和的面容、神态、语速,一边在线查看心电图和心电超声的检查结果,听到对方说“不记得了”,她果断提出,抓紧再查两项心损指标:肌钙蛋白和脑钠肽。

  屏幕这头,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西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周霞立即安排患者做检查。一刻钟后,检查结果就传回了远程会诊平台。

  这是南京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让群众就近看病、放心看病的一个场景。

  远程会诊预约转诊

  基层看病更加高效

  早上7点半,陈少和来西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陈少和介绍,前一天夜里2点多,自己突发胸闷晕厥,苏醒以后感到已经缓过来了。等到天亮,家人不放心,将他送到医院来检查。

  周霞为他检查了心电图和心电超声,显示有心肌缺血,但没有心梗的典型心电波形。“患者58岁,有吸烟史,首先考虑的是一过性急性冠脉痉挛,不排除心梗。”周霞初步判断。

  周霞领着患者走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远程会诊室”,在系统里呼叫江苏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早在2013年,江苏省人民医院与栖霞区政府进行合作,作为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该中心与省人民医院也建立了紧密型医联体。

  很快,周蕾医生在屏幕那头“上线”了。通过问诊,经验丰富的周蕾同样怀疑患者病症由心梗引起,提出增加两项检验项目。很快,快检结果在后台传回现场,显示肌钙蛋白异常增高,她判断可能是急性心梗。为了进一步明确心梗程度,周蕾通过“绿色通道”预约了省人民医院介入科的心脏造影,陈少和不用再次挂号就完成了转诊。

  “上午11点多,造影结果出来了:右冠脉中端狭窄50%、远端狭窄80%,心梗不算严重,当天入院球囊扩张治疗,3天以后出院,然后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抗凝治疗1年。”周霞告诉记者,后续省人民医院心内科还将通过远程会诊进行跟踪。

  西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高慧华介绍,该中心地处城郊接合部,辐射居民10万人,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诊治为主,全科医生遇到诊断不明确或者反复治疗效果不明显等情况时,通过远程会诊、预约转诊、互联网复诊,相当于把大医院专家“请到”家门口。目前,南京已完成远程医学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监测、远程临检诊断及远程病理诊断5个系统建设。除了接入大部分的公立医院,远程医疗系统已覆盖全市12个区13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系统均依托三甲医院为主业务中心,实现区域内接入机构业务流转、远程会诊等服务,让患者在家门口就可获得优质高效的诊疗服务。

  智慧辅助在线审方

  医生诊疗更加科学

  “医生,我有甲状腺结节,最近甲状腺一直肿大,想来调理一下。”面对56岁的患者朱有兴期待的眼神,江宁区淳化街道方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中医师徐恒新感觉有点犯难。

  他擅长治疗颈椎病、腰腿痛,而看甲状腺的患者,工作10年两只手都数得过来,难免没有把握。以前,他只能建议患者到大医院看病,但现在,他有了“好帮手”,决定一试。

  徐恒新为朱有兴把了脉,看了舌苔,又轻触患处,点开电脑上的“江宁区智慧中医云平台”,勾选好患者年龄、性别,填写好主诉。云平台先不忙着诊断患者,而是对医生的诊断进行“诊断”。在新生成的“智慧症状推荐”一栏,它向徐恒新提示了8个主症关键词和9个兼症关键词,包括有没有颈前结节、颈前肿块、是否急躁、脉沉等。于是,徐恒新又向朱有兴补充问诊。

  不到两秒,系统自动生成了一个在徐恒新看来是“教科书级别”的近300字的诊断要点。他仔细检查,符合患者的基本信息和补充症状。

  云平台开始辅助施治了:给出教材诊疗经验、名老中医诊疗经验、指南诊疗经验3种诊疗经验供选择。“指南诊疗经验的推荐指数最高,达73%,出处是《中医外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徐恒新点开推荐的处方,共有11味药。奇怪的是,有4种标了黄色。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难以备齐所有药品,也缺乏人力专门煎药,由江宁区中医院统一配药、代煎。标黄的药没有库存,可以使用系统推荐的其它药品替换。”徐恒新调整处方的同时,系统会根据配伍禁忌等既定规则进行智能处方审核,实时提醒医生修改有问题的处方。值得一提的是,云平台连通着江宁区中医院的智慧云药房,值班药师收到药方后,对剂量、配伍、禁忌等方面进行二次人工审方,如有疑问,会给徐恒新回电指导,如果认可,就会签字留痕。

  江宁区卫健委办公室副主任陶俊林介绍,江宁区智慧中医云平台借助医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通过市、区智慧医疗平台档案调阅、智能提醒等功能,结合汇集的病例数据、最新的用药规范、智能的推荐中医诊疗方案,为医生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云平台覆盖全区2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开放临床智能辅助诊疗系统、中医远程带教系统、区域智慧共享中药房、区域中医综合监管系统四大功能,满足中医药优质资源共享下沉的需求,以智能化手段减少了基层中药房人力物力投入,提升了基层中医诊疗水平。

  数据跑路服务上门

  网约护理更加精细

  “叮——”早晨刚到岗,玄武区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韩圣俊就收到一条互联网护理订单的消息提示。

  消息来自中心公号上的“互联网+护理”预约平台。订单显示,辖区一位84岁的丁大爷行动不便,需要今天下午更换导尿管,老人的女儿下了订单,请求派一位男护士前往家里。

  这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一项主业——为不方便前往医院的患者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韩圣俊就是一名可通过互联网预约护理服务的护士。去年,他和同事们完成了200多个上门护理订单。

  “患者少迈腿,要靠数据多跑路。”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运行科科长管世俊介绍,南京市智慧医疗平台标准化采集了全市38家三级医疗机构、20家二级医疗机构和1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卫生大数据,全市标准化入库可有效利用医疗卫生数据超过119亿条。基于高质量的医疗卫生大数据,南京在全市统一部署了居民健康档案浏览器。这样,患者在互联网诊疗或预约上门护理时,医护人员就可通过“浏览器”调阅患者电子健康档案,详细了解患者诊疗、用药等信息,不仅为精准医疗、上门护理提供决策参考,也减少了患者不必要的重复检查。

  “丁大爷,这几天身体好吗?”按照预定好的时间,韩圣俊来到丁大爷家里,一边和老人聊天,一边在线填好25项评估量表,包括自理情况、药物过敏史等。工作期间,韩圣俊佩戴着记录仪,打卡定位、记录时间、拍摄照片。“对医疗行为的全程在线监管,不仅提醒我们要规范服务,也降低了网约护士的执业风险。”韩圣俊说。

  “在南京,‘互联网+’正改变着群众的就医模式:窗口排队挂号缴费的少了,患者带着厚厚病历资料、放射片子就诊的现象基本消失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护人员动动手指就可以跨院调阅电子健康档案,精准的互联网护理、互联网诊疗等服务正不断普及。”管世俊介绍,目前南京已建立居民健康档案854万份,年调阅档案数量超376万人次,在资源高效利用的同时,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四川舰顺利完成首次航行试验

  • 大、小苏干湖:咸淡相连的高原“姊妹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