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英雄之光】江苏镇江:73年望乡路,一场跨时空的“相见”
首页> 地方频道> 要闻 > 正文

【英雄之光】江苏镇江:73年望乡路,一场跨时空的“相见”

来源:金山网2023-03-31 15:44

  金山网讯为烈士“寻亲”,帮亲人圆梦。近日,在苏桂两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江苏镇江句容籍烈士张靖华的幺弟、80岁的张映奎携孙子张博闻,朝着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小董革命烈士纪念碑缓缓拾级而上,这场跨越时空的“相见”,张映奎足足等了73年。

图片 1

  小董镇作为钦州革命的发源地,与全国六大山地抗日根据地之一的句容相隔约1900公里。在1950年的剿匪斗争中,句容籍战士张靖华壮烈牺牲。

  一字之差,寻亲路走了73年

  2022年,广西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发布了为烈士寻亲的公告,张靖华(碑名张靖英)也在其中。收到公告的江苏镇江句容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高度重视,指派专人负责、核查档案,并及时转发了寻亲信息。

  消息一经发出,便收到句容开发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回复:“辖区烈士名单中也有位‘张靖华’,家中有个弟弟叫张映奎。”收到消息的优抚和褒扬科科长孙维波立即要来信息,前往核实。

图片 2

  张映奎得知寻亲团来意后惊喜万分,深情讲述了埋藏在心底几十年的遗憾:听母亲讲,二哥是村里为数不多的读书人。刚入伍时还有几封书信报平安,后来就没了音讯。“也许,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抱着这份念想,每逢过节,母亲都要留副碗筷给二哥,直到1957年收到烈士证,才知道二哥已经牺牲。”张映奎回忆着:母亲生前,在清明前叠纸钱总念着“广西”,去世前反复叮嘱他要找到二哥的安葬地。由于当时交通、通讯等因素影响,几十年过去了,始终音讯杳无。

  “曾经,父亲的朋友到朝鲜旅游时,在革命纪念碑下看到烈士‘张靖华’,就立即联系了我们。经核实,该烈士籍贯非江苏,信息再次中断。”张博闻说,根据广西的反馈,墓碑上写的是二爷爷入伍时的另一个名字——张靖英。没想到,一字之差,全家找了73年。

  千里跋涉,亲人跨时空“相见”

  二哥张靖华参军时,张映奎才五六岁,对二哥的记忆很模糊,有生之年能去祭拜二哥是他最大的心愿。为了圆梦,句容、钦州两地相关部门携手,2023年2月27日到3月2日,圆满完成了这场跨时空“相见”。

  收到前往祭拜的通知后,80岁的张映奎拎着铲子绕着居住的小区寻找合适的“门前土”,想洒在墓前,让二哥记得“归家路”。“总想多带些东西看哥哥,不是觉得带少了,就是觉得没带对。”张映奎的行李箱里除了几件换洗衣物,还塞了3盒密封的祭品,一包叠好的纸钱被放在行李箱正中间,叠纸钱的方法是他母亲教的。

图片 3

  时光飞逝,未曾想“再见”已是阴阳两隔。3月1日上午9时许,经过1个小时的山路颠簸,张映奎等人来到了小董镇烈士陵园。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张映奎在二哥墓前蹲下,泪眼婆娑,一笔一划摸着墓碑上的名字,颤抖地嘴角挤出一句:“二哥,兄弟带着孙子来看你了。家中一切安好,放心吧。家里没忘记你!”三鞠躬后,张映奎抱着从墓旁徒手挖出的土,面朝东北方看着,那是家的方向。而这些土将带回家,洒在父母的公墓旁。

  苦心寻找,只为相隔久远的“团圆”

  在民族的发展图谱上,英雄是最闪亮的精神坐标。记者从句容市烈士陵园获悉,近代以来,该市登记在册的,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英勇牺牲留有姓名的烈士有638名,这些烈士中,还有一部分尚未找到后人亲属。

图片 4

  白头皓首,阴阳相隔。团圆,这种寻常人家拈手可得的幸福,对这些英烈和他们的后人而言,却奢侈不可得。

  “时间不等人。”句容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人表示,随着对烈士尚有记忆的亲属带着眷恋和遗憾相继逝去,第三代之后的亲属寻找的动力也会减弱,再“团聚”的几率会更低。

  据悉,2021年4月以来,句容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启动烈士寻亲专项行动。2021年,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该市与浙江台州携手合作,成功为一江山岛6名句容籍烈士寻亲;今年还与江苏无锡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取得联系,为埋葬在该市郭庄镇的烈士寻亲,已初步取得成果……据统计,近三年来,该市已成功为12名句容籍烈士寻亲。(明庭舒林传胜 孙维波)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香港“非遗月”处处有“非遗”

  • 江苏南通:“第二现场”观赛区 城市“全域”看“苏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作为一所工科见长的大学,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涌现出一批热衷文化艺术的学生:材料学院研究生庄英赞受邀参加《声声入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京剧票友大会》节目;
2025-06-30 04:50
今年“三夏”生产,该农场配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收割机和拖拉机、气吸播种机、精准水肥轮灌系统、自动巡田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大显身手。
2025-06-27 10:25
6月2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在四川稻城启动建设配套项目,预计2027年望远镜完成装调并投入试运行。
2025-06-27 10:24
古生物研究表明,包括早期犬齿兽在内的一些远古动物,脑袋为一个没有左右脑半球区分的整体,而现生哺乳动物和典型的进步颌兽类则有左右两个脑半球。
2025-06-27 10:18
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2025-06-27 10:17
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26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一项开创性研究,成功将复杂难处理的混合废塑料变废为宝,为根治全球塑料污染顽疾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5-06-27 10:16
近日,一组“清华学生戴头套看演出”的照片在网络引发热议。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还面临社会伦理与隐私保护方面的争议,如何平衡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伦理、监管要求等仍是难题。
2025-06-27 10:1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已满两个月,身心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6-26 09:48
66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非鸟类恐龙灭绝,而就在撞击点附近,一种神秘的夜蜥蜴可能是唯一幸存下来的陆生脊椎动物。白垩纪末期,一颗巨型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的区域,形成了一个直径超过150公里的陨石坑,导致全球大多数动植物物种灭绝。
2025-06-26 09:47
在全球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等提出了一个衡量人与自然共同繁荣程度的全球框架。论文合作作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办公室主任Pedro Conceicao表示,面对当今严峻的地球系统变化,我们必须把人与自然健康、互惠的关系纳入发展愿景。
2025-06-26 09:46
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这项调查系统查清了我国东北典型黑土区地表基质资源“家底”,实现了东北黑土地地表基质层的首次系统调查与深度解剖。
2025-06-26 09:41
记者邱玥25日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二期项目全面投产。 目前,“深海一号”大气田已经达到最高产能设计状态,年产气量有望超过45亿立方米。
2025-06-26 09:40
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能源部支持的薇拉·C·鲁宾天文台,首次捕捉到的太空景象呈现出一场由恒星“托儿所”及邻近星系的密集星团构成的粉蓝视觉盛宴。鲁宾天文台的科学团队还开发了面向公众的工具“天空查看器”,用户可通过平移和缩放功能探索这些超高分辨率图像中的恒星和星系。
2025-06-25 09:46
中国海油25日宣布,公司在南海水域的“深海一号”大气田二期项目全面投产,标志着我国最大海上气田建成。“深海一号”大气田分一期和二期开发建设(一期于2021年6月投产),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1500亿立方米,最大作业水深超1500米,最大井深达5000米以上,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6-25 09:33
2017年启动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为新一代草地植被图的绘制提供了新的契机。“我们共识别出65种主要草地类型,其中高山嵩草草甸、紫花针茅草原、矮生嵩草草甸、垂穗披碱草草甸和线叶嵩草草甸这5个群系分布最广。
2025-06-25 09:30
加载更多